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积累优势显现,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公司2017年全年实现营收337.91亿元,同比+ 26.3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40.47%。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2.89亿元,毛利率14.86%,同比+2.64pct。公司不断发挥光学创新和设计优势,摄像头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而传感器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2.96亿元,同比-23.64%,主要源于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和产品价格下降。公司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58亿元,同比+22.06%。2018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95,同比增长高达54.01%。
-
毛利率回升,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同比+1.92pct至13.76%,其中传统光学业务毛利率为15.94%,同比+4.8pct,触控产品业务毛利率14.86%,同比+2.64pct。垂直一体化布局后规模效益凸显,国际大客户触控业务良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从费用上看,公司销售费用同比+55.33%,尤其是人工费和市场业务费增幅较大。从研发上看,公司2017年投入17.5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20%,同比+21.27%。伴随未来产业需求释放,公司发挥技术卡位和规模优势,整体科研实力增强,巩固公司行业领导者地位。
-
摄像头+触摸屏+指纹模组并行,领先布局3D sensing。
公司2002年进入消费电子光电领域,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发展,已成为国内触控模组、单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三大领域的龙头。
摄像头:
公司摄像头模组从2016年底开始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末,公司摄像头模组产能整体超过60KK/月,双摄像头产能15KK/月,产线自动化率及综合良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触摸屏:
延伸产业链和加强供应链管理以提升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收112.89亿元,产能约25KK/月。公司已经同下游OLED生产商进行积极沟通和合作。
指纹模组:
终端设备指纹模组迎来渗透高峰,公司在指纹模组产能方面一家独大,客户涵盖大部分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产能约32KK/月,国内智能机市场占有率超50%。
3D sensing:
差异化创新及产业整合能力强。公司提前布局未来影像的发展,与以色列3D算法公司 MV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3D成像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2018年将有更多厂商旗舰机型中采用3D 结构光人脸识别功能,并有望在2019年普及。
-
智能汽车业务产业布局见成效,打造HMI+ADAS+车身电子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2017年智能汽车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188.12%,前期的沉淀初显成效,订单实现稳步释放。公司1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欧菲智能车联,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同年10月筹资15亿元投资于智能汽车电子建设项目。
HMI:
公司引入博世,哈曼,上汽等汽车电子巨头的专业研发和销售团队超200人,着力于智能中控台和数字化仪表盘。
ADAS:
引入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围绕传感器和系统集成两方面布局,且车载摄像头已于201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车身电子:
公司收购华东汽电,获取丰富的车身电子产品线,同时拥有了包括通用、广汽等20余家优质整车厂的前装供应商资质。
-
风险提示。
电
容式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从高端向中低端持续渗透,市场竞争加剧;触摸屏技术路线不确定;摄像头与汽车电子业务增长低于预期。
-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消费电子光学模组龙头,布局双摄+汽车ADAS多摄、3D摄像头、OLED等业务,我们看好双摄快速增长,3D摄像头战略布局给公司带来增量收入。我们根据年报小幅下调公司2018-2020年EPS预测至0.68/1.00/1.30元(原18/19年预测为0.74/1.00元,20年为新增预测),按照2018年PE=33倍,对应目标价22.36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邮件:[email protected]
晏磊
中信证券电子组研究员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9-1018-3841
邮件:[email protected]
胡叶倩雯
中信证券电子组研究员
电话:010-60834773
手机:185-1808-0960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