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的英文和地道英文之间,差的往往就是:介词。
比如,「这火车是去上海吗」,你第一反应是:
Is the train going to Shanghai?
但地道说法是:
Is the train for Shanghai?
又如,「党员联合起来支持领袖」,你可能写:
Party members united to support their leader.
但更地道的写法是:
Party members united behind their leader.
再如,「我平时翘课多,希望不要影响到我的期末分数」,不写:
I didn’t attend a lot of my classes, and I hope it won’t affect my final grade.
而写:
I hope my many absences do not weigh against me on the final grade.
发现了吗,句子地道与否,往往就在一二介词当中。
但为什么你介词还是不好呢?以我观察,与其说是因为不知道介词重要,不如说是:
不知从何入手。
是的,介词庞杂、多变甚至混乱,用法广含义多,一眼看去似乎只能硬背,而且背完还容易混淆,混淆就容易忘记,学了白学。
如果这是你面临的困扰,那这一篇大白语法介词篇,就是为你而写——
掌握这一篇,之后再看介词,可以不必再死记硬背,也能理解介词、掌握介词,不再混淆。
1.
最高法则:理解先行。
先来填空:
今晚就别打扰你父亲了——他的烦心事儿已经够多了。
Don't bother your father tonight - he's got a lot
[ ]
his mind.
括号里填 in,还是 on?
这是句英文高频表达,解这道题,要看你是否能区分 in the mind/on the mind,通常有两个思路。
思路一:背下 in the mind/on the mind 释义。
这是很显然的办法,但我想你已经试过了,结果是:背了忘,忘了背,背完还忘,因为确实很难区分、容易混淆。
思路二:以理解代替记忆。
这道题,表面看是考 in the mind/on the mind 词组你是否背准了,但本质是:你是否掌握了介词 in/on。
从根源出发,来看 in/on:
in,好理解,the table in the classroom、the man in the car,表示在某个空间内,只点明空间属性,不强调其他;
on,也容易,a book on the table、the picture on the wall,表示物体在某个平面——但注意,on 前后的两个名词,还有另一层含义:
书在桌上,the book 位于 the table,且对 the table 施加压力;类似,the picture 位于 the wall,且对 the wall 施加压力。
即:用 on 衔接物体和平面时,物体位于平面,且对平面施加压力。
这是 on 的物理空间含义,但介词的空间含义和引申含义往往是相互关联、互有影响,比如 get out of the car,是从车里出来,那 get out of the habit,则是「从习惯里出来」,即「改掉习惯」。
可知:on 可指实际的物理压力,也可指引申的压力。
到这里,我们可以回到句子:
今晚就别打扰你父亲了——他的烦心事儿已经够多了。
Don't bother your father tonight - he's got a lot
[ ]
his mind.
答案明确了吗?是的,on his mind。
sth in the mind,同 in 搭配,mind 取「空间」含义,类似桌子在房间里,只是说明空间内有这个物体,指在想某事;
sth on the mind,mind 此处取「平面」含义,sth 位于 the mind 且对 the mind 施加压力,所以 sth on the mind 的词典释义是:thinking and worrying about sth a lot。
由此也可知:
You've been on my mind all day.
不是「我很想你、你一整天都在我心上」,而是「我一整天都在为你担心」。
不妨试想:in the mind/on the mind,就此不再复习,半年后再看到这两个词组,你还能回忆起这两个词组的含义吗?
我相信,肯定是可以的。因为:
理解可代替记忆,且理解本身,就是最强效的记忆。
2.
如何理解介词?有何通行办法?
是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in/on 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在大白语法介词系列,也只可能覆盖有限的介词,那其余没讲的介词,我如何去理解?有法可依吗?
当然。
介词之所以难,难在量大、繁杂、且一眼看去无规律可循。你不可能通过背诵去穷尽介词:一是量过大,二是不加理解就开始背诵,只可能像 in/on the mind 词组一样,屡学屡忘,收效甚微。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从大量介词用法现象中,归纳出介词规律。
做这样一件事,需要讲策略,那论「从繁杂现象找出规律」,谁最擅长?
——是的,科学家。
他们面临实验问题时,同你面临介词问题一样:有一堆现象,但规律被埋在现象深处,需要你拨开杂草,找到规律、归纳规律。
而这件事,他们早已有一套明确且成熟的流程:
科学方法论。
简单说,就是一套持续循环不停的过程:
观察现象 -> 提出问题 -> 提出假设 -> 收集数据验证假设 -> 得出结论 -> 观察现象:
(来自 Wikipedia)
同样采用这一流程,拿到介词,我们也可按图索骥,找介词规律:观察句子 -> 提出假设 -
>
验证假设 -
>
得出结论 -
>
继续观察。
而介词最重要、最本源的,是
空间含义
,而空间又可分四个层级:点、线、面、体。可从这一角度看起。
举例,onto,查词典,随机挑几个句子:
- She watched him walk
onto the platform
.
- He climbed
onto the roof
to get a better view.
- Marilyn emptied her shopping bag
onto the carpet
.
首先观察句子:
onto the platform,分析一下,platform 是「点、线、面、体」四个空间层级中的哪一个?对的,面;onto the roof 呢?roof 也是面;onto the carpet 呢?面。
还有什么特征?watched him walk onto the platform 是走上舞台;climb onto the roof 是爬上屋顶;empty onto the carpet 是倒在地毯上。
于是,提出假设:
onto 是指从一个平面移动到另一个平面。
这其实也从 onto 的构词可得知,on 是在某个平面,to 是去往某个目的地,onto 连起来,自然也就是从一个平面去到另一个平面了。
接下来就是带着这一假设,大量阅读 onto 用例,看是否所有 onto 用法,都符合「从一个平面移动到另一个平面」的假设,如果可以,可暂时得出结论,如果有例外,对照例外修改假设,继续验证,基本上,看完 1~2 本词典中某个介词的所有用法,便可暂得出结论,如果你和我们一样用的是电子词典,这一步对你来说会非常简单:打开词典,输入单词,解决。
现在看到这个句子:
The cat jumped [ ] the table.
一眼能得到答案了么?
3.
介词词组如何理解?
这是介词难掌握的第二个点,单个介词已经相当复杂,何况还有动词来搭配,尤其是小词,比如,一个 get,就能让你的介词学习变难一百倍:get around、get across、get in、get up、get up to…
这样的词还有 20 打。如何解决?
办法:
先理解单个介词的空间含义,再看词组空间含义。
举例,get around,如果要硬背意思,可以看到词典中文释义,会列这么几个:
传开;旅行;克服;避开
太过抽象,不仅难以记忆,还让人困惑:为什么一个词能同时表示「克服」和「避开」?如何记忆?如何区分?
所以要先明确两个小原则:
1)介词词组只看英文释义
2)紧扣间含义,把抽象介词具体化
先由词典释义,把 around 画出图来:
黑点围绕红点的情形,就是 around,这是静态含义;而黑点、红点,还可有动态互动,这就是 get around 的词组用法了。
分别来看:
Word got a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