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李达站至南李官站
线路全长23公里,设车站14座,自西向东分别为:
李达站、铁西汽车工厂站、马贝站、中德大街站、细河悠谷站、翟家站、工业大学站、宁官站、余良站、甘官站、千岛湖街站、南阳湖街站、大通湖街站、南李官站。其中,
李达站至余良站9站为高架站,甘官站至南李官站5站为地下站,在大通湖街站与既有9号线换乘。
3号线南李官站A出入口因配合3号线东段施工需要,暂不投入使用
原2号线市府广场站正式更名为人民广场站
地铁三号线的粉色系真好看呀!
创新高架敷设,彰显特色文化
。
3号线是沈阳地铁首条含有高架站的线路,施工中采用超长结构不设缝技术,确保整体美观与稳固。出行体验方面,站厅设置玻璃隔断,站台设置全高站台门,并配有空调候车室,可有效阻挡冷空气,为乘客营造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车站设计方面,深度融入沈阳“工业文化”和周边区域文化元素。
节能技术应用,注入绿色动力。
3号线供电系统首次设置中压再生能量回收装置,将列车制动能量高效回收转化,全年可节约电能约510万kWh。同时,首次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利用细河悠谷站至翟家站高架区间声屏障安装900㎡光伏板,接入地铁供电网光伏系统后,每年可稳定发电约24万kWh,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环保。
通信技术革新,夯实智慧根基
。
在通信技术领域, 3号线首次运用新一代Wi-Fi 6技术来承载车地无线和视频监视系统,凭借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车地间数据传输将更加快速稳定,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列车动态,提前准备并高效处理各类运营情况,该技术的应用也为加快智慧地铁建设夯实根基。
“暖阳”服务,温暖人心。
深化“暖阳”服务品牌,坚持“便捷高效、温暖随行”的服务理念,
新线将延续“爱心雨衣”、“冷暖车厢”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用暖心服务为地铁出行加温。同时,优化站内空间设计,将乘客服务中心移至车站中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乘客地铁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乘车体验,全面升级。
3号线列车针对全新高架线路场景也进行升级,
列车空调和照明系统可根据场景变换,智能调节切换“隧道/高架”模式,车厢内配备可变氛围灯
。人性化设计方面,进门处扶手杆
由传统“单杆”升级为“双杆”设计
,可满足多位乘客同时抓握需求,为站立乘客提供更稳固的支撑,提升乘车体验。
精细预案,守护出行
。
因高架线路地铁运营可能受天气影响,沈阳地铁全方位强化保障措施,
与市气象局携手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对高架线路区域的大风、冻雨、暴雪等天气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
为行车组织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此外,针对各类情况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支援队、场段除雪队、高架除雪队等专业队伍,配备了除冰铲、除雪风机等多种设备,开展多次专项演练,确保雨雪天气下地铁运营安全,乘客出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