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免费订阅本刊
自
9
月
24
日之后,市场转暖再加上政策持续松绑,
A
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大加速,市场围绕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也不时出现,可以预见,并购重组主题将会是未来资本市场的热点。
自
2024
年
9
月下旬开始,
A
股并购重组大大提速,据
Choice
数据显示,自
9
月
24
日后至
12
月
6
日,启动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占
2024
年以来的比重超过
40%
。
当前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
5000
家,从
2023
年年报数据看,一共有超过
2500
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低于
1
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为负的超过
1000
家,除了周期性的恢复增长及自身的内生增长,这些上市公司必然要依靠外延并购的方式寻找新的增长密码;此外,大量成熟行业的头部上市公司,也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维系稳步增长的可能,众多央企及地方政府旗下的资产也亟待注入到旗下上市公司中来。
另外,从一级市场来看,随着
IPO
的收紧,大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需要寻找到退出的通道,而那些终止
IPO
的公司也需要寻找证券化的平台,实现做大做强。
基于此,自
2024
年以来,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暖风不断。
2024
年
2
月,中国证监会召开并购重组的座谈会,
4
月,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为未来的并购重组定调“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2024
年
6-9
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并购十六条”和《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此外,证监会最新出台的市值管理相关办法,也把并购重组作为提升市值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见,未来并购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旋律。
2024
年
10
月
28
日刚刚推出的东财并购重组指数,也一度大涨接近
20%
,截至
12
月
9
日上涨超过
5%
,也好于上证
3.7%
的表现。虽然短期比较不具有可比性,但随着
IPO
动态平衡的继续及政策的护航,
A
股市场有望开启一轮新的并购重组热潮,围绕其中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10
日,沪深
A
股共计有
72
家上市公司完成
IPO
。这意味着,按照前
11
个月的发行节奏,全年
IPO
的数量将会控制在
80
家以下。从过去
20
年的数据看,这一发行数量仅高于
2005
年的
11
家和
2013
年的
2
家,其中
2013
年是因为市场调整引发
IPO
暂停。
IPO
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来自政策的调节。
2023
年
8
月,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扶持资本市场的政策,提出将动态调整
IPO
的节奏,此后,
IPO
数量大幅放缓。
随着
IPO
相关流程的趋严,大量拟上市企业纷纷选择撤回。根据
Wind
数据统计,年初至
2024
年
12
月
3
日,
A
股市场已有
425
家拟上市企业终止
IPO
(包括主动撤回、审核不通过、终止审查及其他),这一数字相较于
2023
年全年的
284
家大幅增长
49.64%
,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撤回的比例超过了
96%
,达到
408
家。
超
400
家撤回申请,让此前处于堰塞湖的
IPO
企业得以缓解。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6
日,
IPO
排队企业
237
家。其中,沪市主板共
46
家,科创板共
23
家;深市主板
33
家,创业板
55
家,此外,北交所
80
家。如果把资金门槛较高和
IPO
融资金额较小的北交所剔除,沪深两市的合计
156
家,与此前动辄超
700
家相比,降幅较大。
自
2017
年开始,沪深两市
IPO
节奏加快,虽然期间因为
2018
年的熔断有所减缓,但从
2019
年开始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再次加快,
2020
年至
2022
年
IPO
数量分别为
436
家、
523
家和
428
家,即便
2023
年因为下半年动态平衡有所下降,依然达到
313
家。
与
IPO
放缓相反的是并购重组的加速。
Choice
数据显示,
2024
年初启动或者已经实施完成的发行股权购买资产的并购案例合计
89
家,其中,从
9
月
24
日至
12
月
6
日,共有
37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或者重组的意向,在短短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占比超过
40%
。
此前持续数年的大扩容,令上市公司数量大增。截至
2023
年
5
月
19
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
5000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共
2217
家(其中沪主板
1691
家,科创板
526
家),深交所上市公司共
2783
家(其中深主板
1522
家,创业板
1261
家)。
不过,上市公司质量也参差不齐。以
2023
年业绩为例,全
A
股共计
5351
家披露
2023
年报,合计归母净利润约
5.29
万亿元,同比减少
1.2%
。其中,
2731
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
51.04%
;
1126
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占比
21.04%
。分板块来看,各板块净利润均有下降,科创板降幅最大,达
-39.93%
,其次是北证
A
股和创业板,分别为
-24.85%
和
-10.62%
。
Choice
数据显示,
A
股
2023
年不仅有超
1000
家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还有超
2500
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低于
1
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并购有助于企业扩充盈利渠道,提升盈利能力。短期看,战略并购可以即时提升企业估值。中长期看,资产产注入提升内在价值。
A
股曾经在
2013-2016
年有一轮因为并购演绎的行情:
2012
年底,
A
股
IPO
暂停,
2013
年工信部提出推动重点传统产业兼并重组,随后交易所落实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并购重组”行情持续酝酿。
2014
年
3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继续催化市场行情,
5
月“国九条”鼓励市场化重组,后续政策不断加码,并购数量持续增加,并购行情逐步走向高潮。
据国联证券统计,这轮并购重组行情取得较大超额收益,
2013
年至
2016
年
9
月
Wind
重组指数实现约
246%
的超额收益率。其中,
2013
年和
2015
年行情与并购重组关联较大,行业的涨跌幅大致与重组数量占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虽然每一轮行情演绎的逻辑或许会不同,但目前的
IPO
走向及政策与
2013
年、
2014
年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这也导致自
2024
年
9
月下旬以来,各大卖方也倾力关注并购重组行情的挖掘。
华创证券明确提出,当前政策端多举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A
股并购重组正进入“活跃期”,后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望加速。
从资产注入、壳、产业链、双创及化债国企五大角度筛选潜在受益标的,华创证券构成“并购重组五虎将”,若按等权重构建指数(下同),
9
月
18
日
-10
月
31
日期间“壳资源”上涨
39%
、“双创重组”
38%
、“资产注入”
37%
、“产业链整合”
34%
、“化债国企重组”
26%
,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