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宣纸的制造工艺有明显提高:唐代就已出现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7-02 13:33

正文

宣纸的产地在安徽宣城诸地,此地在唐时属宣州管辖。关于宣纸的起始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的记载“好事家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认为宣纸在唐代就已经问世了。但也有人认为,这里提到的宣纸,泛指当时宣州一带所生产的一般性用纸,而非指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的宣纸。

如果宣纸是指在宣州地区生产的纸,那么这种宣纸的确在唐代就已出现了;如果专指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所制造的纸,则大约在宋末之初才开始在宣州出现。 宣纸有生宣、熟宣之分。生宣的润墨性能好,多用来作山水、人物等写意画和书法。用生宣加胶矾处理后的称熟宣,也叫素宣。熟宣纸不洇墨,宜作工笔画。宣州纸在盛唐时已充作贡物,然而在古籍记载中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古代多爱用经过加工的宣纸的缘故。

其短卷直幅,如《庐山图》、《夏山林木图》及《溪山风雨图》等,都是用澄心堂纸绘制的精品。千百年来,“绘画作品用绢者日少,用宣纸者日多”,或许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南唐覆亡,澄心堂纸流传至宋,当时一些文人、书画家均视此为珍宝,竞相称颂。刘敞从宫中得到百枚澄心堂纸后即赋诗志喜。江东纸的大量生产,与宋时书画艺术的繁荣和宋时文人的情趣密不可分。泾县一带的自然环境对于造纸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中所生产的纸渐渐为文人、书画家所推崇。进入明代,宣州的造纸业已位居全国之首。

宣纸以其本来面目而显于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明代宣纸以100%的檀皮浆纤维制成。清代以来,由于社会对宣纸的需求量加大,而青檀皮的原料有限,于是在制造宣纸时开始加入一定数量的稻草皮,因而有了全皮、半皮、七皮三草等的区分,但仍以皖南泾县等地所产的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手工纸为正宗。清康熙、乾隆时期是宣纸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宣纸制造除手工作坊外,还有官办造纸厂,也有个人造宣纸的突出代表。泾县东乡泥坑汪六吉造出一种最薄的纸,名为“净皮”,又名“小切”,也称“六吉宣”或“汪六吉纸”,即是泾县所产宣纸中的珍品,这种“汪六吉纸”一直到嘉庆时还处于盛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