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豆豆,曾经的"法定接班人"林彪的女儿,因其月初亮相"红二代"座谈会的消息被新华网转载而引发关注。事实上,这并非林豆豆首次回归公众视野。
林豆豆、林立衡与路漫
本名林立衡的她,"文革"期间年仅25岁即升任《空军报》副总编,显赫一时。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林豆豆因向党中央报告了父亲林彪与母亲叶群、弟弟林立果准备外逃的动向,"为党和人民立了大功"。
但后来亦受到长达两年的隔离审查,直至1974年7月31日,毛泽东亲笔批示解除监护。随后,她跟男友张清林结了婚,并安排到郑州一家汽车工厂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央领导的过问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豆豆回到北京,"中组部安置她回京治病",后来进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组织上给了个正处级待遇"。
之后,自杀过三次的她化名"路漫",低调生活。今年70岁的她,人生沉浮,一直紧紧系于父亲的荣辱之上,被隔离审查时如此,回归亦如此。
林彪反革命集团与林彪集团
前中共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去世之后,2008年8月31日,新华社播发了华国锋生平。新华社对四人帮的提法没有变化,而对林彪事件的提法中第一次使用了"林彪集团"这样的中性说法。
过往,中共比较正式的文件、文稿中提到林彪问题时的提法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华国锋去世半年前,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长篇重要讲话中还沿袭上述提法。
事后追索这样的变化,不难发现,林彪的"解禁"其实是一个慢慢淡入的过程。
2007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出现在展览中。时间再往前推3年。2004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中国蜡像馆开张,林彪元帅蜡像作为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蜡像之一也被放置其中(下图)。
80年代的回避与"解禁"伏笔
这样的重返公众视野,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文个"后,被贴上反革命标签的林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上世纪80年代的话剧《平津战役》,为了避开林彪,甚至几乎完全删去了天津战役的内容。
但变化的伏笔也正是在80年代埋下。
公开资料显示,时任中纪委第二书记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纂人员明确提出,"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是罪有应得。……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
杨尚昆:《大决战》中要有林彪
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将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九一三"事件后林彪首次以正面人物形象示人的《大决战》,拍摄工作随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启动。
作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之一,林彪在戏中的分量可想而知,但鉴于他的身份,写不写进剧本,还是把他干脆写成反面人物,成了一个问题。
2011年9月,《百年潮》曾刊文披露影片《大决战》拍摄过程中,关于林彪问题一些不为人知的决策细节——
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获悉后特别表态:"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
"不少历史人物在一生中有许多变化,在描写他们的形象时,要实事求是,要照应到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大决战》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创作经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1991年6月11日与政治局几位常委审看样片后,还与影片主创人员一起合影留念,并题写片名。
据说,邓小平对《大决战》的拍摄也很关心,后来他在上海看了片子后满意地说:"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陶铸之女笔下的林豆豆,丢了档案买不起家俱
1991年8月1日,人民大会堂,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4周年,时任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亲自出席了《大决战》首映式。
也正是在1991年,林豆豆在一篇洛阳纸贵的文章中,回归公众视野。
(图说:陶斯亮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凝视着照片上的我们,每个人眉眼都是舒展开来的,但是仔细端详,又会发现,在我们那个年轻的脸庞上,都已清清晰晰地投影上了各自父亲的特征了,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每个人的命运了呢?)
当年1月,《中华儿女》杂志刊出陶铸的女儿陶斯亮于1990年8月撰写的《我和聂力、李讷、林豆豆》一文,披露了九一三事件之后林豆豆的状况——
比如,她在1975年才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解除监护,分配到河南郑州一家工厂任科级干部。不知为什么她竟然没有档案(据说转丢了),因此她的一切都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上不了户口,拿不到任何居民票证,也领不上工作证,调级增加工资更是轮不上她。
比如,每天都有几个讨厌鬼来窥视她,有的干脆破门而入,只为看看林彪女儿是什么样。另外还有一些舞文弄墨的,也千方百计想从她嘴里掏点秘闻什么的。
比如他们的窘迫:开革开放很多人都富了之后,林豆豆的工资一直只有70元(丈夫张清林是90元)。他们住在工棚改的小屋里,买不起家俱,用木板和纸箱放置东西,最奢侈的物品是一架小的黑白电视机。
比如她的疾病:最糟糕的是她的房间依傍在农药厂废水排泄沟旁,有毒的化工废料对她的身体损害很大,她患了"过敏性结肠炎",每天腹泻不止,长期不愈。这样的身体状况,这样的经济状况,40多岁的人了,不敢要孩子,也不能生孩子。
1990年,陶斯亮听说她正式分配到社科院工作,化名"路漫"。
重回校友圈"老师同学与她没有任何疏远"
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是2004年。
那年9月,她的父亲的蜡像作为十大元帅之一进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那之前,北京育英学校校庆纪念日,林豆豆出现在了自己的母校。中红网的一篇"特稿"忆称,"当时育英学校校领导、老师热情接待了她,同学们谈笑风生回忆当年、照相合影,与她没有任何疏远"。
此后,林豆豆多次出现在与自己母校相关的纪念活动中。
2007年10月,作为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新四军建军70周年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2007江苏红色之旅参访团"中原中央首长子女、亲属及老红军、老革命后辈一行40余人中的一员,林豆豆出现在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2011年4月23日,她和胡德华等校友代表还曾一起出席育英学校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
2012年5月28日,在"风采八一联欢会—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校友联谊会"上,林豆豆和校友们一起唱响校歌:《我们是毛泽东的少年兵》,但她却未加入在当时红歌热中颇抢风头的"将军后代合唱团"。
现身人民大会堂贵宾室与不能刊发的照片
回到2004年,就在父亲的蜡像入列国博之后两个月,11月,林豆豆与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原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国务院研究室顾问袁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邵兴立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贵宾室,这次参加的是第十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颁奖大会。
这一年,60岁的她在公众视野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加。要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林豆豆想参加公开活动仍不是一件易事。
2005年年底,林豆豆曾在北京建国门外的阿文酒家与高伐林见面,并接受他的专访。在那次专访中,她曾讲述了这么一件事——
一位老同学是《人民画报》的资深摄影记者,约她去南京一家厂参加五十周年厂庆,该厂希望他们去拍照以扩大知名度,答应给十万元,一半赞助《人民画报》,一半赞助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但是因为牵涉到林豆豆,画报社就去请示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白克明,白克明说,打个报告来吧。画报社不敢打这个报告,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十万块钱也没影了。
在林豆豆的讲述中,那位记者还来找她,说:"你看,最近国庆节我们画报登的这1959年国庆检阅的历史照片,林彪也在里面呢。你爸的照片都能登,你的照片怎么不能登?"
这事,算起来,也就发生世纪之交。
谁都不便发的稿子与做好下岗准备的编辑
关于彼时林豆豆的身份之敏感,《中华儿女》杂志编辑袁海后来在谈及1991年1月刊发《我和聂力、李讷、林豆豆》编辑幕后故事时,曾坦承那是一篇当时"谁都不便发的稿子"。原因,主要是林豆豆,这个当时"立了大功的人很多时间销声匿迹,什么原因,无人知晓",而另一个因素则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李讷,"父亲是伟大领袖,母亲却是罪魁祸首。当时的李讷,只是中办调研室资料室的工作人员,从不出头露面"。
"虽说我们党和国家并没有新闻审查制度,是通过在新闻出版机构的中共党员和党的干部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来把关。但是,害怕担当责任,只将上级的指示精神往下传达,而不努力地发现、发掘‘前所未有’的文章在当时的新闻出版界也是一个并不罕见的现象。身在此环境中的我,也是凡夫俗子,也深知‘安全是人生第一要则’这样的普通常识"。袁海说,为了刊发这篇稿子,当时自己做好了下岗的准备。他对领导说:"这篇文章,倘若出了问题,你们就说都没有看,是我擅自作主发出的,你们可以尽管批评,严肃处理。我,豁出去了"。
林豆豆走过去,与父亲的照片合影留念
2008年8月,官方在对"林彪集团"的表述中不再提"反革命",这亦被观察者认为是林彪"解禁"的重大信号。此后,公开报道中的林豆豆,更多地参与到"红二代"的活动中。
在那之前,林豆豆在公开场合引起关注的一次现身,是在薄一波的葬礼。
2007年1月19日,唐师曾拍下了薄家四子一女与前往吊唁的林豆豆及刘源的合影,并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7年来,这一博文积攒了逾9.5万次阅读,但并未见公开报道,也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2009年5月16日,包括陈毅之子陈昊苏、贺龙之女贺捷生、左权之女左太北等在内的80多位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后代齐聚抗战馆,共同庆祝祖国母亲60岁生日。其中,就有林豆豆。
2010年10月24日,《抗战将领文物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林豆豆获邀出席开幕仪式。中新网的报道中这样描写:在林彪的文物展台前,林豆豆走过去,与父亲的照片合影留念。
2011年5月28日,"《这是最后的斗争》革命后代专场演出"在国家话剧院举行。在京的革命后代数百人观看了演出,林豆豆还和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华、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一等人一起上台对演员们的演出表示谢意。
四野是父亲林彪的嫡系部队,林豆豆也曾出席与四野有关的活动。她曾在2012年八一建军节前往广州参观子弟之家。
当年林彪麾下"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子女之间,关系依然密切。在社会上走动,"黄吴李邱"是习惯性的排序,他们管自己叫"难兄难弟"。 "我们现在去政治化地生活,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不是搞串联"。在这个群落中,核心当然是林豆豆,她依旧像个公主。聚会时,"还是林大姐坐在中间,她是我们老领导的女儿,我们对她非常尊重。"吴法宪之子吴新潮曾这样告诉《人物》周刊。
《林豆豆口述》与翻案
在高伐林的那次专访中,林豆豆站出来澄清挥之不去的"餐馆"谣言:有个日本右翼报刊的记者来采访,"不知他是没听懂还是夸张,添油加醋,例如,说我在饭店门口竖了我父亲的巨幅画像,我在那儿成天大宴宾客,还说我告诉他三年之内‘翻案工程’就要成功……这都是没有的事,我根本就没有跟他说过这话。饭店也不是我开的,只不过有时去那儿而已。开业那天来了很多人,什么人都有——估计那时就有人将情况报到上面去了。后来我也就不去那家饭店了。"
她说自己潜心投入口述历史,"在社科院搞口述历史,我是最早的发起人之一。"趁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文化热"的余绪,她于1989年参与发起了一个名为"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的机构,后来张罗着在这个学会下面搞起一个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一个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
她也在找关于林彪事件的真相。当时究竟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林豆豆并未与高伐林细谈,"留下了一个重大悬念"。
5年后的《抗战将领文物展》上,林豆豆在大众媒体上公开透露自己一直从事近代史研究,且十余年来致力于"口述历史","让更多亲历历史、亲历战争,尚且健在的老人们讲述历史的真相"。
2012年,署名舒云整理的《林豆豆口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2005年她留给高伐林的悬念解开了,但被指为林彪辩护、"护短"的《口述》一经出版,即引发大陆史学家及当年亲历事件的老同志的一片嘘声和批驳。
那些,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资料:中红网、中新网
图片:中红网等网络
撰文:政知君
来源:政知局
河殇文化
Ψ 北京阅读第一微刊(覆盖人群100万)Ψ
微信号:hsbooks
法律顾问:李晓明律师(北京)
私人与中小企业法律顾问
民事诉讼、刑事辩护
业务电话☎️:13681218964
业务微信:414946223
李晓明律师为您点播《加油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