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官方网站:www.ishuiku.com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kadm
in05
11/6起,
沈阳任意二手房0首付正式上线。
水库重庆团装每平套内1100全包,联系微信:skadmin05
代办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沈阳/杭州落户,
北京工作居住证。
前文:
水库知识星球升级,除了提供超级笋盘,应库友需求,增加问答解疑服务。原“超笋和问答“
以及 ”凯叔讲楼市“付费用户均可申请免费加入。
沈阳
,大连,
重庆,贵阳,昆明等团购持续火热进行中,加入各城市团购群请加KAI05,微信号:
skadmin05
.
(因微信经常限流,如果添加skadmin05添加不上,则加 skadmin01 或者 skadmin02 或者 skadmin03
或者
skadmin04
,一旦通过好友,切勿重复添加)
5月29日起解锁黑科技:重庆任意房首付0~1.5成,贷款8.5成~全额,手续费3%起。限重庆,因咨询人过多,咨询请先付98元咨询费,不认可勿扰。
以下为正文:
编者按: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奇文,首发于2008年的天涯论坛。
我记得当时我多了个心眼把这篇文章保存下来立此存照。现在11年过去了,回头来看,虽然有局限性,但作者许多观点已得到印证。例如作者当时给出的进入体制内发展的建议和判断,在11年后的今天看来相当睿智。今天旧文重发,给那些尚在外企中奋斗的读者们再品味一下。
作者:
GZ泽泽
在外企中讨生活的人过了10多年的好日子。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从设立驻华办事处到建立生产基地,到成立面向国内市场的销售公司,外企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开枝散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理念。
直到今天,在外企工作,怎么看都还是一件体面的事情。
相对丰厚的薪水和周全的福利,斯文得体的穿着打扮,舒适的工作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平和洋化的人文氛围都使外企的白领们有种无形的优越感。
不是吗?
我们比民工和非垄断国营职工有钱,比老板们有文化修养,虽然是夹心阶层,但生活质量不低。
然而,在这看似华丽的外衣里,在外国企业品牌光环的笼罩下,我看到的白领们身上却是命门密布,不堪一击。
这其实是一个很脆弱的群体,但里面的人却对自身的脆弱性毫无感觉,对经济大环境变化可能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麻木不仁。
重新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生活不会永远只有网络与咖啡。
讲到员工,不得不先讲讲能力。
外企员工无疑是高学历,高起点的,但论到实际工作能力,则还是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其中,我对日资企业最难以理解。
我熟悉的两家世界500强日企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从来没碰过销售的人可以做销售部长,销售总监,不懂技术的人可以做技术部门的课长,甚至不是财务专业出身的人也可以做财务部的头,原因只有一个,这些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可以跟日本人直接沟通,也更为日本人所信赖。
但负面作用是什么呢?
没有太多的人会对外行的领导心悦诚服吧?
别说在他们带领下能做出多大成绩,能够把下属管理好已经是本事了。
在日本公司,不懂日语而能够上升到公司较高层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也经常听到有能力的人不会呆在日本公司的说法。
但是,中国对国际语言应用的普及程度毕竟还是太低了,当国际化迈入国门的时候,外语水平高的人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这也是正常,但外语水平与多数情况下所需要实际工作能力完全不相干。
在后天原因上,外资企业确实工作条件优越,特别是品牌知名度和财力支持下的丰富资源使员工的工作事半功倍,多数公司采取的经销制度也使员工们乐于安做经销商的“管理者”。
与之相比,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条件就恶劣多了,公司名字没人知道,资源费用相当缺乏,就靠人的闯劲在第一线上跌爬滚打。
我们经常看到外企员工出差办事是舒舒服服地坐的士,乘飞机,住高级酒店,预算很松动,而民营员工多数还是挤公交,卧铺大巴和火车,不省着花会被老板骂,商业场上的最基本吃苦耐劳与生存技能就是这样锻炼和比较出来的。
一位数码相机公司的高层曾经向我抱怨过,招聘销售人员,在面试中问到如何达成销售目标时,大公司背景的面试者脱口而出的是要看公司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似乎没有资源,他们就寸步难行了。
不可否认,公司提供资源是重要的,但是不应该是唯一和最首要的因素,强调资源的重要性也就是间接地否定了自己能力所可以起到的作用吧。
同样的,在以500强公司名字通报门户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是否隐约有一种优越感和踏实感呢?
如果有,那是很可怕的,没有了公司名字作前缀,我们的名字就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了。
养尊处优的环境下多是温室的花朵,而在卑微中努力的往往会是强人,我相信员工与孩子同理。
为咖啡而战与为盒饭而战的人的战斗力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外企员工尊重规则,重视流程,虽然这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在这一点上,轻视规范性的民营老板所带出的民企员工有着致命的缺陷。
说到民营企业的老板,很多不太敢招外企大公司分流出来的员工,待遇要求高,不能吃苦,成本意识差是他们的通病,国内公司是没那么厚家底来折腾的。
而且,由于实力上的差别,民企与外企之间确实各方面的落差都很大,除非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安心长期屈居在一家民营企业的。
但是如果有一天,经济大环境使大家被迫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呢?
在外企出来和在民企出来的人谁更有生存能力?
难说。
在一份上海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所提供的DDI与美国人员管理协会合作,对以跨国公司为主的中国雇员的留才状况调研的结果中看到,只有8%的中国员工有敬业投入,有61%的中国员工准备跳槽。
有一家老牌但已经在快速衰落的美国公司的中国员工就曾经经常被人以一首圈中流行诗调侃,“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真是打工仔的最高梦想了。
还有一家日本公司在工作电脑监控中发现,不少员工在上班时间大量浏览股票相关的网页,或者是安装了股票分析软件,领导层不得不开展“严打”活动。
也许,正是这种员工状态才昭示了一些企业的衰落气象。
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文化对员工敬业精神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在外企尤其不缺乏这种洗脑培训。
但是,中国这些年来的社会发展现状对其构成的影响完全不可忽视。
二十多年来,中国始终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从中产生出很多机会,成就了不少神话,这一切都使人心态趋向浮躁。
跨国企业的雇员们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被猎头追捧,被高薪诱惑,目睹经销商的富有,享受商务活动中的奢华。
虽然在职业规划者的循循善诱下,心底也会勾画自己职业生涯的蓝图,但在现实中很快会发现,职途其实很短。
在企业的金字塔上,越往上走路越窄,人越挤,而且基本没有进入顶层的希望。
外企的总部多在北京或上海,如果不去北京,上海,那么职位很快就可以封顶。
即使在北京与上海,努力的结果很多时候还是敌不过国籍身份。
也许有不少公司也大力宣扬过本土化,但实际上我所看到的多数企业,即使曾经有过高层管理本土化的尝试,后来还是走回头路,高层,大公司的话甚至部门的关键人物还是外籍。
因此在这个职场中,最终挤上去的只是极少部分人,滞留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人会越来越多。
走到中间怎么办呢?
外企不是国营机关,没打算要给你养老。
随着年资越来越长,薪酬越来越高,如果你不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话,那么你的性价比就大打折扣了,资本家们当然会算这数,可是,正因为在设计规范的跨国公司里,有多少人的地位会是不可替代的呢?
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个庞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罢了,而且下面的人也需要上面的人给他们腾出发展空间,领着低工资但又精力十足,好学进取的新丁们对活力不济的前辈们的收入和职位虎视眈眈,这也正符合老板们的需求。
于是,在企业金字塔上,很多人会发现上到一半就无路可走了,而长期停留在中间的平台上又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出局。
最可悲的是,走到这一步的人往往正是人到中年,家庭负担最重,精力开始走下坡,转换角色最难的时候,在这阶段,他们最依赖公司,最渴求稳定,但公司最不需要的正是这些人。
我们也许看到日本即使放弃了终身雇佣制,但雇佣关系还是很稳定,随便一个日本男人都是在公司工作了2,30年,但是,这里是中国,是外商来逐利的国家而不是他们本土,外商投资就是一种候鸟经济,每一个中国雇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
在这种心理预期下,敬业精神只能成为一种可能,而不会是一种必然了。
当然,中国的外商投资史还太短,我们还没有机会看到几个周期与循环,但我实实在在地亲眼看到不少外企员工临近40岁的惶恐与悲哀。
正因为这种心理预期以及所造成的敬业程度,也就引申出许多职业道德层面的问题。
在2002年前后,一家家喻户晓的大型欧美日化企业被披露出内部员工贪污成风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外企很普遍,只是涉及金额不一定那么大而已。
这么多年我所见过听过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早在1995年,一家当今在数码产品上非常强势的公司就曾经出现过三地负责人联手,与一家经销商合作,由经销商出面,他们则调动内部各种资源的合股形式,成为该部门产品的代理商。
同样在90年代上半期,某着名OA产品部门的销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合作在外面成立一家该产品的销售公司兼维修中心,由于里应外合,业务做得蒸蒸日上。
这两个真实案例的经典之处还在于,最后他们都被公司发现了,开除了,然后收编为正式经销商,后来都是不小的老板了。
说实话,我对这例子里面的人还是比较欣赏的,这几个都是强人,有头脑,有胆识,对公司的危害性不算最大,也为自己找到了出路。
但是,更多的是一些没出息的贪小便宜。
在公司的广告费等市场费用上做文章,拿回扣算是比较大的勾当,与经销商同流合污,对给自己好处的经销商区别对待,给予一些政策上的特别优惠,从而引起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也是常见行为。
据说一些负责内务的也一样有赚钱的方法,如租写字楼,选定一些内务供应商,如机票,货运公司,租车公司,文具公司等都能获得好处。
我所见过最没出息的道德违规是一家主营影像产品的500强企业分公司的销售总监,满嘴的企业文化与仁义道德,但是却绝不放过一些诸如把家里电话费,停车月保费,油费,孩子读兴趣班的学费等费用变着名目报销,以及把公司车变成家人接送与购物用的专用车等蝇头小利。
比较夸张的还有一家美国老牌企业,据说里面的员工个个都成精了,在前几年,一个小小的助理,工作两三年,也可以买房子了,当然,现在已经没戏了。
上海一家500强中国总部的一个销售部门,一个职位半年里换了3个人,最短的那个不到一个月就走了,后来知道原因很相同,他们都是多年经验磨成精的人,进公司很短的时间就把情况掌握了,知道这份工作是拿死工资,完全没有灰色地带可以运转,于是马上没有兴趣呆下去。
对于这些普遍性的腐败行为,难道外国老板们都熟视无睹吗?
就我所知道的,有几种情况。
有的会“严打”,我曾经见过日本商工会发了一份通告给当地全体日企,某日资大型超市的市场部经理由于贪污问题被报案处理,建议所有日企不要再聘用该员工。
也有的是秘密开除就算,连内部员工也不明示,以免流传出去影响公司形象,这种情况估计是大多数。
当然还有一些外国老板由于各种原因对中国情况不熟悉,尤其是第一把手被充分授权,在中国只手遮天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挺睿智的中国通高层在处理完一单这样的CASE时(当事人正是我当年的前辈)讲过这么一句话:
“其实我很清楚这些情况,但是我也知道中国有句话叫水清则无鱼,本来我想,只要他的能力是做出好业绩的,即使做了一点坏事,但不过分的,我也就算了,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嘛。
”这个也许也是挺有代表性的想法吧。
而且,我还很相信一点,人学好难,学坏真的很容易,长期呆在中国这个大染缸的外国人,不少也变质了,这也不是个别现象。
以前曾经很崇尚企业要靠制度管理,而不是靠人治这一套理论模式,但是见识的事情多了以后就意识到,作为实体的人如果都变质了的话,虚拟的制度即使再完善都还是画饼,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思想倒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跟我们政府的管理水平还是同步的,跟国内大环境还是相适应的。
反而,在民营企业里面,虽然管理说不上规范,但贪污不容易,因为老板对自己的钱袋子盯得很紧,对员工也相对严厉苛刻。
不过,民营企业普遍还未把规模做大,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遇上瓶颈是个前提,公司做大了还只靠老板的眼睛来盯,铁腕来抓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官场上有高薪养廉一说,到了企业里面,我相信也是行得通的,毕竟大家都会计算腐败成本。
说到高薪,社会上不少人总认为外企雇员的收入是很丰厚的,这个需要细分来看。
首先在国家所规定的福利保障制度上外企做得比较足,这里面有实力雄厚的原因,有尊重法律的原因,还有通过高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的常规认识。
我熟悉的一家日本大IT公司,一家美国大的通讯设备公司都定出了比国家规定高得多的福利制度,目的就是要把优秀人才吸引过去。
2002年接触的一个台湾老板,员工都说他抠门,但是他从劳务派遣公司招人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地询问国家规定的医疗,公积金等的最低标准是什么,而没有去试图逃避一些规定履行的义务。
2006年一家日资公司因亏损原因结束两个部门,需要裁减大批的职员,我看到他们给出的辞退补偿标准是比政府要求高的,因此虽然一批人失去了工作,倒也没引起什么纠纷。
在福利及保障方面,外企确实比民营企业是做得好很多。
至于工资收入,虽然因应行业而不同,但以前网络上也流传过一个资别排行榜,由高至低依次是美国公司,欧洲公司,日本公司,香港公司,韩国/台湾公司,我觉得与事实差不离,在一头一尾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
而在企业内部,每一家公司的晋升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也许都不同。
但总体来说,运营方式保守的企业,收入差别主要体现在年资与职位上,尤其是日本和台湾企业,在日本公司,部门经理的工资会去到部门助理工资的5倍以上。
也有一些崇尚激励制度的公司,收入的差别也许会体现在个人的业绩与能力上,但这种公司在讲求规范性与团体合作的外企里应该不是主流。
因此,在外企里面,收入差距其实是会拉得很大的。
底层的员工毕竟是占公司的大多数,即使是在沿海大城市,拿两,三千元工资的白领比比皆是,特别是新入职的大学生,这份收入无论如何都称不上高薪。
我曾经问过不少年轻职员的家庭负担,沿海大城市的本地人有部分是不太需要赡养父母,顶多象征性地给点伙食费,这也许跟当地经济水平相对比较高,父母多是体制内受保障人士,本人又是独生子女有关吧。
如果是内地来的从业人员花费就大多了,租屋和每年的一大笔探亲费用都是免不了的。
白领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需求不是单纯的温饱,他们还需要有旅游,有聚会,有消遣,有时尚品,还有增值学习等。
曾经看过一种说法,月入好几千的白领是月光族,反而月入一千来块的民工还能每个月汇钱回老家,这是活法的不同。
我见过不少白领中高层,活得比很多私人老板们上档次多了,一来因为掌握公司商务费用,二来品位要求高,两者相结合渐渐形成了一种与自身收入不相称的生活质量的虚高,而这虚高是缺乏底气的。
在外企大公司,部门经理级别以上的人有可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当然我们对中产的定义还相当的模糊。
这里面有些人会有一套已经买断的房子,有车,有一定的理财需求,有名牌购买倾向,有全职太太。
但是大多数流连于金字塔中下层的人其实就是城市贫民,他们收入不高,消费不低,随着年龄增长还会产生成家立室的需求,储蓄却不多。
但是,作为外企白领,很多人又不能接受结婚还住租来的房子,这样一来,借贷买房成了大多数人必经之路。
当我们在看美国次贷危机热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人何尝不是次级信贷的对象?
当这份工作出现变数的话,他们还有支付能力吗?
此文最终要讲的就是“变数”。
在外企里,安于现状的太多,居安思危的太少。
人们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思维宽度就只停留在企业内部的晋升或跨企业的跳跃上,而很少会有突破这个圈子勇气和意识。
根本的原因,我想在于外商投资在中国还没完整地走完过一个周期。
我们亲眼目睹过国营企业的变迁,很了解民营企业的脆弱,但是对于外资企业,我们一直以来所看到的是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对他们的吸引,以及外资的自身雄厚实力和享受超国民政策待遇的基础上所给中国员工带来的相对优越的从业环境,却没有多少人见识过或设想过外资的撤离。
但是,现状永远不能代表未来,这个“未来”也许并不远。
招商引资政策迎合的是国外资本的逐利目的,具体来讲,诱饵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以及有想象空间的广阔市场。
相应的,他们要撤走,原因就是该因素已经不再构成诱惑。
首先是劳动力薪酬水平已经越来越不廉价了,周边国家正以这点为突破口来挖中国的投资者。
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诟病,政府开始提倡对资源的保护和提高环保的标准,虽然这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但也足以使外商投资中国的第一个理由开始渐渐站不住脚了,或者说,中国的可利用价值越来越少了。
另外,曾经引起外资企业无限想象空间的广阔市场也被打了折扣。
我见过卖相机,卖打印机的销售部门的洋领导们一开始是这样大致推断销售目标的。
中国有13亿人,假如有X%的人要买这商品,市场容量就是X亿台,这里面我们的市场份额假设是X%,那么就是说我们起码能卖XXX万台。
这种理论化的推测很快就被推倒。
进入中国日久了,他们发现,中国人口是多,GDP数字也好看,但是有购买力的人群远远不是原来所想象的多。
13亿人里面有近9亿多是农村人口,虽然其中有2亿多实际居住地流向城市,但都可以归纳到销售对象以外的范畴。
中国的贫富分化是如此的严重,以致外资老板们以13亿人口为基数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推倒重来。
而且在剩下的潜在销售对象群里,我们发现还面临着高储蓄低消费的习惯问题。
我们曾经看到过日本手机企业的溃败与退出,冲印行业的淡出,但这种行业批量撤离还是比较罕见,还是以零星的倒闭或合并或撤资为主,因此对整个就业情况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现在的整个形势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世界经济全面步入衰退是转折点将要产生的大背景,所有国家都是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蚱蜢,谁都跑不出全球化这个圈。
在经济衰退面前,企业的运营会趋向保守,投资会谨慎甚至收缩,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更严格,有的大企业甚至已经主动调低市场份额目标。
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把以前不需要太重视的运输成本开始考虑进去,从而把制造基地回迁到靠近主要市场的低成本地区如墨西哥或东欧等国家。
在购买力衰退,原材料上涨,利润率低下的趋势中,跨国企业都需要重新审核成本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但是偏偏在这年头,政府出台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新劳动合同法,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合时宜地高调作出驱逐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姿态。
这些政策虽然可以理解,但时机选择得实在糟糕。
产业升级是很好的愿景,但现实并非你要腾笼就能换鸟,弄不好昔日红红火火的制造基地就沦为一个空巢。
制造业的衰落必然会导致大城市中的众多的外企公司丧失了基础,成为空中楼阁。
农民工对生活的要求低,最不济还可以回去耕作乡下的几分地,特别是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的走高,政府陆续出台对农业的保护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按这个趋势下去,回家务农不见得是比到城市打工更坏的选择,由城市向农村回流的逆转潮流完全可能产生。
相反,城市的白领们有什么退路呢?
从一开始就放弃或被迫放弃了钻进受保护的体制框架内那条路,也没有一亩三分田,也许剩下的就是那套还没供完的房子。
年轻的职员们在工作之余就是玩网络游戏,下载歌曲,泡酒吧,谈论娱乐新闻;
人近中年的就追电视剧,炒炒股,研究到哪休闲旅游;
削尖脑袋挤进高层的就忙于精心构思PPT,练习高尔夫,熟读企业管理。
几乎没有人有危机感,大家都似乎认为生活就该这样持续下去,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演变熟视无睹,对国内政策的微妙性麻木不仁,对身边的产业困境觉得事不关己,最贴近经济的感受顶多就是股票升了,股票跌了。
这种无知无畏的心态实在可怕。
也许有人问,即使你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又能怎么样呢?
这个确实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还有野心和特长的,小心务实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吧。
如果是家里有条件的,尽快转到体制内吧。
如果你还年轻,少点玩休闲,多学知识去为自己增值吧,以后职场肉搏战用得上。
不要再耽于安逸,危机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
THE END —
亿客舒国际(官方新公众号,请重新关注)
公众微信号:yksglobal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水库论坛微信群介绍以及统一入群方式:
水
库A8.5群--入群需验证净资产5000万。(目前人数60人,众神之神欧老师,某著名连锁地产老板季老师,每次买30套(频率接近为月)的南京大魔王
乐老师,哈弗毕业 北京著名建筑商冯老师,喜欢用产证打扑克牌的专买老破小的某2b大神,半年14套的福州大神,东莞台湾大户某老师等都在此群
。对了,还有申请入群的时候提交8000万 现金的深圳单身80后美女)
水库A8群--入群需验证净资产1000万。(目前人数1500人,8本产证众人迷校花,创业做到A10的陈总,单月现金流400万的公寓大王,凤变冰鼻祖老破小单套装修净挣100万
的另一位季老师等众大师均在此群。)
水
库一品堂--无需验证资产,水库无需验证资产的最高品质的群。(目前人数3500人,贷款大亨本尊老师,花木唐镇大户冯老师,浦发某总(找他办浦发信用卡 30万起),
光大某美女(找她办光大信用卡15万起),农商银行某总,金桥公寓第一人,水库女神陈兜兜等众强人均在此群)。
水库各省会城市群--各省会城市均有群,其中重庆,昆明,贵阳最热门。
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使用技巧,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
水库使用权房产投资群--交流使用权房产投资技巧(破限购,但是没贷款杠杆不推荐)。
水库装修设计(凤姐变冰冰)群--凤变冰鼻祖季老湿,法租界民宿菠菜老师为代表,设计师云集。买入,冰变,高位套现,周转流必备技能。
水库法拍房投资群--同样破限购,之前法拍房是价格洼地,只有市面七八成,现在出来的法拍房已经无笋,很多时候拍到手价格,比市价还贵。
水库相亲聚会交友群--英国美女留学生,美国美女留学生,杭州富二代千金等均在此群,不详细介绍了,已婚的男库友也可以加入,不过只限于参加聚会。另外,已婚的
女库友可以任意撩鲜肉/腊肉,无论对方婚否。
水库重庆团购群--重磅福利,重庆已经迎来暴击,欢迎大家买多唱空,每人买够10套以上,目前160余套房子正在组织团装,累计团购套数近千套。目前重庆很多楼盘正在以每3个月50%的速度上涨。
目前有水库重庆团购一群到十二群,水库沈阳团购一到六群,水库昆明团购群,水库郑州团购群等。
入群方式:加微信:
skadmin05
水库论坛shuiku
公众微信号:shuikuluntan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凯叔讲楼市
(纯干货)
公众微信号:yksgcq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今日笋盘推荐(重庆):
房源一:北大资源
.
江山名门
区域:海尔路
小区名称:江山名门
建筑面积:
88
平米
套内面积:
66
平米
装修:清水
售价:
108
万
单价:
12270
户型:二室两厅一卫
楼层:
15/20
朝向:
180
度江景房,朝南
户数:
3
梯
12
户
产权证:差银行
40
万,客户解押
是否满两年:
2019
年
6
月满
2
年,配合满
2
年过户
看房:有钥匙
贷款金额:可贷款
70
—
75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
180
度江景房,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都可以看江,视野开阔无遮挡
产权情况:
2019
年
6
月满
2
年,业主可以配合满
2
年过户。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二:绿地海外滩
区域:观音桥商圈
小区名称:绿地海外滩
建筑面积:
120
平米
套内面积:
99
平米
装修:清水
售价:
155
万
单价:
12900
户型:三室两厅二卫
+
书房
楼层:
20/33
朝向:西南
户数:
3
梯
8
户
产权证:证在手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有钥匙
贷款金额:可贷款
115
—
120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正规三室二厅二卫带书房,低于市场价
20
万出售
产权情况:证在手上,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四:中海北滨华庭
区域:北滨路
小区名称:北滨华庭
建筑面积:
103.77
平米
套内面积:
85.3
平米
装修:精装
售价:
130
万
单价:
12600/
平
户型:三室两厅二卫
楼层:
14/32
朝向:东
户数:
2
梯
6
户
产权证:证在手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提前一天预约
贷款金额:首套首付:
30
万
二套首付:
44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正规三室二厅二卫,赠送面积大,预计可出租
2500/
月,距离轻轨站近
产权情况:证在手上,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五:保利香雪
区域:盘溪路
小区名称:保利香雪
建筑面积:97.55平米
套内面积:78平米
装修:精装
售价:
150
万
单价:
15400
户型:三室两厅二卫
楼层:
8/32
朝向:西南
户数:
3
梯
7
户
产权证:欠银行
37
万,客户解押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有钥匙
贷款金额:可贷款
105
—
110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正规三室二厅二卫,保利品质楼盘,很好出租,地铁站口
产权情况:证在银行,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六:万象时代
区域:观音桥核心商圈
小区名称:万象时代
建筑面积:
119
平米
套内面积:
103
平米
装修:中装
售价:
152
万
单价:
12800
户型:三室两厅二卫
楼层:
27/31
朝向:东南
户数:
2
梯
6
户
产权证:证在银行,业主自己解押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提前预约
贷款金额:可贷款
115
—
120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观音桥核心商圈,高租金
房源七:龙湖春森彼岸
区域:北滨路核心地段
小区名称:春森彼岸
建筑面积:
91
平米
套内面积:
71
平米
装修:清水
售价:
162
万
单价:
17800
户型:二室两厅二卫
楼层:
5/58
朝向:看江,朝南
户数:
6
梯
17
户
产权证:欠银行
30
万,客户解押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有钥匙
贷款金额:可贷款
105
—
110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江景房,朝南,单价该小区最低
产权情况:证在银行,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八:国兴北岸江山
区域:观音桥商圈
小区名称:北岸江山
建筑面积:
86.7
平米
套内面积:
67
平米
装修:精装
售价:
138
万
单价:
15900
户型:二室两厅一卫
楼层:
9/33
朝向:中庭,朝东北
户数:
3
梯
7
户
产权证:证在银行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提前预约
贷款金额:可贷款
90
—
95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小区门口地铁站,带租约,
2500/
月
房源九:保利江上明珠乐园
区域:观音桥商圈
小区名称:保利江上明珠乐园
建筑面积:
114
平米
套内面积:
96
平米
装修:清水
售价:
162
万
单价:
14200
户型:三室两厅二卫
楼层:
17/32
朝向:看中庭,朝西南
户数:
3
梯
8
户
产权证:欠银行
58
万,客户解押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有钥匙
贷款金额:可贷款
120
万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按揭费用:
1.5%,(
本地户口
)3%
(外地户口)
房屋简介:朝中庭,品质楼盘
产权情况:证在银行,产权清晰无查封无冻结
房源十:阳光
100
国际新城
区域:南滨路
小区名称:阳光
100
国际新城
建筑面积:
94.26
平米
套内面积:
79
平米
装修:中装
售价:
108
万
单价:
11400
户型:三室两厅一卫
楼层:
20/33
朝向:南
户数:
3
梯
9
户
产权证:证在银行
是否满两年:满
2
年
看房:提前预约
要求:税费自理,购房服务费
2%
,业主要求一次性付款
房屋简介:品牌物业,南坪路核心地段,低于市场价
20
万
今日笋盘推荐(沈阳)(
沈阳部分房源可做0首付
):
房源一:
克俭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