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布克奖得主的依据在于参评作品的整体内容,包括该书的篇幅、叙述时潇洒驰骋的语言以及场景的设置等,而曼特尔在这些方面简直优秀得不可思议。”
——布克奖评委 詹姆斯·诺蒂(James Naughtie)
《狼厅》背后的12个黑事实
文|Jeff Wells 原刊于|mentalfloss.com
译|宋玲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小说《狼厅》早在百老汇的改编舞台剧和 BBC 的迷你剧风靡全球之前,就已经掀起了一阵都铎旋风。
《狼厅》及其续作《提堂》
纵观全书六百多页(原版书),小说以一种紧凑、犀利的文风来反映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精明头脑,《狼厅》详细描述了克伦威尔从一个铁匠之子崛起,最终攀上权力巅峰,成为亨利八世的股肱之臣。这是一个关于权力机制的残酷故事,通过一个几个世纪来长久处于历史阴影中的人缓缓道来。
1. 曼特尔本应该创作另一本书
曼特尔签下了两本书的合约——一本是关于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小说,另一本是关于一本半自传作品,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女子。曼特尔开始时是先创作后一部作品,结果困扰于自己在博茨瓦纳的生活经验,当时她的丈夫是个地质学家,曼特尔随丈夫在博茨瓦纳工作生活,并且经历了一次流产、一位好友的自杀,还有后来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带来的病痛。于是,她转向了《狼厅》的创作,渐入佳境。“虽然我明白小说主题非常可怕,但我心中充满了欣喜和力量,”她如此对《纽约客》杂志说。
2. 开场台词即针对自己的命令
“你给我起来。”有一天早晨,曼特尔躺在床上的时候突然想到这句台词,起初她命令自己:起来,写作。接着,她意识到这是沃尔特·克伦威尔在打倒他的儿子托马斯后所讲的话。它奠定了小克伦威尔童年的凄风惨雨,而且在主题上呼应此人不但会站起来,更会出人头地。想到这里,曼特尔起身去跑步了。
托马斯·克伦威尔画像
3. 她坚持写事实
虽然她是在写历史小说,曼特尔希望尽可能坚持“历史的”那部分。她在2012年 NPR 的采访中说:“我尽可能少地粉饰……我试图把所有的描述并排堆在一起,看看互相矛盾之处以及缺失的部分。正是由于缺失和缝隙,我认为小说家才能好好创作,因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们终究知道很多已经发生的事,可我们也许对实际情况反而更糊涂。”
4. 托马斯·克伦威尔留下了文字记录,可是却不是个血肉丰满的人
如历史记录所写的,克伦威尔的公共生活非常完整地保留下来,但他本人却是个谜团。这留给曼特尔充分的空间去从个人角度阐释这个任务,让他恢复缺失了几个世纪的人性。“对传记作家来说,他是个噩梦,对小说家来说,他是份厚礼。”曼特尔说。
图左为克伦威尔手迹
5. 她有一位随时待命的托马斯·克伦威尔学者
2005年,一个熟人把曼特尔介绍给了玛丽·罗伯逊,亨廷顿图书馆馆长,负责英国历史手稿。罗伯逊曾写过研究克伦威尔的博士论文,并提供给曼特尔一份。作者很快开始向罗伯逊发邮件咨询,在写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突发奇想。曼特尔非常感激罗伯逊,并在书的扉页上向她致谢:“献给我特别的朋友玛丽·罗伯逊。”
6. 她在创作者做了大量研究
曼特尔写道,研究本身是创造性的过程;研究在创作中发展,创作也在研究中推进。“我不是先做一大堆研究工作,然后再写作,”她告诉《巴黎评论》。“两者之间是浑然天成的。”
圣伯多禄教堂,安妮·博林埋葬于此
7. 她知道她必须在2009年前完成《狼厅》
2009年是亨利八世加冕500周年纪念日,是英国的一项盛事。在经过一系列热闹的宣传活动后,曼特尔知道,人们不会对一本关于他生活的书感兴趣的。
英剧《狼厅》中的亨利八世
8. 人称代词的使用令读者感到失望
由于小说通过克伦威尔的视角缓缓展开——曼特尔称她想象在克伦威尔的身后架着一台摄像机——他经常是以“他”而非“克伦威尔”出现。“称呼他‘克伦威尔’说不通,仿佛他在房间的另一头,”曼特尔在《卫报》上写道。尽管如此,有些读者还是表达了“他”在每一幕中有多个男性人物时,含混的指向所带来的失望感。曼特尔似乎承认了这种困惑(抑或是嘲笑?),在续集《提堂》中,文本中出现了“他,托马斯·克伦威尔”这样的提前指代。
9. 书名饱含象征意义
《狼厅》指的是西摩家族的居所——亨利八世在小说最后去拜访的地方——然而曼特尔觉得这对于亨利的宫廷是个合适的名称。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故事中,书名也暗含了那句拉丁谚语:“ homo homini lupus ”:人对人是狼。
后人所绘的安妮·博林被斩首图
10. 这原本不是三部曲中的一部
直到曼特尔挖掘克伦威尔与虔诚至死的托马斯·莫尔的展开的对决,她才意识到她想创作的不止一本书。(现在曼特尔正在创作“克伦威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镜与光》。)
11. 不能夸大克伦威尔登上权力巅峰的难度
草根逆袭的故事现在司空见惯,所以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崛起不容易被人们相信。可在16世纪的英国,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绝对不可能。社会等级森严,成功经常在人们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克伦威尔这样背景的人之前从没有以这种方式获得过至高无上的权力。”曼特尔在一次最近的采访中说道。“我好奇,那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怎样的人性中独一无二的组合?”
英剧《狼厅》中的托马斯·克伦威尔
12. 查尔斯王子是铁粉
好吧,至少是BBC迷你剧的铁粉。曼特尔被英国王室封为女爵——大英帝国女勋爵士(Dame 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查尔斯亲自为她授勋,当场表示自己很喜欢《狼厅》,曼特尔与查尔斯王子就电视剧《狼厅》聊了许久。有趣的是,一位王室传记作者将查尔斯的宫室比作狼厅。
查尔斯王子为希拉里·曼特尔授勋
(完)
感谢文案编译 宋玲
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相关书目推荐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上/下) |
|
作者|[英] 希拉里·曼特尔 译者|徐海铭
|
1789年,丹东、罗伯斯庇尔、德穆兰,这三个创造法国历史的人又将如何被历史所吞噬? 三个省里的年轻人来到了巴黎,各自心怀豪情壮志。命运的手指在这三人身上信手拨动,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却就此改变:患有口吃的德穆兰在一阵有如神助的慷慨演讲后,激动的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丹东的果决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处决路易十六,指挥抗击欧洲列强……然而,罗伯斯庇尔的眉毛微微耸动,臭名昭著的恐怖统治时期开启。1793年,遭到处决的人数迅速增长……革命最终将走向何方?断头台上的利刃寒光森森。 在法国大革命的激荡浪潮之中,这三人各自品尝了令人上瘾的权力的快乐,同时也必须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希拉里·曼特尔结合精确的史实与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三位主人公——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卡米尔——不为世人所熟悉的生活侧面,透过三人的眼睛,重现了大革命前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崩塌以及恐怖统治巅峰时期的种种历史事件。1763年至1794年,上百个历史人物粉墨登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这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 如您对这本《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感兴趣, 试试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戳文末“阅读原文”吧 |
|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