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下料就是猛”“手机一天天像吃了菌子一样”,这是今年以来,网友对社交平台上一大批AI生成视频的评价。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一种“AI魔改”的短视频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兴起。这类视频通常以经典影视剧为素材,通过AI技术进行改编,加入荒诞、搞笑甚至恶搞的情节,往往违背原作的精神与情感。
12月8日下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
《管理提示(AI魔改)》
(下称《管理提示》),
明确表示将加强对这类视频的监管,提出对平台内容的严格管理措施。
随后,“广电总局出手管理AI魔改视频”一事登上热搜。
01
娱乐还是亵渎
AI魔改视频的兴起可以看作是科技进步与娱乐文化结合的产物。借助AI技术,创作者可以迅速生成各种具有创意和荒诞性的内容。这种类型的视频通常通过对经典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进行重构,加入现代化、搞笑或不合常理的元素,产生出超乎寻常的幽默效果。
例如,《甄嬛传》中的角色突然掏出突击步枪,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化身拳击手对打,或是在《西游记》中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回答引发笑点。这些“魔改”视频因其颠覆传统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短时间内积累了相当的点击量和粉丝。
AI魔改拼接《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尽管这些视频带来了娱乐效应,也有部分观众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种“魔改”不仅影响经典作品的尊重,也可能对年轻观众产生误导。原本通过经典剧作传递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往往在这些AI视频中被削弱甚至扭曲。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而言,容易产生对作品原貌的误解,影响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02
强化AI魔改视频监管
面对AI魔改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的快速蔓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管理提示》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短视频平台上AI生成内容的审查与管理。
这一提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平台管理责任
广电总局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的短视频平台加强对AI“魔改”影视剧内容的排查与清理。平台需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确保发布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避免侵权和不当改编。
2. 显著提示AI生成内容
为了避免观众被误导,《管理提示》明确要求短视频平台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显著标注,告知观众该视频经过AI改编。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保护观众的知情权,避免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3.法律合规性要求
《管理提示》进一步强调,平台需要加强对AI技术的准入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技术产品和内容进行严格监控。
特别是对于涉及侵权、恶搞和亵渎原作的内容,应当依法处理,避免侵犯演员肖像权、作品版权及修改权等法律权益。
0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