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市海珠区权威信息第一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突遇交通意外,知名专家去世 ·  3 小时前  
小新说车  ·  2025年最帅新车,让它提前拿下了 ·  2 天前  
湖北应急管理  ·  驾车过桥,这些“风险点”要知道! ·  2 天前  
新闻株洲  ·  表扬奖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海珠发布

拆违、加装电梯、微改造,海珠这些街道“有一手”!

广州海珠发布  · 公众号  ·  · 2019-08-05 17:53

正文



违法建筑是城市的“牛皮癣”

老旧楼没有电梯居民出入不便

社区硬件设施不足居民烦恼多

社区治理
每件都是涉及民生的家门口大事
解决的同时又要居民满意
街道的决策与落实至关重要

G仔今天要说的这三条街
就因为做法务实有效
获得街坊点赞
还被评上了广州市先进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社区治理之道




沙园街:人性化拆违 街坊以水果饮料招待


在海珠区沙园街, 朱伯住 在40多平方米的单位宿舍。按照他的职位,本应分到更大的房子,但由于房源紧张,他们一家四口只能挤在这套小房子里。后来,朱伯在楼顶加盖了一间铁皮屋,扩大居住面积。


▲沙园街 一处居民楼楼顶违建筑拆除前后


但朱伯的这一做法,经街道核实,属于楼顶违法建筑。在执法队上门“拆违”时,朱伯 开始很不理解,还跑回单位想开一 份证明,沙园街道城管执法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便先拆除隔壁住户的违建,等朱伯确定单位开证明行不通,回到家时再进行沟通,于情于理跟他做思想工作。

沙园街道城管执法队队员王晓英:“我们的方法在于‘把思想工作做好,把道理疏通’。”

朱伯:“其实只要把情况跟群众讲清楚,减轻他们的顾虑,很多人就不再抗拒,会配合拆违工作了。”


以情理服人
考虑到朱伯孙子即将过生日,违建拆除后移出的杂物堆放家中影响环境,执法队特意推迟拆除时间。


“后来我们拆违时,朱伯还拿出水果和饮料招待我们,大家都受宠若惊。”沙园街道城管执法队工作人员


拆完后,执法队原本打算顺便清除楼顶的建筑垃圾和淤泥,朱伯还专门花钱请人帮忙清理,为执法队减少了工作量。


▲沙园街一处违章建筑拆除前后▼


经验: “先动自己的”和“不强拆”

今年,沙园街道拆违指标面积为35000平方米。截至上周,已完成将近80%。

王晓英表示,沙园街拆违的思路是 “先动自己的,起示范作用” 。先从集体违章建筑入手,尤其是受投诉较多的物业、妨碍居民加装电梯的违建,他们首先拆除。


另一个经验在于 “人性化执法,不强拆” 。“拆违前先花时间做好思想工作,把道理疏通。拆完再帮他们清理,解决后顾之忧,群众也会更加配合我们的工作。”。


为了不妨碍附近居民安装电梯,沙园 街的历史临建 被整栋拆除





江南中街:依靠“利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日
在江南西路紫玉大街
22号23号的楼前
出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原来今年7月1日
江南西路紫玉大街22号23号的电梯正式启用
住户们盼望多年的心愿终于达成
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他们在大楼铁门上贴出了这样一份感谢信


江南中街作为典型老城区,辖内存在大量二三十年以上楼龄的旧楼宇,且住户中老龄人口比例高, 居民对于加装电梯有着迫切需求。江南中街发挥基层干部、党员志愿者作用,以党建网格化为依托,牵头协调群众矛盾、处理邻里关系,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民主议事功能,推动旧楼加装电梯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经验: 打造自治“利器”化解矛盾

目前江南中街已成功推动58宗旧楼加装电梯事项,其中5处已完工并投入使用,53处正在施工。

在解决加装电梯过程中,社区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组织楼宇支部党员在支部会议中讨论, 组织居民协商,把排水管道老化等问题作为电梯施工的辅助工程一并解决。


南园大街27号申请加装电梯,社区书记听取楼宇党员意见


街道还着力搭建党群议事平台,给每个居民公平的话语权。 存在意见分歧时,社区牵头召开调解会议,邀请意见双方到场进行协商,并邀请司法所律师在场,促使达成调解协议。


社区居委牵头组织召开加装电梯协调会


社区党组织挨家挨户对持不同意见的居民进行走访,就居民密切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 序渐进,站在双方角度审视纠纷,面对面讲情说理,引导矛盾双方换位思考。


电梯装好了!




素社街:党建引领微改造 获评广州市先进党组织


“在这里生活得越来越舒服了。”自从 小区加装了扶手,进行了微改造,智能垃圾分类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居民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海珠区素社街道党工委以点带面,重点打造社区党建治理范本,在辖内基立新村社区多个治理领域进行了创新和尝试。近日,该社区党委也被广州市委评为广州市先进党组织。



经验: 党建引领 党员示范带头

截至2019年6月,素社街共募集到公益项目资金38万多元,完成两批次共64栋旧楼加装扶手,惠及1814户居民,为近千名长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深受社区居民好评,回访满意度达100%。


素社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全面加强“素社家园”党建,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注重品质化发展,以有效激发组织活力、创新社会治理、增加民生福祉。


其中,基立新村社区兰蕙园微改造便是党建引领下的成果之一。


改造后的兰蕙园

基立新村社区党委一直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带领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基立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验单介绍,微改造之初,便有十多名党员、楼长、居民代表主动加入建设委员会中,为项目出谋划策;微改造完成后,社区党委牵头,楼宇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他们每天在社区巡逻,为居民反映和解决生活难题,也协助维持小区的治安、进行公共绿化养护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