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耳朵里的博物馆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哪吒2》紧急发声! ·  11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哪吒,登顶!!! ·  2 天前  
自贡网  ·  自贡美食哪家强,由你说了算→ ·  3 天前  
四川日报  ·  消息传来!《哪吒》将走向全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耳朵里的博物馆

最后5席|稀缺寒假营!首都博物馆儿童单飞营招募,剩少量名额

耳朵里的博物馆  · 公众号  ·  · 2025-01-16 16:11

正文

你好啊,我是朵朵~


面对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博物馆资源,该如何选择?

我应该如何辅助我的孩子利用博物馆学习?

博物馆学习将给孩子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



在博物馆的热潮中,该如何选择?

耳朵里的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博物馆亲子教育的机构,我们的理念是 把我们爱的博物馆讲给我们爱的孩子听 。历经多年筹划与实施,由 朋朋哥哥带领导师团队 精心策划的 “站在北京看中华” 博物馆学习体验营 于2024年夏天再次开启, 2025年寒假我们再次相见。



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和博物馆学习空间 为期10天的营期 ,将历史与考古、艺术与科技、文学与地理有机整合,在跨学科交叉与沉浸式体验中,为孩子们打开了 一扇探索博物馆、理解历史的大门。


在营期中将体验到:

(1)多感官博物馆体验,历史在手中“复活”

此次体验营大胆 突破传统的“ 单一课堂 ”学习模式 ,将学习场域直接置于博物馆之中,引入手工工坊、微话剧、迷你考古与桌面游戏等多元形式,将遥远的历史过程 形象化、具体化 ,“穿越”至久远的历史现场,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2)角色扮演与微话剧,儿童就是历史人物

此次体验营特别设计多个 “博物馆微话剧” 环节,通过不同历史人物角色的扮演,隋炀帝的大臣、忽必烈的谋士或者燕昭王麾下的侠士,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化为 历史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通过小切口的历史问题和多维度的历史细节,在馆内直接接触文物与历史信息,体验他们的思考与抉择。这种生动鲜活的体验方式,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更培育了儿童的同理心与表达能力。


(3)以北京为窗口,贯通中华五千年

“站在北京看中华”以首都北京的历史变迁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引,通过在 展厅导引式 的学习,见证中华历史乃至全球史的变迁。


从史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到夏商周的青铜文明;从春秋战国的列国争霸,到秦汉的郡县与封国制度;从隋唐时期的繁华幽州,到辽金、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变迁和文化交融……借由 博物馆的真实场景和文物诠释 ,文明的汇聚和交流原来并不遥远。


在营期中将收获到:

(1)跨学科引导与思维启迪

体验营的核心虽然是 历史文化 ,但经由博物馆物的不同发现路径,以关键问题为导引,在 博物馆展厅中拓展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


通过探究史前蛀牙问题、分析商代青铜器的艺术与黑科技、思考大运河与长城对于地理格局和文明传承的深远影响等 主题性小组讨论学习 ,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从 多元角度审视问题,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 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2)语言与创造,表达自我理解的舞台

微话剧、情境重现以及手工创作,不仅使知识变得生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儿童的表达与创意思考能力。

通过微剧表演与创作,引导感知历史人物心理,适当创作,勇敢表达;


通过 手工工坊的活动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提供基本支持,关注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此次体验营,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写作和综合表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站在北京看中华”系列体验营 让儿童在博物馆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直接身处 博物馆空间 ,以深度体验与多角度探究的方式理解中国。

在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期待通过更多类似的学习营,让更多孩子在博物馆里“读懂”中国、感知文明的永续传承。


往期回顾
首都博物馆展厅内学习


首都博物馆教室展示


馆内用餐&加餐情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