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杨金涛,崔硕
通讯作者:贾丽娟教授,宁平教授,冯嘉予讲师
通讯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est.4c06461
广泛存在于冶炼和化工行业中的硫化氢(H
2
S)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工业设备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危险气体。近年来,能高效净化H
2
S并回收硫资源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法技术(H
2
S
‑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H
2
S-SCO)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高性能、高选择性及低成本的催化剂是H
2
S-SCO技术的研究重点,其中富氮碳基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无金属、易制备、低成本且易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H
2
S-SCO催化剂。该研究通过将尿素与废弃烟头共热解,制备了一种低成本、无金属的富氮碳催化剂(NrCC)。该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2267.77 m
2
·g
−1
,并具有高丰度的吡啶-N位点,因此能够在180 ℃下实现对H
2
S持续催化氧化,并且在潮湿(RH= 80%)和高浓度CO
2
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DFT计算表明,吡啶-N相邻碳位点是促进H
2
S吸附和解离的活性位点。
H
2
S是一种无色,刺激性“臭鸡蛋”气味的典型含硫无机硫气体,具有极强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在自然界中,海洋、温泉、火山、石油井和天然气井都会释放H
2
S,而原油加氢脱硫、煤炭和生物质气化、天然气加工处理、污水处理、冶金和垃圾填埋等工业过程也会排放大量H
2
S气体。H
2
S不仅会腐蚀管道和设备,限制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会对人体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危害。据报道,人体感知H
2
S的气味阀值在0.005-0.03 mg‧m
-3
,在我国工作场所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0 mg‧m
-3
。此外,存在于大气中的H
2
S还会被氧化成SO
2
,进而引发酸雨和雾霾污染。H
2
S选择性催化氧化(H
2
S-SCO)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浓度H
2
S净化方法,该工艺通过催化剂选择性地将自由氧(O
2
)活化为活性氧(O
2·−
),进而促进H
2
S氧化为S和H
2
O。近年来,H
2
S-SCO工艺的研究重点在低成本高活性催化剂的开发上,金属基催化剂可以实现对H
2
S高效催化氧化,然而对产物S的选择性受到限制。
以共价键形式在碳骨架中掺入N位点制备的富氮碳催化剂(NrCC),优化了碳材料内部碱性位和缺陷结构,从而提升极化性能即H
2
S的解离和O
2·−
的利用。废弃烟头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固体废物,主要由不可生物降解的醋酸纤维素和微量重金属组成,在自然环境中需要14年以上才能降解。部分研究表明,以废弃烟头作为碳源,能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受上述研究启发,该研究以废弃烟头、尿素为前驱体,成功制备了高催化性能的富氮碳催化剂(NrCC),用于在低温条件下高效催化氧化H
2
S并回收硫资源。
1. 以常见有机固废(废弃烟头)作为碳源,成功制备了高比表面积、高吡啶N位点丰度的富氮碳催化剂。
2. 富氮碳催化剂在180
℃条件下以100%转化率持续催化氧化H
2
S,并且在复杂气氛条件下具备较强稳定性。
3. DFT计算揭示了废弃烟头衍生富氮碳催化剂的碳骨架结构中与吡啶-N相邻碳位点是吸附和解离H
2
S的主要反应位点。
本文以尿素为氮源,以废弃烟头为碳源,以KOH为扩孔剂,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富氮碳催化剂NrCC-T和不掺氮的催化剂CC-700(图1a)。从图1b中可以看出,未添加尿素制备的CC-700催化剂表面孔隙结构较少,大多为无孔碳块的堆叠,同时,并未检测到N元素的存在(图1C)。与之相反的是,添加了尿素作为前驱体制备的NrCC-700孔隙结构丰富,表面氮含量较高(图1d和e)。
图1
NrCC-700和CC-700的制备及表面形貌
经过700 ℃焙烧的NrCC-700表现出较高的比表面积(图2c,2267.77m
2
·g
-1
)、丰富的氮位点(图2d和e)和大量的缺陷结构(图2f和g)。通常,尿素被认为是微孔的引发剂,CC-700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远低于同等温度下制备的NrCC-700。同时,CC-700催化剂没有检测到N 1s的信号出现,与EDS-mapping的测试结果一致。
图2 NrCC-T和CC-700的表面结构及元素含量
图3a-c显示了四种所制备催化剂的H
2
S-SCO性能测试结果,可以观察到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丰富氮位点的NrCC-700具有最佳的H
2
S-SCO性能。并在高相对湿度和高CO
2
浓度的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即以废弃烟头衍生的富氮碳基催化剂NrCC-700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H
2
S-SCO催化剂。
图3 NrCC-T和CC-700的H
2
S-SCO性能测试
如图4所示,从CO
2
-TPD和O
2
-TPD的测试结果可见,NrCC-700催化剂的表面碱性位点和氧空位浓度均高于CC-700催化剂,与理论预期相符合。由所收集反应产物的XRD谱图证实,反应产物为单质硫,即成功实现了污染气体H
2
S向硫资源的转变。
图4 NrCC-700、CC-700和NrCC-700-S的表面化学性质
通过DFT理论计算探究了掺氮碳骨架中不同反应位点对于H
2
S和O
2
的吸附能差异,由图5a可知,吡啶-N相邻碳位点对于H
2
S和O
2
的吸附能均大于吡啶-N位点和石墨碳位点。而在后续的H
2
S-SCO反应活化能计算结果可知,吡啶-N相邻碳位点上吸附H
2
S并将其氧化为S的反应能垒更低。
图5 DFT技术探究不同位点上的反应活性差异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以废治废”策略,将有机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与大气污染控制相结合。以废弃烟头、尿素和KOH为前体制备了具备高比表面积(2267.77 m
2
·g
−1
)和丰富氮掺杂位点的NrCC-700催化剂。在180 ℃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H
2
S的完全转化和S资源的回收。NrCC-700对杂质气体(湿度,相对湿度= 80%,高CO
2
浓度)具备一定的抗性。根据DFT计算结果,提出了吡啶- N相邻碳原子吸附H
2
S和H
2
S-SCO反应的可能过程。
贾丽娟
,教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南菁计划优秀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烟气减污降碳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3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主持横向委托项目2项,已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冯嘉予,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Environ.
Sci. Technol.、
Adv. Sci.、Small.、J. Hazard. Mater.、ACS Sustain. Chem. Eng.、Chem. Eng. J.
等环境领域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4篇中科院1区),累积影响因子>200。
崔硕,
讲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同时参加中科大-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项目,2023年6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转化、工业废气资源化、固体废物资源化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项。在
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Chem. Eng. J.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