说起大禹治水,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或许是咿呀学语时父母讲述的简单故事,让你记住了这个英雄的名字和成就;也或许是老师在语文课上殷切的教导,希望同学们学习大禹为民治水的情怀与魄力。这是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也是一个鲜有人去认真查阅其出自《山海经》,弄清楚治水前因后果的故事,或许是因为与之有关的记载较为分散和模糊,也或许是因为上古时期听起来太过遥远和陌生。
由CCTV-1央视综合频道、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咪咕视频合作制作的动画片《山海传奇》啃下了上古文化创作的“硬骨头”,用活泼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禹从出生到立伟业,从天上到人间的人生历程。迈入动画片中的上古世界,观众们仿佛走入了立体的《山海经》,曾觉得晦涩难懂的“颛顼”“鸱鸮”“刑天”等词语化为性情不同、各有特色的角色,引领着观众领略上古时期的风土人情,寻找“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之答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动画片《山海传奇》以《山海经》等典籍作为内容创作的源泉,真正实现文艺创作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据导演曹梁介绍,《山海传奇》在进入动画创作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两年左右的案头工作,从主人公大禹的身世、人间见闻到治水的过程和用过的方法,都是在反复研讨《山海经》《史记》等典籍后逐步确定的。也正是因为前期缜密细致的内容创作,让《山海传奇》能够更“接地气”、更具人情味的方式,讲述原本似乎遥不可及的英雄传说,并在这守正创新的讲述过程中为观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上古时期“历史课”。
这不仅仅是“历史课”,也是一堂潜移默化地滋养观众们心灵的思政大课。在和禹等角色一同踏上平水灾、救苍生的道路后,观众们的情感会随着禹一步步战胜困难的过程而不断激荡,也会越发深刻地意识到,禹身上所体现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涌动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只有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山海传奇》开播后,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感慨,“这部动画片有一种梦回童年的亲切感”“明明里面不少生僻字,但我家孩子就是能看得进去”。这些真心实意的称赞背后,就是《山海传奇》既显中国气派,又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创作思维,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成就有内涵且能够走入观众内心的文艺作品。
在观看《山海传奇》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动画片彰显了真善美相统一的中国艺术追求,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大到羽渊、人间社会场景的呈现,小到衣服上的纹样,器皿上的符号和建筑细节,都在彰显中国审美取向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上古时期,有利于观众尽快接纳和融入动画片所建构的叙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