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麻醉手术科团队率先在全市开展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将中医针灸理论与现代麻醉学相结合,通过中西医结合创新精准麻醉,为手术患者围术期缓解焦虑、降低疼痛、减少全身麻醉期间阿片类药物使用、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发挥了显著作用。
患者王某(化名)因外伤致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左侧股骨近端骨折入院,拟行左侧股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经术前访视,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除原发疾病外,还伴有血气胸、皮下气肿、双肺渗出性改变、腰椎横突骨折、低蛋白血症、贫血,虽经双侧胸腔闭式引流,但短期内低氧血症依然存在。患者因全身多处创伤表现出极度焦虑,精神状态较差,呼吸管理和如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是麻醉期间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麻醉手术科惠勇主任主持下,经过麻醉科团队术前充分讨论,考虑患者因腰椎横突骨折、肺部创伤较重且存在肺不张,为便于呼吸管理,避免椎管内穿刺加重腰部损伤,拟于全身麻醉下实施外科手术,同时患者肺部创伤,可能因疼痛不愿咳嗽排痰,导致肺部发生坠积性肺炎,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影响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加之全身营养状态较差,焦虑明显,决定应用现代麻醉学与中医结合治疗策略,在整个围术期开展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通过特定穴位电刺激疗法缓解患者焦虑状态,降低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康复,加速患者康复。
手术当日,经术前充分准备,在榆林医院麻醉科主任惠勇主任医师、交大一附院常驻榆林医院专家邓斌副主任医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麻醉科霍建臻副主任医师与针灸理疗科贺艳娥主治医师共同为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分别取耳穴、印堂穴等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减轻术前紧张和焦虑情绪,取内关、曲池、足三里等产生穴位电刺激肺保护作用,取合谷、手三里等靶向穴位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提高痛阈、辅助镇痛作用,均选用疏密波在不同时段持续电刺激20分钟,预防患者因围术期焦虑紧张影响快速康复和疼痛限制活动及咳嗽排痰所引发的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发生,减弱炎性因子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及肺组织损伤。随后,在骨科团队精心操作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共历时40分钟,患者术中生命体平稳,阿片类药物较常规使用剂量明显减少,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在麻醉复苏室持续观察30分钟,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2分。术后随访及血气分析,患者动脉氧分压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良好,全身营养状况逐步改善。
穴位刺激
是祖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分别发布的“穴位刺激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穴位刺激辅助治疗术后疼痛临床实践指南”均明确了穴位刺激可以起到术前镇静、抗焦虑、术中辅助镇痛、器官保护和血流动力学调控、预防术后恶心呕吐、调节胃肠功能、治疗尿潴留和术后镇痛作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无毒副作用、生理干扰小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围术期多模式治疗、加速术后康复的一种新治疗手段。
驻派专家邓斌副主任医师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部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中西医结合技术攻关、高水平科学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榆林医院实际,指导麻醉手术科将麻醉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做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新技术和科研方向,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创新精准麻醉的围术期临床应用和舒适化诊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促进临床多学科发展,为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