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风云之声(ID:fyvoice),作者:陈经
二三十年前,乃至十年前,虽然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但不能强行脱离经济发展阶段,一步登天地转向理想中的科技型社会。这种理想主义的转型既难以实行,也不可能成功。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通过从低到高发展制造业垒实基础,通过进出口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十九大会议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展望未来。报告作出了重要理论突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五年,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已经很大,经济增速相比过去有所下降。但是,过去多年的经济建设实现了可观的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无疑将在19大之后的中国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九大报告限于篇幅对科技方面的成就着墨不多,只重点提了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代表性重点项目。但在许多科技工作者看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在过去五年突飞猛进,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而全球科技在过去数年也展现出新气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乐观地预期,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之前的数次科技革命,中国错过了机会,忽视科技固步自封,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拉越大,沉沦的历史令人痛惜。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终于在IT革命中抓住了机会,跟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并有所创新,一举成为与美国并列的IT互联网大国,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被中美瓜分,这是一次很好的成功经验。
关于科技创新的任务与目标,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论述的: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这个论述与目前的科技形势切合得很好。在科技新时代机会再次出现之时,中国通过之前的不断努力,不再因为差距太大而自卑,而是有幸处于时代前沿。十九大报告列出的这些科技创新领域有水到渠成之感。可以预期,中国政府与全社会将投入巨大的人才物力财力投入,以实际行动支持科技创新,争取抓住未来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各届大会都很重视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深入人心,十九大报告关于科技的论述也许不是着墨最多的。但可以看到,这次报告科技方面的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可行的,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是鼓舞人心的话语,也不是过于长远的目标。航天、网络、交通、数字、智慧,都可以找到具体的部门、企业、项目,有可观的技术储备与相当数量的行业专家,与工程相关的海量行业技术人员更是中国的特殊优势。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报告的论述是: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行业极为关注的,也非常需要这样理论指导。中国的科研资金早已不是过去的捉襟见肘,研发投入已经是全球前列,而且受益于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一直在高速增长,将在两三年内超过美国与欧盟成为全球第一。资金状况大为好转之后,制约中国科技成果正反馈超常增长的,可能就是需要改革的科技体制。科研人员的研发活动要符合科研规律,除了充足的资金,也要有足够的时间集中精力专心从事关键研发,研发成果要有正确的评估方法,大批成果要接受市场检验真正为社会发展作出关键性的供献。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在十九大报告锐意进取的基调下,科技体制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大幅优化。
可以预期中国科技体制将在市场推动与各方主动的努力之下,取得良好的进展。中国科技在全球科技酝酿突破之时,各方面条件都在大幅好转,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时期。在全球各国的科技竞争中,中国科技有信心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极大增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为了国内经济转型以及社会生活进步,中国科技也到了承担重任的时候了。过去中国多个行业的数量型扩张,已经到了中国或者地球意义上的发展极限,只能靠科技转型,除此外无路可走。而中国的劳动力格局已经出现了重大变革,新一代劳动力普遍不如上一代吃苦耐劳,但这是生活好转的必然现象,而且新一代的知识水平明显要高。中国成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过初中水平,与这个低教育水平相配的落后经济结构仍然大量存在。但老一辈小学文化水平为主的劳力已经开始大量退休,教育水平高得多的后辈们将逐渐主导劳动力市场。因此,中国社会必须向科技转型,否则难以想象,受了大量教育的青年毕业后仍然从事低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这既不符合中国家庭的期望,也与中国越来越现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不符合。
十九大之后的五年,中国的人均GDP必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开始向发达国家发起挑战。支撑这个发展目标的不可能是石油矿山等自然资源,也不可能是金融炒作、房地产泡沫等虚幻的财富现象,只能是全社会勤奋学习、努力研发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的社会风气。因此,十九大宏大的发展目标,也向中国科技提出了任务与挑战,中国科技到了必须发力的时候。
十九大是中国科技新时代合适的起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既有全球科技一批突破机会,也有中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要求。而中国科技界在过去多年都在持续投入,积蓄力量,早在综合国力并不强的时期,中国政府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在二三十年前、甚至十年前,虽然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但不能强行脱离经济发展阶段,一步登天地转向理想中的科技型社会。这种理想主义的转型既难以实行,也不可能成功。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通过从低到高发展制造业垒实基础,通过进出口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现在,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向科技转型,走向科技新时代的时机已经成熟。已经实现的伟大成就让全国人民信心倍增,中国科技、中国社会的未来将无比光明!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