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雪村”没有雪被不少游客吐槽。2月8日,记者从成都邛崃市的南宝山旅游区获悉,成都雪村中的“雪”确实为棉花,现已全部清除,自8日上午起,成都雪村已经关闭。景区向游客公开致歉,表示因今年天气暖和,雪村无法呈现,为营造“雪”的氛围,采购了雪棉铺装,但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月8日《现代快报》)
正值冰雪经济火热,景区想通过打造雪景来吸引游客、提升知名度,这无可厚非,但造景也应尊重客观实际、重视游客体验。景区在未明确提示的情况下用棉花冒充真雪,用肥皂水模拟降雪,不仅使游客体验大打折扣,还损害景区的口碑与声誉,无益于长远发展。其实,景区人造雪景并非个例。2024年12月,河南一景区被曝出用沙子和棉花冒充真雪,就已引发广泛质疑,仅隔月余,南宝山旅游区便重蹈覆辙,文旅运营不该如此目光短浅。
同时,还需关注到景区的不当宣传。不少游客指出景区在社交平台上使用东北雪乡的图片,有虚假宣传之嫌。尽管景区回应这是网络博主宣传引流所为,但无论是监督缺位,未能发现博主宣传有误,还是默许博主误导游客,这种宣传方式都不可取。此外,景区对于人造雪景的表述不应模糊处理,虽然景区在社交媒体官方账号上已提示现场是人造雪,但此“棉花造雪”非彼造雪,极易误导游客。
文旅发展的根基在于诚信,真诚待人是吸引并留住游客的关键。打造文旅项目方面,应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因某类项目一时火热,或过往有成功经验,就过分依赖、盲目照搬。多挖掘本土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新亮点,才能避免“雪村”无雪时用棉花造景的尴尬场面。宣传方面,更要将真诚贯穿始终,避免过度包装,不能只顾在社交平台上“打造”靓丽风景,而忽视了游客的真实体验与感受。至于景区是否涉及虚假宣传,还需监管部门进行研判,适时采取处罚措施,并基于类似问题完善监督机制。有关单位和平台也应加强对文旅宣传内容的审核,及时标注宣传不当的内容并予以纠正。
文旅行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景区景点要想持续文旅热,不能只“卷”创意,更要让游客感受到诚意。只有以真诚为底色,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优化旅游体验,才能让文旅项目既有“流量”,也有“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