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距离暑假只剩最后两周~
闻者流泪,见者伤心!
流泪的是孩子,一方面激动,美好的假期要开始了,一方面忧伤,还有更多的课外班等着呢;伤心的是家长,一方面要自己带孩子了,另一方面,钱包要空了。
不至于?
身边的一个“老母亲”说,
去年我们还在焦虑“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今年想要用月薪撑起暑假,可能要8万。
她只是晒出了一张“简单版”的暑假的花销,瞬间大家就安静了:
各种培训班加上海外游学,这波开销足以让大多数家长吐血。如果算上七七八八的书、打车费、乐高套装等,
整个假期的花销轻松超过8万块。
月薪八万,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是妥妥的“人赢”了,但是
晒账单的“老母亲”两口子的工资加一起也没到8万啊。
如果再平均一点呢?北京的平均月薪最高,1万多,一个暑假才俩月,半年多的工资就没了,烧钱速度不是盖的。
咋这么贵呢?
01
课外班一直在涨价,培训机构还变着法掩盖涨价的事实。
据某东方一个英语老师说:
几年前暑假班多数是是三十节课左右,四千元左右,一周3-5次,一次一个半小时,课程安排覆盖大半个假期。
后来,这些课慢慢地涨价,
速度是500-1000的涨幅,但架不住频率快,
两年之后再看总价,七八千甚至一万成为小case。
标价看起来太贵,于是开始分拆课程。
一个完整的暑假班,可以拆成七月班和八月班,每个班的价格都稍微降一点,看起来便宜了,但是合成一个暑假,就是阶梯式上涨了。
而这种分拆游戏很容易玩起来的:
月份可以拆成周,而周可以拆成天。如果名气够大,可以拆到“按天计算的班型”,可是“按月收费的价格”。
一个暑假的时间,几个暑假的费用。
更贵的还有某些热门名师的课,贵了也抢不到,有的购买权限刚一放出来,三秒就被抢光了;拼不过手速的可以拼孩子,有些班是需要孩子考试选拔才能上的,价格更是令人心疼。
除了基础学科的班,还有各种专业的文艺体育等兴趣爱好班在等着呢,钢琴、书法、绘画、舞蹈、跆拳道、足球......
都不是省钱的“坑”。
02
最近,在孩子身上进行“军备竞赛”的家长们找到了新项目——海外游学,在各方的推崇下,最近十年爆发式增长。
机构说:
“夏令营+外语沉浸式体验+参观人文科技景点+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你看“素质教育”不就是要这些么,想培养个“牛娃”还不快来?
老师说:
可以不去的,但是要交作文的。
孩子说:
同学都去了,我能不去?
家长说:
去吧去吧,我也能省点心。省心的代价,自然需要钱包来补上咯。
看了某游学项目的商城,标价3000,看起来便宜到不要不要的,然而点进去一看,
3000只是预报名费,实际项目中,最便宜的是“公益游学”,3.2万左右,如果想要体验科技教育等行程,那就得加钱了,4.5万游高中,4.9万常青藤。
更高端的,直接以美元计费。
根据2018年新东方的国际游学报告,这种游学项目价格在3-4万元左右,今年再看,
普遍在4.5-5.5万元,一年就涨了30%。
其实,这些游学用户的主力不是年收百万的土豪,
他们的月收集中在1万-2万之间,
但是就愿意花两三个月工资给孩子出去看看,觉得开阔点视野砸几万块钱是值得的:
越涨价越抢着报名,这碎钞机一开工,就停不下来。
03
游学去不起,那你以为普通旅游就便宜吗?很遗憾,你赶上了出行高峰期,想暑期出游,就别嫌贵。
暑假涨价最典型的就是机票和酒店。
我们翻了一下北京出境游的几个主要目的地的价格,6月出行和7月暑期出行的价差,
东京的20%左右的涨幅都算是良心价,洛杉矶、伦敦等欧美城市的涨幅基本上都在100%左右,6月5000左右,暑期均过万。
如果是包旅行团呢?随便问了一下,
暑期价格比淡季上涨了40%-80%不等,
尤其是亲子团的,周边国家的亲子团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单独机票的涨幅。
因为需求量大啊。
来自《2018年中国避暑旅游大数据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63.1%受访学生在6-8月有出游计划,
暑假出游形式中带着孩子的亲子游合计也超过了半数:
所以说,学生扎堆出去玩,暑假的景点人流量是平时的几倍,旅行社的团费也就水涨船高。
而过了暑期,价格又会逐渐回落,但除了暑假又没有额外的假期啊。
04
想想现在也在感叹,咋就没赶上现在的“好时候”。
小时候暑假抓知了,捡知了壳去卖钱,河里抓鱼抓蟹,下午竹园里躺会或玩会,再去池塘里游泳戏水,然后晚饭前去锄蚯蚓,晚上要去放很多钓黄鳝的钩子,去看了露天电影回来去收黄鳝,第二天拿到菜场去卖钱,这大约就是一个暑假。
如果放在现在,这是要被“00后”乃至“10后”的家长们耻笑的,“这得多大的心”。
尤其是到了六月份,更适合家长们“焦虑”。
● 六月初是高考,一人高考,全家操心,甚至数年不见的远房都来关心了,给所有家长打下第一针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