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大连  ·  20000+岗位!招聘企业名录来了 ·  18 小时前  
微行动联盟  ·  尧都区招聘教师报名情况堪忧。什么原因? ... ·  2 天前  
微行动联盟  ·  尧都区招聘教师报名情况堪忧。什么原因? ...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荐书 | 以生物学家的眼光来看文化:胡先骕手稿撷珍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11-10 17:25

正文

点击购买 《胡先骕手稿撷珍》


《胡先骕手稿撷珍》由孔网书友徐自豪先生策划,其原大原貌影印的手稿原件亦是由徐先生得自孔网。

徐先生希望通过复刻本,化一为百,让更多书友、收藏爱好者有机会见到胡先骕先生的墨迹、直接看到胡先生文章的本来面目,进而对这位湮没已久的大师有更多的了解。
下文为徐先生所作,记录了他竞得胡先骕手稿的过程与策划《胡先骕手稿撷珍》的源起。



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冬夜,旧书拍卖网站上出现了一件民国手稿,百十来页的几个章节,有篇名而未见作者署名,首页中缝基本呈断裂状,还有被水浸泡的痕迹。


这份稿子的用纸很普通,可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大家气象,默默地显示这肯定不是俗手的文章。查证出作者后,我惊叹于这位陌生大家的非凡成就和奇伟风骨,祈望能拿下这份资料。


出价、再出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懊恼于竞争对手的强大和自己财力的浅薄,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几度痛苦绝望地打算放弃。好在有志同道合的藏友相互鼓励,无数次地提高心理价位,在已经放弃的那一刻,毕其功于一役,居然惊喜地突破了对手的代理价格。



胡先骕,江西新建人,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他提出了“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并是“水杉”的命名者之一和“水杉科”的建立者。


漫长的五分钟倒计时结束后,我是那个幸运的胜出者。


筹款支付后的隔天,我收到了这份沉甸甸的稿子。稿子的作者正是胡先骕先生,这是他一九四五年发表的巨著《中华民族之改造》的前六章节,据说全文共有三十八个章节。


比对已发表部分,与手稿内容基本一致。虽然边款漶漫,但还是有几页稿纸的边缘,清晰地印有“静生生物调查所”字样。

因为敬佩于胡先骕先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我联系上了庐山植物园的胡宗刚先生,他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全面研究胡先骕的专家。我向他展示了这份原本被学界认为不知去向的手稿,与他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 胡宗刚,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研究员。从事中国近现代生物学主要机构和重要人物研究,著有《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等。


两年后,在胡先骕先生去世五十周年之际,《澎湃新闻·上海书评》刊发了我写的纪念文章《得书记∣我的胡先骕手迹收藏》。


估计是看到了这篇文章,又过了半年,《胡先骕全集》主编胡晓江教授通过各种方法,辗转联系到我。我向她提供了我掌握的全部胡先骕先生资料,以及藏友们珍藏的胡先生资料。希望借助民间收藏的力量,让全集更全一些。

今年是胡先骕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编撰已久的《胡先骕全集》也会在今年发行。不知道接下去我还能为之做些什么,那就索性把手头的胡先骕先生《封建制度与郡县制度之政治经济对于中华民族之影响》未刊稿和和第六章《选举制度与考试制度对于中华民族之影响》影印出来,以飨同好。


△ 原大原貌宣纸影印


陈寅恪教授曾告诫历史学者:“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那么请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一起经历其事”。过去的一二百年间,中国闭关锁国、积弱积贫,外强接连入侵,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挽救被压抑的中华文化,有识之士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民族素质,恢复昌盛。胡先骕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黄萍荪《编辑后记》中记载:“作者以生物学家的眼光来解剖这一民族,从生理构造说起,一直谈到文化发展的程度为止。”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发表的《中华民族之改造·绪论》中,胡先骕先生写道:“西方之文艺复兴时代,不过与有明中叶相当,距今只四百五十年耳。四百五十年,在人类五十万年之历史中,不过一弹指顷,在中华民族四千六百余年之历史中,不过十分之一之短短时代,安知再过四百五十年,中华民族不能领导世界走上更高尚更优美之文明之路乎?此则吾人所以不可自馁而改造中华民族所以不可缓也。”


了解本民族过往的历史,优劣何在,不断地改过迁善,这也是胡先骕先生留给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文2019年11月3日首发于《新民晚报》,标题为《以生物学家的眼光来看文化》



另附胡先骕孙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江女士为《胡先骕手稿撷珍》撰写的序言,以飨读者。


每一代人留下的旧纸旧物,并没有多少能长久地留存在原来主人的家里。于是才诞生了收藏家,在无数旧物中披沙拣金,替后人挑出真正的宝贝。原来的主人此时面临着又一次考验。有人活着的时候名噪一时,但死后却被一笑置之;也有人在生时寂寞,却能在死后名满天下。


他的一页手稿、一本书乃至仅有一个签名的只字片纸,都会被人追捧。这些起起伏伏背后,莫不有收藏家的火眼金睛。如果说历史的大浪在淘沙,那么收藏家们就是蹲在河边一瓢一瓢舀水的人。

学界和藏界是千百年来延续中国文化的两条血脉。有的学家不藏,有的藏家不学,但是真正有成就的收藏家一定是学和藏互为表里的。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收藏传统,在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半世纪之后,近几十年又得以慢慢地复苏。


△ 美轮美奂的水杉奇景,胡先骕正是水杉的命名者之一。(另一位是他的同事郑万钧)



虽说藏界不乏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商人,但具有古风的新一代藏家也在慢慢地成长起来。他们有锐利的眼光,一掷千金的决心,更有对文物的虔敬和坐得下冷板凳的耐心。藏品落到这样的藏家手中,无异于旧主人生命的延续。

胡先骕旧作《中华民族之改造》第一至六章的手稿,就是落到了这样的藏家徐自豪和他的朋友手中。胡先骕设想中的《中华民族之改造》共有煌煌三十八章,但只陆续发表了很少部分,其余的手稿尽数失散。


徐自豪先生今日发愿,将其中的第五章《封建制度与郡县制度之政治经济对于中华民族之影响》和第六章《选举制度与考试制度对于中华民族之影响》翻印出版,以飨读者。


第五章是存世的六章手稿中唯一未曾发表的章节,它的面世对于胡先骕的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文章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了介绍和评说。其文风依然是胡先骕一贯的写作风格,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其笔迹则是迅疾的行书,满纸龙蛇飞动,洋洋洒洒三十余页。


而纸上的处处修改增删则显示它是作者的初稿,凝固了作者当年秉笔时刻的原始气息。读者在尚未领会文章的意思之前,就会先被作者的气势震住。这是一件能让读者感受到前人脉搏的藏品,其精神价值甚或高于其文献价值。

感谢这些收藏家们。他们跌跌撞撞地接续起曾经断裂的中国的文化收藏传统,替今日的国人保存起文化的血脉。那些对历史隔膜的年轻一代,也因此能有机会触摸前人的气息,然后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进而思考自己应往何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