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了最近流传甚广的那篇央行网红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看起来确实很爽,尤其是注释部分,比正文还精彩,言语直白犀利。
我总结了这篇论文的重点内容,读起来应该更友好些,和大家分享下:
P.S. 下文灰色粗体部分是我个人夹带的私货,并非论文原有之意。
●
一个国家的人口演变过程往往是:
人口大爆炸→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下一阶段看不清
「人口红利」是指
人口快速增长后,劳动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少儿抚养负担降低,女性更易参加工作,经济产出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情况下,经济体如果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国民教育,才能真正抓住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红利期。
东亚抓住了,居民变富。拉美没抓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一旦抓不住这个暂时的机会,人口红利则会变成负担。因为少子化是把双刃剑,前期减轻劳动人口负担,后期加剧老龄化负担。
●
很多发达国家都遭受了人口问题的惨痛教训,原因有三: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近代难题,人类此前对此并无经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发达国家只有应对经验,并无成功经验。
各国都习惯了人口的长期快速增长,担心的都是就业压力、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活贫困。
都没料到生育率下降,还降得如此快,更低估了下降的影响。
思维一下子从人口大爆炸转变成人口大萎缩,有难度。主流经济学发展于人口大爆炸阶段,人口悲观主义者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学界担心的问题都是人太多,很少想过人不够咋办。
●
人口和经济的关系有点像物价。
过快增长不好,萎缩了更糟糕,也就就像温和通胀一样,适度、可持续的人口增长才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但人口惯性巨大,动起来不好刹,停下来不好启动。
人口的影响分短期和长期,比如前文说的人口红利,短期利好,长期却利空。
人口是分层的。少儿对经济短期利空,长期利多。劳动力与经济正相关。老年人与经济负相关。
平均来讲,赡养一个退休老年人的负担是抚养一个未成年少儿的3倍,因此老人是人口中最主要的社会负担来源。
老年人会清算资产,即通过卖房、卖股票债券来维持生活。
届时,老年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抛压,导致资产价格承压。
●
我们也高估了经济体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能力。
因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像发展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产业等大家普遍采用的应对措施,其作用有限,只是常规动作,谈不上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有两个:
一是资本扩张,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匹配本国的过量资本。
二是移民,真正的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净移民率。
德意日等九国证明了移民的有效性,这些国家最初对移民态度保守,但这些年开始意识到移民的重要,已经逐步开放并鼓励移民。
●
中国过去和未来的人口结构演变如下:
中国有个特点,一切经济社会规律在我们这都会加速演绎,工业化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经济腾飞快、杠杆率提升快、少子化和老龄化也快,应对的时间更短,未富先老。
我国人口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新生儿数量快速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社会整体抚养比快速增加、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口向大城市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