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九元,水木然
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水木然(ID:smr8700)
一、从硅谷到杭州
工业时代的中心是伦敦,金融时代的中心是纽约,信息时代的中心是硅谷。从城市形态来说,硅谷之前,新的世界级城市的兴起,总是在体量上与旧的城市中心抗衡乃至超越,巴黎、伦敦、纽约、东京、上海莫不如此。
不用提创新圣地、科技之都、互联网心脏等滥大街的称号,硅谷角色的本质是“人类进步中心”。人类社会未来是什么样,几乎所有人都在看硅谷进行的前沿探索。从之前的计算机革命,到正在发生的互联网变革,再到即将来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时代,硅谷成了人类进步的绝对中心。
硅谷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条铁律,不走体量这条路,以小的城市规模,产生了强大的输出能力。
硅谷挑战华尔街的方式,西海岸挑战东海岸的方式,不是在规模和体量上,不是成为另一个超级城市。
这很可能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的一个拐点。
科技的权重开始远远大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小,却有洪荒之力”的城市成为可能。
与此相似的是,杭州在体量上很难追上北京上海,但杭州为什么一定要在规模上去和京沪竞争?
杭州不动声色间把贸易之都的帽子从广州头上摘了过来,以电商的形式不仅解构了广交会,而且改变了民众的商业生活形态。
杭州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是不带现金、只带手机出门,可以生活得最好的一个城市。这种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正在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输出。
图为一位意大利画家在杭州体验刷支付宝乘公交
杭州的城市名片,在“天堂”后加了两个字“硅谷”。天堂硅谷,杭州摆明了想用硅谷模式来实现对超级城市的弯道超车。
连接大于拥有
不走体量竞争这条路,决定了硅谷模式和杭州模式的要义是:连接大于拥有。
伦敦、纽约、东京以及北京、上海,都是强调人口集中、资本集聚、土地集约,资源汇集到一起产生规模效应,城市要对这些资源予以控制和占有。
以硅谷为代表的新型城市,本身是充当大脑和关键连接点,大量的资源分属外部、分处各地,不求拥有,只求连接。
传统的世界级城市,通过大港口实现货物的全球连接,通过大交易所实现资本的全球连接,通过大空港实现人的全球连接,但这些都建立在规模体量的基础上,受制于物理空间。
互联网才真正把连接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信息产业和数据化才真正把对物理空间的突破发挥到了极致。它们不像大空港大海港大交易所一样只是连接某一类事物,互联网是万事万物的连接。由此,才成为硅谷这样的“不求拥有、只求连接”新型城市涌现的基础。于是——
硅谷一个小团队写就的打车软件(Uber),连接了全球400多座城市、几千万名司机以及以十亿计数的乘客;从大学校园发端的一个社交网络(Facebook),接连了全球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个搜索引擎(Google),连接了所有的公开信息;一个智能手机系统(Android),只求连接不求占有,开放源代码,让40亿部手机——这个当下人类最重要的延伸器官——互联互通;一个电动汽车(Tesla),开放所有专利,用颠覆式的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连接各种资源形成了生态圈。
硅谷高科技企业分布图
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它对周边有巨大的吸附力,把资源都往自己体内装,首都的繁荣与京津冀周边的冷清形成了反差。
新型城市的形态,应该是共享的、扩散的,资源未必都到我这里来,只要通过我这个关键点构成网状连接就具有了生命力。
杭州虽是电商之都,但电商中90%的环节都不在杭州发生,它连接商家、物流、客户,构建了一个无远弗届的商业世界。
杭州这几年招揽顶尖人才的速度丝毫不输于京沪,一位媒体朋友说了一个“恐怖的人才密度“的段子:
一次中午去蚂蚁金服楼下吃饭,在简陋的麻辣烫餐馆里,碰上四个吃得满头大汗的技术哥哥,朋友一一介绍:这位是谷歌原首席工程师,那位是微软前科学家,旁边是PayPal的,边上是刚从Facebook回来的,以前在硅谷经常一起打牌,现在回国继续打……
独家牌
杭州如果去跟超级城市拼资源的占有,拼资本的争夺,一定拼不过。它需要有独家牌。杭州手上有这么几张牌:
1. 全球赋能。
马云力推的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其背景是,现在的全球贸易和连接规则,主要为20%的发达国家和大企业服务,其余80%的中小企业和青年人被冷落了。
发端于杭州和阿里的电子交易模式,在中国成功地把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连接到价值链中,显然,eWTP想把这一套经验复制到全球。
eWTP目标是连接1000万中小企业和20亿消费者,此事若能有效推进,杭州的输出能力和连接能力将上一个量级。
如同淘宝激活中国中小卖家,整个中国的商业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的中小企业和青年人如果被激活,被连接,那种颠覆性将无与伦比。
未来,eWTP则可以让二十亿、三十亿年轻人,每个人通过手机就可以从事全球贸易。“如果他有一个屋顶,他可以做太阳能的生意;如果他有一部车,可以做司机;如果他有一块地,可以卖他种的东西。”
这才真正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易,才真正实现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全球化。
有两个抓手,可让杭州在这个无边界的平台中占据关键性连接点的位置。
一是全球电子交易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跨境电商中心、跨境电商实验区、智能物流、技术支持等。
二是搭建在线支付工具以提供快捷的支付方式,就如规定是淘宝成败的关键一样,在线支付将对全球交易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2.金融平权
一个关键性城市,必然要具备金融辐射能力。但杭州不按超级城市的套路出牌,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金融发展道路。
普惠金融由联合国提出,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村里老太太和银行行长享受同样的金融”,金融服务应该不分阶层、不分地域,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到,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
普惠金融是一种经济理念,也是一种社会思想。它真正取得突破,是基于肯尼亚的M—PESA业务、蚂蚁金服等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新。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在过去的39年,帮助800万农村妇女获得160亿美元贷款,但由于传统小额贷款的属地化、非标准化,“格莱珉模式”很难复制。
相比之下,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突破令人振奋:蚂蚁金服主导的小额线上贷款在5年多时间累计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近7000亿元贷款,也就是说,蚂蚁金服用5年时间做出了6个格莱珉银行。
金融本质上是一个赋能型行业,它给其他产业和个人赋予发展能力。杭州作为互联网金融之都,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体系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赋能规则。它没有与北京上海抢客户。原有的超级城市,服务的是大机构大客户,杭州则瞄准的是中小个体。
像当年杭州没有选择重化工而选择互联网一样,此次没有选择大客户而选择中小个体,它依然是站在趋势的一边吗?
城市的命运
从长远来看,连接型城市会逐步解构占有型城市。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并非所有城市发展的终极目的。
杭州在做一种尝试,至于是不是由它闯出一种新路径,并不重要。杭州不行,还会有其他城市去闯——整个世界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拐点。
有时候城市的发展是有宿命的,是一环扣一环的必然。关于硅谷的命运是这样的:
淘金热催生铁路业,而铁路带动运输业,运输业又带动港口业。港口需要无线电通信,从而催生了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又衍生出微处理器产业,从而产生了个人计算机,计算机又催生了软件业,软件业又得益于互联网。(《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这就是旧金山湾区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这样波澜壮阔而又有些机缘巧合的产业进化,把硅谷引向了“人类进步中心”。
深圳的演进:
临近香港——南海边划了个圈——南下淘金热——创业基因——山寨产品——智能硬件
杭州的演进:
开放的基因——接纳从京沪退回的创业者——非典——电商——支付担保——全球金融赋能中心
每个城市都有命运的偶然,但长远看它是走在必然之路上。
二、马云的大梦想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教?
——货币。
所以,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新世界?
从货币开始!
5个月前,支付宝一举拿下全球10大机场,攻占了中国通往世界、世界通往中国的重要枢纽,打通了出境移动消费的关键链条。并在近日重磅宣布:芬兰航空客机将全面接入支付宝。乘客可在万米高空之上刷支付宝消费,这是世界移动支付首次登上飞机。
国际汇款本来是借助电报、卫星等通讯技术起家的,如今由于快速发展的手机支付,让国际汇款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知道国庆之时,跨境海外线下交易量飙升400%,欧洲交易笔数暴涨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