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朋友圈里尽是关于“习马会”的消息,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哪里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马会,连忙向朋友四下打听,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媒体称之为“习马会”。
我望文生义,还以为是马圈的事情,闹了笑话。
细想此次会面为什么起名“习马会”,想必各方也有苦衷,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目前两岸尚未统一,称呼自然也就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类似敏感,在马圈也是一样。
国内目前两家国字号的马会,一家是体育口的中国马术协会,一家是农业部下的中国马业协会,若论简称,理论上都能称之为“马会”。
那怎么办呢?
目前我所见业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马术协会简称为
“马协”
,而马业协会简称为
“马会”
,甚是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家协会的关系微妙,路人皆知,但有良知的业内媒体也不应该总是借两家关系炒作,创造话题,所以这里就不再多嘴挑拨是非。
要说华人世界里的马会,那还不得不提香港赛马会。
作为香港地区的官方赛马管理机构,香港赛马会全权管理着香港地区的赛马事务,而在香港赛马会的领导下,香港地区的赛马发展成绩也有目共睹,不仅对香港地区的经济和慈善贡献颇大,从业界角度看,其马匹质素和赛事水准,也是世界级的水准。
香港赛马会的英文是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 其中Jockey一词是“骑师”的意思。
那么,最早翻译的时候,为什么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不叫香港骑师会呢?
昨天和香港赛马的朋友交流,他说是因为在香港职业化以前,很多比赛都是马主或练马师亲自上阵策骑,所以才把香港赛马会称作"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这其实是不对的。
现代赛马运动起源于英国,而现代赛马制度也起源于英国一家叫the Jockey Club的机构,香港作为英国的曾经的殖民地,赛马运动也是那时传入,所以相关制度必然仿照英国。
所以,要知道香港赛马会的名号渊源,必须得看世界上最早的一家赛马机构,成立于1750年的the Jockey Club.
最近,我刚好有幸和英国赛马之乡纽马基特(Newmarket)的市长约翰就此问题进行交流。
根据他的介绍,jockey一词,最早在英国乡间是指和马有关的人,不仅包括骑师,同时也包括马主,连马师,马匹拍卖师和投注登记人员等,所以这些人共同联盟组成的机构才叫jockey club,可以理解为赛马人俱乐部,直到后来,jockey这个词的意思发生演变,才专指骑师。
所以,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翻译成香港赛马会而不是香港骑师会,那是最符合名义,也是最符合香港赛马会实际情况的。
有关名号,其实中国马坛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这里从“习马会”说到“香港赛马会”,已经是离题万里,就此打住。
总之,“习马会”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也祝各位周末愉快。
【版权说明】
本文由“赛马查理王”原创,欢迎转载。
如希望转载,请在文章前显著位置注明作者为“赛马查理王”,微信号horse-1984
参考资料:
习马会图片来源新华网
香港赛马会logo来源香港赛马会
英国赛马会logo来源英国赛马会
高圆圆莎莎杯照片来源香港赛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