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细读本文需要5分钟,速读仅需2分钟。
最近看到优设微博的一封私信,仿佛看到了,那个几年前无助的自己,也是在无数个黑夜里,怀疑自己。所以,有了这篇文章,致微博上的你,致几年前的自己。
首先,我想说的是结论,你并不是,唯一一个觉得自己脑子有问题的新人,大部分新人,都是从一路骂声和否定中成长过来的。
再来聊聊我们如何摆脱目前的状况。
第一,也是老生常谈的话,作为新手,多看、多练、多临摹。
·看,也不是走马观花的乱看,最起码要有挑拣、分类的观察、欣赏、右键保存。灵感类的网站自然是每天必逛的,小编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永远都是把收藏夹中的固定几个灵感类网站打开,查看更新的内容。
・网站地址:http://art-noc.com/
这里再分享给大家特别赞的分类软件——大家都忽视了Adobe粑粑出品的Adobe Bridge。
这是一个可以当做灵感管理库的地方,小编经常使用的有超强大的过滤器和关键词管理功能,关键词能够完美的支持“一对多”,能够帮助你快速的定位图片。同时,因为关键词是被写入到图片信息中,无论你移动到其他文件夹或者剪贴到其他电脑中,这个信息都不会改变,只要你打开Brige,依旧可以用该关键词进行搜索。有没有下载的冲动呢?
·练,给自己定一个每日计划,针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技巧型训练,如果是关于软件方面的练习,优设微博中的每日作业栏目也许你正需要,如果是设计类创意方面,把它发布到网上,让更多专业人士来点评,刚开始不要担心没有点击率和零点赞,告诉小编,小编去支持你。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个大神都是从零开始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没有信息,可以尝试给自己找一个“笔友”。
几年前,小编在豆瓣上有一个“笔友”,每天相互往来一封豆邮,内附一张设计草图,兼前一日对方的设计点评。这种往来持续了许久,也是我最长一段时间的坚持。
by Studio–JQ
·临摹是设计师自学中的重要一步。不要认为临摹就是照抄,跟着教程或者作品一步一步的来,当你看到一幅优秀的作品,先来拆分它的每一个元素,总结出别人的设计套路,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一般会涉及到的有背景、排版、字体的使用等几个元素,背景的使用是图片式还是色块式,排版使用文字为主还是图文搭配,字体使用衬线字体还是非衬线字体,这些都可以入手分析,通过不断的临摹,做到超越自己,实现进阶。
by FireartStudio
第二,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作品不够好,只是你的表达并没有让作品有更好的展示。小编曾经也认为好的作品自然能自己进行推销展示,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个念头也一直在被自己否定。下次再进行设计展示时,也许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切入试着解释自己的作品。
by Tony Babel
我们仿佛已经对吐槽甲方和老板习以为常了,所以总是在开始时就戴着情绪来考虑问题“为什么logo要加大加粗”“为什么留白很浪费”“为什么色彩要鲜艳”“甲方很老土,看不懂我的创意设计”,而小编熟络的甲方经常会跟小编吐槽设计师的一点“我想要logo清楚,放大很难么”“鲜艳的颜色让整个画面很有现代感,不可以使用么”“花钱买的广告,为什么有70%的留白”“帮我做设计,为什么只是在反驳我的建议?”。
有这些分歧的存在,主要是沟通不畅,设计师没有及时的告知甲方自己的目的,试着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对话,也许会让作品更容易被接受“logo太大可能会让用户的眼球只是停留在logo部位,忽略内容”“留白比重只有10%,是为了给予设计呼吸的空间”“鲜艳的色彩更适用另外一种风格,不然我调一下饱和度你感受一下”。美国设计工作室Ramotion每天都会向用户发送设计进展,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小编并不是说也是每一步都要向甲方“汇报”,但有效、及时的沟通会提高你的过稿率。
by R AD I O
第三,摆正心态。
虽然我一向不屑偶像剧里的傻白甜,但是有一点我是极其赞赏并佩服的——一颗永远积极向上的心。面对上级的苛责,换个角度看,如果作品换来的不是这些苛责,而是一些石沉大海的毫无回应,那岂不是悲情更多。
最后,用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的一段话与你们共勉: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不要因为这苛责的世界就想要换个环境或者否定自己,积极的完善自己的技能,一定会让这些有意见的人闭上嘴巴。
当然,摆正好心态之后,我们也要形成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法和思路,戳阅读原文为你准备了一篇《Facebook设计师:从VR设计实战中总结的5个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