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在北京时间8月19日宣布,美国政府将延长对华为的限制,继续允许华为从美国公司购买物资,以便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
原定于8月19日到期的华为“临时许可证”,再次被延期90天,直到11月19日止。罗斯称,延期也是为了帮助美国客户,因为许多客户在农村经营的网络,严重依赖华为。
不过延长许可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美国在同一时间也把46家与华为相关的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算上五月份制裁华为之初被加入的68家,现在总共有多达114家华为关联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
作为一种限制措施,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就会失去在限制领域与美国供应商贸易的机会,并会因此遭到技术封锁和国际供应链隔离。美国针对华为先延长“临时许可”,再制裁关联企业,其目的根本仍是限制华为,并随时保留扩大制裁的反应能力。
面对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华为表示,这并没有改变华为被不公正对待的事实。不管临时许可延期与否,华为经营受到的实质性影响有限。而从5月份到现在,美国对华为一边制裁,一边给予“临时许可”,矛盾姿态尽显。那么造成美国对华为政策如此“拧巴”的原因何在?华为日后的经营又有什么挑战和机遇?
梳理华为仅3个月的时间线,5月15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随后的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为颁发90天的临时许可,截止日为8月19日。
按照条款,美国商务部给出的”临时许可“仅允许华为购买美国配件以维持现有网络,而无法为华为大批量出货也影响了众多美国供应商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其中不乏一些美国公司收到严重影响。
例如高通公司当季总营收为96亿美元,除去苹果给的和解费仅为49亿美元,同比下降13%。AMD当季营收为15.3亿美元,同比下滑13%;净利润为3500万美元,同比暴跌70%。另有统计指出,美光科技(Micron)、新思(Synaptics)、思佳沃(Skyworks)等供应商在第二季度也因为华为禁令遭到数百至数千万美元的营收损失。
以上财务数据足以表现出美国供应商受到华为禁令的损失,但更多的损失却并非统计所能概括。可想而知,禁令的实施将会促使华为重构供应链,这就将作用于美国供应商的未来业绩。正是基于这一点,在7月底之前已经有数十家美国公司对美国商务部申请出口豁免,希望能够恢复对华为的出货。
因此,尽管特朗普先前表示“不愿和华为做生意”,但美国商务部还是在8月19日延续了对华为的“临时许可”,这无疑体现出华为对美国供应商的重要程度,更反映出全球化使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不可分割。
需要认识到,美国政府对华为延期“临时许可”仅是为了美国供应商的业绩考虑,其真实目的仍然是限制华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美国政府又将46家华为相关企业加入”实体清单“。面对美国“套路满满”的对待,华为坚持申明自身受到的不公待遇待遇,而在当前5G大潮来临之时,华为也有能力把挑战化为机遇,获取更大成就。
首先在供应链方面,华为目前正在借着美国的政府制裁逐步“去美化”。对电子行业稍有了解的话,就知道海思的麒麟SoC、基带芯片一直是又台积电制造,而对于其他类别的芯片,华为已经能自产部分PA(功率放大器)、RF(射频),至于其余部分的供应商则由Skyworks和Qorvo转向日系的村田(Mur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