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HTV第一时间  ·  18℃!安徽马上升温! ·  8 小时前  
安徽司法  ·  安徽网络辟谣平台2025年1月辟谣榜发布 ·  10 小时前  
中国保利  ·  揭秘!保利春节大数据 ·  2 天前  
中国电信  ·  息壤智算一体机-DeepSeek版,强势来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市场周刊

掘金并购重组盛宴

证券市场周刊  · 公众号  ·  · 2024-12-24 17:58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免费订阅本刊


9 24 日之后,市场转暖再加上政策持续松绑, A 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大加速,市场围绕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也不时出现,可以预见,并购重组主题将会是未来资本市场的热点。

袁京力 /
2024 9 月下旬开始, A 股并购重组大大提速,据 Choice 数据显示,自 9 24 日后至 12 6 日,启动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占 2024 年以来的比重超过 40%

当前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 5000 家,从 2023 年年报数据看,一共有超过 2500 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低于 1 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为负的超过 1000 家,除了周期性的恢复增长及自身的内生增长,这些上市公司必然要依靠外延并购的方式寻找新的增长密码;此外,大量成熟行业的头部上市公司,也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维系稳步增长的可能,众多央企及地方政府旗下的资产也亟待注入到旗下上市公司中来。

另外,从一级市场来看,随着 IPO 的收紧,大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需要寻找到退出的通道,而那些终止 IPO 的公司也需要寻找证券化的平台,实现做大做强。

基于此,自 2024 年以来,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暖风不断。 2024 2 月,中国证监会召开并购重组的座谈会, 4 月,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为未来的并购重组定调“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2024 6-9 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并购十六条”和《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此外,证监会最新出台的市值管理相关办法,也把并购重组作为提升市值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见,未来并购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旋律。 2024 10 28 日刚刚推出的东财并购重组指数,也一度大涨接近 20% ,截至 12 9 日上涨超过 5% ,也好于上证 3.7% 的表现。虽然短期比较不具有可比性,但随着 IPO 动态平衡的继续及政策的护航, A 股市场有望开启一轮新的并购重组热潮,围绕其中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并购重组事件渐多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12 10 日,沪深 A 股共计有 72 家上市公司完成 IPO 。这意味着,按照前 11 个月的发行节奏,全年 IPO 的数量将会控制在 80 家以下。从过去 20 年的数据看,这一发行数量仅高于 2005 年的 11 家和 2013 年的 2 家,其中 2013 年是因为市场调整引发 IPO 暂停。

IPO 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来自政策的调节。 2023 8 月,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扶持资本市场的政策,提出将动态调整 IPO 的节奏,此后, IPO 数量大幅放缓。

随着 IPO 相关流程的趋严,大量拟上市企业纷纷选择撤回。根据 Wind 数据统计,年初至 2024 12 3 日, A 股市场已有 425 家拟上市企业终止 IPO (包括主动撤回、审核不通过、终止审查及其他),这一数字相较于 2023 年全年的 284 家大幅增长 49.64% ,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撤回的比例超过了 96% ,达到 408 家。

400 家撤回申请,让此前处于堰塞湖的 IPO 企业得以缓解。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12 6 日, IPO 排队企业 237 家。其中,沪市主板共 46 家,科创板共 23 家;深市主板 33 家,创业板 55 家,此外,北交所 80 家。如果把资金门槛较高和 IPO 融资金额较小的北交所剔除,沪深两市的合计 156 家,与此前动辄超 700 家相比,降幅较大。

2017 年开始,沪深两市 IPO 节奏加快,虽然期间因为 2018 年的熔断有所减缓,但从 2019 年开始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再次加快, 2020 年至 2022 IPO 数量分别为 436 家、 523 家和 428 家,即便 2023 年因为下半年动态平衡有所下降,依然达到 313 家。

IPO 放缓相反的是并购重组的加速。 Choice 数据显示, 2024 年初启动或者已经实施完成的发行股权购买资产的并购案例合计 89 家,其中,从 9 24 日至 12 6 日,共有 37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或者重组的意向,在短短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占比超过 40%

此前持续数年的大扩容,令上市公司数量大增。截至 2023 5 19 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 5000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共 2217 家(其中沪主板 1691 家,科创板 526 家),深交所上市公司共 2783 家(其中深主板 1522 家,创业板 1261 家)。

不过,上市公司质量也参差不齐。以 2023 年业绩为例,全 A 股共计 5351 家披露 2023 年报,合计归母净利润约 5.29 万亿元,同比减少 1.2% 。其中, 2731 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 51.04% 1126 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占比 21.04% 。分板块来看,各板块净利润均有下降,科创板降幅最大,达 -39.93% ,其次是北证 A 股和创业板,分别为 -24.85% -10.62%

Choice 数据显示, A 2023 年不仅有超 1000 家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还有超 2500 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低于 1 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并购有助于企业扩充盈利渠道,提升盈利能力。短期看,战略并购可以即时提升企业估值。中长期看,资产产注入提升内在价值。

超额收益与投资主线

A 股曾经在 2013-2016 年有一轮因为并购演绎的行情: 2012 年底, A IPO 暂停, 2013 年工信部提出推动重点传统产业兼并重组,随后交易所落实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并购重组”行情持续酝酿。 2014 3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继续催化市场行情, 5 月“国九条”鼓励市场化重组,后续政策不断加码,并购数量持续增加,并购行情逐步走向高潮。

据国联证券统计,这轮并购重组行情取得较大超额收益, 2013 年至 2016 9 Wind 重组指数实现约 246% 的超额收益率。其中, 2013 年和 2015 年行情与并购重组关联较大,行业的涨跌幅大致与重组数量占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虽然每一轮行情演绎的逻辑或许会不同,但目前的 IPO 走向及政策与 2013 年、 2014 年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这也导致自 2024 9 月下旬以来,各大卖方也倾力关注并购重组行情的挖掘。

华创证券明确提出,当前政策端多举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A 股并购重组正进入“活跃期”,后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望加速。

从资产注入、壳、产业链、双创及化债国企五大角度筛选潜在受益标的,华创证券构成“并购重组五虎将”,若按等权重构建指数(下同), 9 18 -10 31 日期间“壳资源”上涨 39% 、“双创重组” 38% 、“资产注入” 37% 、“产业链整合” 34% 、“化债国企重组” 26% ,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2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