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诸海滨科新先声
新三板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复盘Pro  ·  周一复盘数据 --- ·  19 小时前  
交易员策略  ·  2025.1.20(明日目标) ·  21 小时前  
小孙观债  ·  债市复盘:2025.1.20 ... ·  22 小时前  
小孙观债  ·  债市复盘:2025.1.20 ... ·  22 小时前  
每日商报  ·  春节前,人抓住了! ·  昨天  
固收彬法  ·  广纳贤才,固收求职看过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诸海滨科新先声

【安信机械】海源机械:玻纤/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加速市场开拓,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重点推荐!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6-15 15:48

正文

核心观点



■汽车轻量材料放量增长,碳纤维复材即将推向市场:据新闻报道,公司SMC材料可用于汽车外覆盖件、结构件等领域,已获得吉利、CATL、宇通汽车等公司批量订单。公司掌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成本、短周期批量生产工艺,定增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产能基本完成,目前进入调试和试生产阶段,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台套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国家日前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实施办法,促使传统车企推出新能源车型,并对汽车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提出了要求。在动力锂电能量密度短时间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降低车身质量成为新能源汽车延长续航里程的重要选项。我们测算,到2020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轻量化市场将达到100亿元。

公司与福建汽车工业集团等合资成立云度新能源汽车即将达产,2020年规划销售10万辆汽车,将与公司碳纤维材料车身业务有效协同。

■建筑模板切入公建市场,市场规模超4000亿:公司拥有国内首条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D)模压生产线,生产的复合材料模具可替代传统钢模、木模。PPP模式促进地铁、地下管廊等公建项目密集建设,公司将其作为业务突破口,跟随中铁、中冶等建筑企业取得海南海口地下管廊示范项目订单、福州2号地铁线13个站点中9个站点的项目订单,随着各地地下管廊等公共建筑的紧密开建,未来还将进一步放量。我们按照2011年建筑模板测算,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受益海绵城市建设发力,传统液压压机业务大幅回升:公司是建材液压成形设备的龙头企业,拥有生产环保墙材、陶瓷砖、防水材料等多系列液压压机产品。近年来受下游制造业和冶金业需求下降影响,公司压机业绩持续下滑。17年开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公司透水砖压机销量大幅上涨,预计压机业务业绩将止跌回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具备碳纤维复材零件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与吉利、宇通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长性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4.95、6.85、10.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1.07、1.9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1元。

■风险提示:复合材料市场开拓不达预期;新进入者争夺市场空间




1.

液压压机龙头业绩下滑,战略转型启动


1.1


液压压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领先

公司是全球产品门类最多的液压成形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之一,是国内建材液压成形设备行业龙头。自1994年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千吨级自动液压压机以来,公司不断引领行业发展,目前已拥有生产墙体材料、陶瓷砖、耐火材料、透水广场砖等产品的多系列压机及配套生产线,市场份额领先。公司获评“中国民营500强”、“中国陶瓷机械龙头企业”、“中国墙体机械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主持制订多项行业标准。公司董事长李良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公司始终把创新作为增长的动力。设有跨国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研究中心。研发费用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最低占到4%以上,2015年更是达到了营收的26%。在不断的研发投入下,公司开发的多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实际控制人李良光、李祥凌、李建峰三兄弟通过福建海诚投资有限公司、

上银瑞金资管计划、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40.79%股份,对公司业务有决定权。前十大股东中的鑫盘投资也是公司高管及业务骨干持股。




1.2

传统主业受需求不足冲击,近年来下滑明显

公司的传统业务是开发建材液压成形设备,由于下游房地产投资不振,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而存量订单也存在由于客户融资困难,导致推迟提货的情况,影响了销售收入的实现。国外市场,受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经济下行影响,需求下滑明显。公司液压成型设备板块连续五年下滑,2015年该板块营收下滑35.05%,毛利下滑54.99%。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公司传统液压机械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整体需求不会有明显的回暖。



1.3

“海绵城市”建设加速,透水砖压机热销带动压机业务反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概念于2012年首次提出。2015年4月,住建部和财政部确定了济南、武汉、重庆等16个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4月,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又增加14个城市,试点城市扩大到30个。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加速。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公司渗水砖压机生产砖块可储存雨水,给城市排水系统减负;在晴天时又可以散发水蒸气,降低地表温度,还能给城市水系相联接,形成完善的城市地下水系。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透水砖作为大力推广的新型生态建材。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压机销量增长迅速。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公司压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2.

转型复合材料及设备生产,掘金汽车、建筑轻量化


面对主业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的现状,公司立足自身液压设备龙头的优势,转型开发复合材料液压技术,进入汽车、建筑轻量化市场,逐渐形成了“两化五强”的业务格局。


“两化”是指形成了智能化技术装备和轻量化产能复合材料两大板块,“五强”是指汽车、建筑、复合材料装备、建材装备、3D技术五个主要业务领域。


从公司的转型方向来看,新业务都与传统液压压机业务有共通之处,是传统业务的横向延伸,从而使公司能快速掌握业务核心。公司还通过国际合作、与下游需方密切合作、聘请下游产业专业人士充实管理层等方式积极融入新市场,这为公司成功转型、实现平滑换挡加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2.1

研发国内首台长玻纤模压设备,汽车、建筑领域用途广

公司2010年成功研发国内首台HET-2000吨高速复合材料压机,又于2012年开发了国内首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D)生产线,这两套设备配合生产长玻纤材料,用于制造汽车车身、零部件和建筑模板。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从长玻纤材料开发、制品设计、模具开发到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公司产品比传统工艺生产纤维长3倍以上,力学性能优越,还具有可加工材料多、制品重量轻、设计自由度大、可回收性强等优势。该技术目前仅国外一家厂家具备,其设备售价是公司设备的4倍。


公司与国外知名企业强强联合,迅速提升竞争优势。一方面与意大利著名材料厂家朗基尔在意大利米兰和国内分别设立了“朗基尔-海源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和“海源-朗基尔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另一方面,与葡萄牙INAPAL PLASTICOS S.A.签订了《谅解备忘录》,约定在技术、工艺、生产、市场等方面全面合作。IP公司在汽车轻量化部件方面有超过40年的行业经验,拥有玻纤增强塑料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客户包括大众、奔驰、捷豹、路虎等知名厂家。


据新闻报道,在汽车领域,公司目前已经通过了宇通汽车、时代新能源、长安汽车、中联重工等用户的认证或招标,SMC材料已经收获用于汽车覆盖件、支撑件等批量订单。


在建筑领域,公司开发了国内首套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并选择高速增长的地铁、地下管廊等公建市场作为突破口。由于产品轻便、通用性强、施工灵活、节省人工等优势,获得了多家大型施工企业的认可,并在全国多个省市的上百个项目中开展合作和试点,如海南省海口市地下管廊示范项目等,并拿下了福州2号地铁线13个站点中9个站点的项目订单。从2013年以来,公司建筑模板业务占比不断增加,扭转了传统业务不振造成的业绩颓势。随着公建市场的密集开工,业务还将持续放量增长。


在市场不断打开的情况下,公司不断扩大复合材料制品产能,目前已具备9条LFT-D生产线、6条SMC工艺生产线。



2.2

率先布局碳纤维复合材料,即将推向市场

公司于2015年实现技术突破,掌握了低成本、短周期批量生产碳纤维汽车车身部件的核心装备及工艺技术,牵头研发设计的汽车用碳纤维车身部件自动化生产线已初步成型,成为全球少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快速成形工艺装备的企业之一。


2015年9月,公司生产的首辆碳纤维车身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整车质量670公斤,车身整体减重60%,成功对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车身的相关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了验证。


为更好的切入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于2015年9月出资9900万元,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刘心文(原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共同出资设立福建省汽车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持有11%股权。云度新能源汽车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参股云度新能源汽车不仅使得公司能更深入布局汽车产业链,也有利于公司碳纤维相关装备及产品的市场开拓。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内汽车产业不能推广开来是因为存在三大瓶颈:1)厂家设计能力差。国内材料厂家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国外先进设备,但往往只能仿制国外产品,不具有修改、创新能力;只能提供材料的静态物理数据(密度、弹性模量等),而对汽车厂商需要的动态物理数据(如碰撞变形量等)却难以提供,也不具备得到数据的技术能力。2)不理解用户需求。材料厂家对整车厂的实际需求不了解,需要整车厂投入大量人力物理开展实验,效率低下、失败率高。在这种情况下,整车厂倾向于采购国外产品。虽然价格高,但产品数据详实、技术可靠。3)与整车厂合作模式不清晰。整车厂倾向于提供实验条件,材料厂提供资金和产品,双方合作研发的模式。而材料厂商没有能力或意愿承担实验花费。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破解三大瓶颈:1)公司自主研发设备,设计能力强,能快速响应下游需求;并与吉利等厂家合作,通过大量实验获取数据,不断改进产品,已经获得了多家整车厂的订单;2)引进北汽集团等整车厂专家担任公司管理人员,从而加深对市场、客户需求的理解;3)合资建设整车厂,全面介入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我们认为,在汽车领域客户集中、市场相对有序的特点下,公司有望迅速抢占市场,并拥有较高的竞争壁垒。


2.3

定增成功,碳纤维复材产业化加速

2015年10月,为巩固技术优势、加速碳纤维复材产业化,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6.036亿元,用于新能源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


项目一的实施主体是海源机械本部,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10条碳纤维汽车部件装备生产线,年均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净利润1.19亿元,销售净利润率23.76%,投资回收期5.17年(税后,含建设期)。


项目二的实施主体是全资子公司海源新材料,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15万件碳纤维车身部件,年均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净利润7709.26万元,净利润率22.03%,投资回收期4.37年(税后,含建设期)。


定增都由公司管理层及资本管理公司认购,彰显管理层对公司的信心。


当前募投项目建设接近尾声,进入到设备调试和试生产阶段,即将推向市场。


3.

汽车轻量化空间广阔,公司走在行业前列


3.1

政策引导+需求催生,汽车轻量化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汽车大国,2016年我国汽车产量高达2801万辆,连续8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量榜首,其中92%是燃油车。随着空气污染形势的日渐严峻,我国针对燃油车的节能减排政策也逐渐加码。中国环境保护部在2016年年底前发布“国六”新标准,从2017年开始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执行“世界最严”的国六标准,并将把国五标准全面推广到农村地区。这意味着按照现有指标,我国很多国产燃油车都可能因排放不达标而拿不到牌照,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燃油车减排可以通过提升燃油效率和降低车身自重等方式实现。受限于热力学卡诺定理,燃油效率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目前热效率最高的丰田普锐斯热效率仅为40%,其它主流车型热效率处于30%~38%区间,热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投入的技术、资金成本过于高昂。因此,减轻车身自重,从而降低油耗成为燃油车厂的主要选择。研究表明,汽车自重每减轻10%,油耗可降低6%~7%。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新能源车日渐成为市场的宠儿。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580%,使我国成为了新能源车世界第一大市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50.7万辆,同比增长50%。


6月13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2018~2020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将促进传统车企加速开发新能源汽车车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走强。


然而,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一直是新能源车被诟病的问题。在目前车载电池能量密度提高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减轻车身自重,从而大幅延长续航里程,成为新能源车厂关注的焦点。


汽车轻量化是指汽车在原有安全性等性能不降低、造价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有目标的减轻车身重量。是兼顾汽车性能提高、重量降低、结构优化、价格合理四方面的系统工程。除了降低油耗、延长续航里程等优点外,轻量化还能对汽车的安全性和操纵性有全面提升。可以说,汽车轻量化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汽车轻量化产业发展。




3.2

汽车复材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公司产品掌握先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轻量化已经产生了多项技术路线,大概可以分为结构轻量化、工艺轻量化和材料轻量化三个方向,这些技术都在不断研究当中。由于结构轻量化、工艺轻量化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改进,上升空间较为有限。而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批性能优越的材料得以应用,其轻量化潜力正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各方重点关注领域。据Frost & Sullivan分析,到2017年全球轻量化材料市场有望达到953.4亿美元。


材料轻量化方案目前主要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材。



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材料。高强度钢通过更大的比强度减小零件尺寸。据研究,相比于传统340MPa钢,600MPa钢理论减重潜力在20%左右,800MPa钢可达到30%。铝合金密度是钢的1/3,且以铝代钢导致的结构优化可以产生二次减重效果,效果可达到一次减重的50%~100%。


镁合金虽然比铝合金密度更小,但其强度不足、高温蠕变性差、耐腐蚀性差,主要用在汽车内饰件中。目前我国镁合金在汽车中使用仅1.5kg,美欧等发达国家也仅有5kg。工程塑料存在易老化、韧性差等缺点,也主要在内饰件中使用。国外汽车工程塑料使用约230kg/辆,我国约150kg/辆。


复合材料是最轻的轻质材料,其减重效果远优于高强度钢铝合金等,且其根据基体和增强材料的不同,呈现出耐腐蚀性、抗振性等多种优越性能。由于复合材料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汽车中使用仍不多,但由于其优良特性,它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件、内饰件中,未来势必对高强钢、铝合金产生替代作用。


我国汽车企业正积极探索复合材料的应用。如吉利汽车在义乌建设了中欧(义乌)智造园,主要生产由英国引进的TX5车型。该车型采用串联增程式动力系统、复合材料外覆盖件,具备零排放能力,综合成本可降低40%左右。根据2015年国家主席访英时签订订单,吉利将向伦敦提供35000辆该款汽车。


2014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48亿辆。假设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4%,到2020年达到1.87亿辆,复合材料渗透率10%,每辆车使用复合材料100kg,单价30元/kg计算,该业务市场空间将达到560亿元。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当前复合材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子市场。它具有“高性价比、低成本化、绿色环保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航天、高铁轻量化等领域。


公司生产的LFT-D材料较以往闭模加工工艺,公司的模压工艺具有减少生产循环、制品重量轻、可回收和可加工材料种类多的优势,同时增加了设计自由度和汽车组件的可回收性。相对GMT和LFT-G长玻纤产品成本降低30%~50%


与其它LFT-D模压企业相比,公司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1)在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压长玻纤材料生产工艺,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线。而其它企业需进口海外生产线,设计能力差,响应速度慢;2)复合材料零部件产品中,原材料仅占成本的20%~30%,其它绝大部分为生产线折旧。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线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4,在自主品牌车型和合资品牌的中低端车型中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公司还有三条SMC生产线,可以制造汽车后尾门。目前国内有4家企业可以生产SMC后尾门,但具有A级表面处理能力的仅有海源一家



3.3

碳纤维复材:最理想汽车轻量材料,公司破解应用瓶颈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其主要特点有:1)质量轻。其密度仅为钢的15%,用它制成的车体质量比铝材和钢材车体分别轻30%和50%以上,可减轻整车质量的10%。2)强度和刚度优异。其受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的定向流方向,通过优化其排列,其能量吸收率可达到钢材的4~5倍。3)可制成高度整合的车体。通过模具一体化制作,可减少车体中零部件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4)震动阻尼大,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价格高昂和加工效率低下是阻碍碳纤维复合材料批量使用的主要瓶颈。据罗兰贝格报告显示,北美汽车制造商使用钢的成本是0.8~1.0美元/kg,铝合金的成本是2.4~2.6美元/kg,使用镁合金的成本是3.75美元/kg,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本达到20美元/kg。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能降低到11美元/kg以下,则会形成对金属材料的替代威胁。金属汽车零件多采用冲压制成,一般需要60秒即可完成制造,而碳纤维制品生产工艺复杂,尤其最后灌模、冷却工序需要数小时时间,这也制约了其使用。


宝马公司是碳纤维车的先驱。它通过采用高压树脂传递模塑(HPRTM)全自动化工艺,将碳纤维部件加工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之内;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使用成本,并宣称通过不断提高材料及制造工艺水平,2020年碳纤维使用成本将降低到铝材水平。从而彻底解决碳纤维复合材料批量使用的瓶颈问题。


宝马2014年推出的i3、i8车型是最早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量产车,宝马i3车身采用碳纤维,车架采用铝合金,车身外覆盖件采用工程塑料。车重仅为比亚迪E6的一半,百公里耗电14.2kwh,E6为21.5kwh。宝马最新推出的宝马7系采用碳纤维和钢的混合结构,实现减重130kg。i3全重1250kg,比传统电动车轻250~350kg。i8全重也仅为1480kg。意大利豪车品牌Alfa Romeo也在2015年推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的4C车型。


宝马公司与德国西格里碳素公司(SGL)成立了专门生产碳纤维配件的合资公司。2014年两公司宣布扩产计划,追加投资2亿美元将碳纤维年产量提高了三倍。


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需经过原丝生产、织物生产、复合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四道环节。公司是国内最先涉足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并与吉利等多家整车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望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保持其竞争优势。据估算,到2020年,国内碳纤维零部件需求将达到31500吨,按照60元/kg计算,市场空间约19亿元。



4.

公建市场切入,建筑轻量化业绩持续放量增长



4.1

替代传统建筑模板,市场空间超4000亿

建筑工程中需使用大量的建筑模板。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机构,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和外部荷载。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使用量为单位建筑面积的2.5倍。按2011年建筑模板面积100亿平方米,当年45元/平方米单价计算,建筑模板市场空间至少达到4500亿


目前常用的建筑模板以钢模或木模为主。然而,钢模过重,需要多个工人搬运,建设效率低,拆装困难。在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民工荒”的大背景下,劳动密集型建筑施工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升,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木模虽然重量较轻,但导热性不好,重复使用次数有限,大量使用耗费木材资源。



公司生产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具有高重复性、环保性、轻便性、快捷性、耐腐蚀等优势,对钢模和木模有很强的替代性。目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仍处在导入期,国内仅公司一家提供,市场潜力巨大。





4.2

地铁及地下管廊密集建设,公司顺势切入

地下管廊是建造在城市地下的隧道空间,管廊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并设有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公用设施。


地下管廊可有效解决“空中蜘蛛网”和“拉链路”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标准推动地下管廊建设。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PPP模式的使用。政策颁布后,地方政府建设综合管廊的参与度空前提高。据前瞻产业网数据,2015年全国69个城市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880亿元。根据各省份建设规划,我国未来五年将完成约1.2万公里长度地下管廊。今年两会上,总理工作报告提出“要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加速。


按照建设规划,我国未来五年地下管廊将产生6亿平方米建筑模板的使用需求,按照300元/平方米的单价计算,市场空间达1800亿元。


同样受益于政策支持和PPP模式的采用,地铁建设也迎来了高峰。目前全国共有38个城市批准进行轨道建设规划,今年开工项目里程数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2061.7公里,同比增长170%,处于历史高位。


建筑模板主要在地铁站台建设中使用,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25座城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112条,站台2257座。根据发改委批复情况,2020年我国预计将拥有站台4800座,新增2543座。按照单座站台需建筑模板10000平方米,单价300元/平方米计算,未来五年地铁使用建筑模板76.29亿元。


考虑到地铁、地下管廊等公建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相对比较集中的竞争格局,公司将它们作为市场切入点,积极推进“大客户”策略,结合施工要求逐步完善产品系列。地铁方面,公司与深圳松岗站合作,获得50米站台建设项目,并将跟随中铁进入全国各地地铁工程市场;地下管廊方面,公司中标了海南省海口市地下管廊2亿元模板项目。


5.

3D业务稳步推进,打造下一个业务爆发点


2013年3月,公司建立3D打印制造实验室,正式进入3D设备领域,通过公司总部及参股的福建海源三维打印高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相关设备研发。目前公司总部开发的3D大型建筑打印机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参股公司在大力开拓桌面打印机业务,并积极尝试3D打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服务。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6.1


主营业务预测

核心假设:


1)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渗水砖压机销量大增,主业对业绩拖累减轻;


2) 复合材料在汽车和建筑轻量化领域的销售将持续放量,拉动整个业绩上涨;


3) 碳纤维复合材料达产后业绩也将高速增长,成为继长玻纤复合材料后的又一个增长极。



6.2


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4.95、6.85、10.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1.07、1.9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1元。



7.

风险提示


复合材料市场开拓不达预期;新进入者争夺市场空间。



End


推荐文章
简单复盘Pro  ·  周一复盘数据 ---
19 小时前
交易员策略  ·  2025.1.20(明日目标)
21 小时前
小孙观债  ·  债市复盘:2025.1.20 过年T-5,赌波特朗普
22 小时前
小孙观债  ·  债市复盘:2025.1.20 过年T-5,赌波特朗普
22 小时前
每日商报  ·  春节前,人抓住了!
昨天
固收彬法  ·  广纳贤才,固收求职看过来!
4 天前
青年文摘  ·  词根里的爱恨情愁
7 年前
青年电影手册  ·  浴室美少年狂爱成熟御姐,竟酿成悲剧
7 年前
穿衣搭配女王  ·  女人千万别再留这些发型了,会老10岁!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