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从传统的KPI管理走向一个在线动态的指标矩阵。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虽然讲了这么多关于赋能美好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公司一方面在传递这些理念,但是它的实际运营还是以传统KPI来考核、管理、奖励的话,人还是依然会被实际的这个激励机制所束缚的。所以,摆脱KPI的惯性制约使组织创新非常难,但是又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儿。
那么如果我们不管理,新的组织靠什么来运行?我们怎么知道组织是健康的?组织是往正确的方向去运行的,我们怎么让每个人之间可以真正的协同起来,如果不靠CEO来命令的话。那些互联网企业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特别是充分地利用了他们技术的优势。我们看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代表未来的新方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们所谓的matrix体系,我把它翻译成指标矩阵。
这中间有几个跟原来很不同的做法。第一个,KPI实际上往往是被简化为一到两个考核指标,往往也就是明年的销售是多少、收入是多少,这样简单的考核指标。所以实际上很多企业的战略都被妥协了,因为KPI不能反映战略真正的要求。而我们现在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类似谷歌、亚马逊这样生态型的企业,他的复杂度已经超过了任何人能够简单地靠直觉或者数据去判断的程度了。
所谓的matrix就是用完全数据化的方式来测量、评估和监控创新。
他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整的数据化,同时要用数据化的方式定义出一个企业试图优化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价值目标的函数。而指标体系是可以对整个生态都用数据化的方式来衡量、来监控。
所以,指标体系是代表了大家未来追求的那个方向,它可以被具化成一套数据,而这个数据又跟我们的业务是同一套指标体系,
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完整地看到每一个业务单元和我们整体的业务方向,或者说组织所要追求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会再割裂的评估任何一个小单元的贡献,我们会从整体全局的动态优化来看,这个组织应该怎么调配资源,下一步往哪个方向去用力,才能保证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
几年前任正非有一句话曾经很流行,就是让前方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定。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公司组织架构的一个根本变化,这件事情是根本做不到的,在传统结构里面士兵怎么可能调得动炮火。
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军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各军种全部平台化成为支持部门,同时做到了高度的信息化,所以美军的目标真的是一个前线的连长,能指挥的炮火是整个伊拉克战场司令员能指挥的炮火。
让听得见炮火的连长做决策其实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中后台要变成一个协同网络,这样的话他才能调动相应的资源。第二个,就是这个连长的能力要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实际上这个连长必须有足够的判断力,我们把决策的权利直接从一个所谓战区司令下降到了一线,他其实是一个有非常强大的综合技能的高端人才,他才能调动后端的炮火。因此任正非才用“少将班长”或者“中将连长”这种不同的称谓。
所以,这是我们讲的组织原则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点,
个体越来越强调他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综合判断力和创造力。但是相应的整个组织的结构也要网络化、平台化,来支撑任何一个个体根据需求调动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