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羡慕取代了的真实理想。
之前很火的一部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讲了女主人公绫在东京的进阶之旅。
这段旅程是从一本时尚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开始的:
“圆满人生的必需品包括了东宝影院的夜场电影、预约不上的餐厅、做代理商的男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两日一夜的箱根之旅、海瑞温斯顿的婚戒、幸福的结婚。”
这个打拼的开头很正常,很多人都是从这样一个带着羡慕与憧憬、好奇与向往的开始走出来的。
于是,绫来到了东京,因为羡慕同公司里做品牌经理的女生,她就一路努力成为了品牌经理;接下来,她羡慕富人的生活,于是交往了住在惠比寿的富二代;再下来,她想要拥有更多顶级享受,于是做了大叔的情妇;再后来,她羡慕闺蜜们结了婚的生活,于是便嫁了不爱的人。
直到片子结尾,她挽着男闺蜜散步时,依旧在羡慕着与一个与自己擦肩而过看似有钱又有品位的女人。然而,其实她并不知道,那个女人过着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是真的幸福快乐美满富足,还是支离破碎一地鸡毛?
在绫的这段东京进阶之旅中,让她不断奋斗的驱动力是满足羡慕,所以她永远都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永远都不会感到真实的幸福。
羡慕是什么?
羡慕是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羡慕是自己没有而别人有的。
当我们无法区分羡慕与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在被“羡慕”驱动的漩涡中无力自拔,从而失去对自己本心的关注,也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那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无论别人有还是没有,只要确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都想要去实现的。
羡慕自然是永远都无法被满足的,因为在这世间,永远都有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东西。满足了一样,还有下一样。
所以,当我们在奋力追逐“所谓理想”的时候,也许应该问问自己:
那个理想是我真心想要的吗?还是我错把羡慕当做了理想?
2. 被比较取代了的真实感受。
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他想把刚开了2年的车换成特斯拉,但又担心换车后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所以十分犹豫。于是我问他:“换车为何对你如此重要?”他说:“我周围的同事开得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奥迪,我也不想继续开我那辆车了。”我说:“你觉得你那辆车开起来怎么样?”他说:“其实挺好的,也很省油。”我继续问:“假设你周围的人开得都是与你类似的车,你还想要换车吗?”他想了下说:“那就不想了。”
比较,是一种对身份的自我判断,人类是群居动物,因此我们的价值是高是低,很大程度上是靠比较得来的。
而我们的比较常常都是通过与
“比照群体”
做出的。正如你既不会去与世界首富比财富,也不会去与拾荒者比幸福一样。你只会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尤其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和你的邻居。
只有在你觉得自己的房子比他们大,开得车比他们好,身上的名牌比他们多,自己的孩子比他们孩子学习好,看起来过得比他们好时,你才会感到幸福与满足。
但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快乐和幸福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纯粹是依靠比较得来的。
一旦遇到我们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比照群体”,痛苦就会如潮水般袭来,难以止歇。
而当我们通过拼搏奋斗跳上一层台阶之后,就不再与之前的“比照群体”相比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新一批“比照群体”,于是我们就再次陷入到新一轮更高生活水准的“比较”之中。
就这样,一直奋斗拼搏,但一直永无止境。
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更高一层的“比照群体”,即使做到了如马云和马化腾那样,我们也会发现在他们之上还有更高一层水准的“比照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