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市界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我们收集了关于时光的400个故事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起猛了!高中生开飞机,首飞成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市界

重新发现广场舞 | 记者手记

市界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2 10:54

正文



文 / 张文政


因为创业融资市场的动作,广场舞再次面向公众。


同几年前的公共治理、高雅还是低俗的讨论框架不同,在今天,如果从商业角度去审视,广场舞就是“万亿级市场”,“一亿广场舞大妈”就是大小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垂直用户。


那些认为发现商机的商人早已悄悄行进。他们在两方面的影响下信心十足: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换机潮的老龄化,能使中老年人体会到效率的提升;二是广场舞能满足大叔大妈们的娱乐需求,甚至会成为社交、理财以及日常购物等生活方式的入口。


以广场舞创业中的佼佼者张远为例,他在升级糖豆App广场舞教学视频分享业务时,增加了广场舞爱好者的“拍舞”工具,后来又上线了“养生课堂”、“生活常识专栏”等栏目,还尝试在教学视频中推销广场舞者的同款服装。


一面是如此庞大的潜在需求,另一面是政策对广场舞在丰富文化生活、强身健体等方面作用的肯定,这些都促使优秀的广场舞编舞者成为紧俏资源。


他们当中有来自民间的骨灰级达人,也有舞蹈专业毕业的教师,还有前国家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广场舞一夜间遍地开花,教广场舞也成了体面的职业。


这是超乎想象的。我问糖豆App的编舞老师高菁萱,怎么才能编好一支广场舞?


她回答,首要的是选一首“足够俗”的歌曲。其他经验还包括:曲子最好有“动次打次”的节奏感;动作不能太难,忌讳高抬腿、扭腰和大跳;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不断增加舞蹈种类、翻新花样。


事情就是这样。教学作品得到广泛传播,编舞老师受到用户的喜爱。高菁萱称他们为“萱粉儿”,虽不曾谋面,但她经常收到粉丝的短信和微信,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


陈华也是“萱粉儿”。十几年前,她从福建农村只身北漂,到一家窗帘厂做工人,因为孤独和空虚,她组织工厂的姐妹每晚在“党群活动中心”跳广场舞,慢慢还带动了其他住户加入。


坐在她十几平米的宿舍里,陈华腼腆地告诉我,自己也想成为高菁萱那样的编舞达人,她陆续买了十几套舞蹈服装,平时在家或周末到户外,都会特意准备拍摄架给自己录制视频。


曾有围观的老大爷评价她们太业余,陈华并不介意,爱人也为她打气,“人是活给自己看的,别管别人怎么讲。”


真正让陈华感到焦虑的,是日渐增长的年纪,虽然她才四十出头,在跳广场舞的人里算岁数小的。我问陈华,“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她回答,“人老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要赶快做喜欢、想做的事情。”


我试着去理解这群在广场上起舞的人。对他们来说,广场舞成了一扇打开自己、通往新世界的门,也因此,他们重新发现了生活更丰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