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给自己鼓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抢票 |《法医探案团之迷雾回响》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两大人一小孩,夜爬至光明水库被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给自己鼓掌

拓宽可控领域

给自己鼓掌  · 简书  ·  · 2021-06-03 07:50

正文

1.从舒适的环境中脱离出来

我们应该离开舒适的环境,也就是使我们感到安全和惬意的环境。当我坐在外地的床上时,我己经远离了我的舒适环境。开始在那个陌生城市摸索时,我的可控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快, 我便可以在任意一个区域都感到舒服。然后就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离开最初的舒适环境之后,我也能感到舒服。

如果我们习惯于在每一次战胜挑战之后都马上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那我们的可控领域便会快速地得以拓展。我也相信,这种态度最接近人类的天性和使命。踏入一个新环境,竭尽全力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会觉得 自己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虽然需要安全感,但同样也需要冒险和改变。在敢于尝试新事物,迎接新挑战的时刻中,我们会成长起来。拥有最广可控领域的人,几乎一直都处在舒适环境之外。如果没有一场接一场的危机,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像运动员必须通过运动来保持活力,我们也需要新的挑战。

2.问题

问题的存在同新为我们拓宽可控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虽然处在我们的个人范畴之内,却处于我们的可控领域之外。

同时,每一个问题也都为我们带来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可能事情不会有多少好转。不过我们也可以另提一个问题:”我如何创造一种情况,使这个问题不再出现呢?“这种新的情况指:不断拓宽我们的可控领域。

逃避问题不会使人生活富裕。想要拥有更多金钱的人,就应该为自己列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


3.正确的提问方式

我们说过,提问质量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一直都处于一个自我对话的场景中。 我们的大脑不 断地抛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如果提问方式是”我能做到吗“,我们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仅仅因为提问方式就会导致出现至少一个疑虑。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我如何做成这件事情呢?“这种提问方式就排除了失败的可能性。你会成功的,问题只是如何成功。”如何“这个问题会促使你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外的。我们首先要问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做“寻找的是解决方案,”为什么”寻找的是托词,寻找并最终找到托词的人,就没有必要再拓宽他的可控领域了,因为他是不负责的,同时他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提问“怎么做”的人,他的答案很快便会将他引出现有的可控领域。

“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只关注我无法做到的东西并不会给我带来金钱和好处。相反,我必须更多地关注我会的东西。

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我会做什么?我知道什么?我有哪些机会?”

比如我会德语,所以我去教了德语课。然而我的英语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如果我必须用英语进行解释时,都没法连续上5分钟的课。于是我就用德语上课。这样上课,虽然刚开始进度十分缓慢,但我的学生进步神速。今天我才知道,实际上这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方式。

众所周知,果断决策很重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

因此当你做决定时,你应该问”是否“。做完决定之后,你就不用再关注”是否“这个问题了。你大可不必在遇到第一个困难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决定正确吗?我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些别的方法?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思考如何解决困难,你便会重新提出”是否“的问题。我们都认识一些做决定时患得患失,之后又很快反悔的人。正确的决策顺序应该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