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国南部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奇特壮丽的地貌,光辉灿烂的历史古迹,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到踏浪嬉戏的北海银滩、美如画卷的南宁青秀山,还有螺蛳粉、老友粉、五色糯米饭、油茶、酸嘢等特色美食带来五味俱全的味觉体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民族风情相融合,广西之美,让无数旅客心驰神往。
农历“三月三”,这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群众会在这天举行祭祀、赶圩对歌、抢花炮、抛绣球、打铜鼓等传统活动。
4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推出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不仅让观众体验到了广西非遗文化的烟火气和深厚底蕴,也在农历“三月三”节日盛会正式来临之前,进一步助燃了广大游客对广西的兴趣和热情。
本次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来到了广西南宁市极具特色风土人情的“广西民族村”,主持人张舒越和非遗好物推荐官沈鹏鸣一起在广西民族村内漫步畅游,与各位“非遗好物代言人”展开了深度交流。
跟随镜头,观众与主持人先是在“壮族打榔舞”中体会到了
农历“三月三”
前夕热闹的节日氛围,又见证了六堡茶、油茶的精湛制作技艺,五色糯米饭的纯天然染色过程,竹编猫窝的精巧编织,还得以了解绣球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轻松愉悦的直播氛围中,观众直观感受到了广西非遗技艺的多元魅力。
直播首先介绍的六堡茶自周秦时代发端,历经汉魏六朝定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张舒越和嘉宾沈鹏鸣亲身体验揉捻和炒茶,非遗好物代言人谭爱云则详细阐述了六堡茶制作中的控温和控力要素,在现场品鉴了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的特点,并深入解读了六堡茶独特的香气类型和养生价值。
靖西壮族绣球在如今已经是代表性的广西特色艺术品之一。据非遗好物代言人王秀芬介绍,绣球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战争狩猎的“飞砣”工具,后逐渐演变为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重要信物,其十二瓣结构象征十二个月,不同颜色则代表着不同的美好寓意,在当下的婚庆、文创、装饰领域有着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直播中最令观众啧啧称奇的非遗技艺展示,或许是广西极为独特的乐器独弦琴。只有一根弦,如何弹奏出大量音符组合?非遗好物代言人赵霞一边展示演奏,一边讲述独弦琴的历史渊源和乐器演奏原理,如何佩戴指套或拨片提取泛音,如何通过左手推拉摇杆改变音高、控制音准,独弦琴在她手上不仅能演奏传统曲目,还能模仿汽车、鸟鸣等不同声音。独弦琴特殊的构造、神奇的演奏技艺以及跨越时空的音乐语言,让主持人与观众都不禁为之震撼。
直播中花样繁多、色味俱全的广西非遗美食更体现了广西饮食文化的独具一格。在
农历“三月三”
中必备的五色糯米饭就是其中的“顶流”,据非遗好物代言人潘红华介绍,糯米饭选用红蓝草、密蒙花、枫叶等天然植物染料为糯米染色,赋予其红、黄、蓝、紫、黑五种色彩,象征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此外,直播还展示了药食同源的龟苓膏如何与现代元素结合、酸嘢的解渴祛湿功效和多种做法,老友粉的来源和丰富的搭配、广西粽子的多种形状和独特油煎做法……现场互动内容涵盖了文化背景、制作技艺、食材特性、食用场景、营养价值、传承创新等多个维度,生动地呈现了广西非遗美食的的丰富多样与独特魅力。
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各自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精湛的制作技艺、深远的历史传承,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融合。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的生动呈现,既有力推动了广西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为
农历“三月三”
文旅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热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记忆符号。但如何激活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文化创新,也是媒体行业需要应对的重要命题之一。
对此,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深度挖掘了广西地区的多项非遗项目,涵盖音乐艺术、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等多元领域,全面展现了广西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不仅如此,本次直播内容还格外注重沉浸式体验感,通过主持人张舒越和
嘉宾
沈鹏鸣、非遗传承人们的互动交流,成功引导观众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技艺传承,也激发了观众对非遗在现代社会价值延续的广泛兴趣。
如直播呈现的独特“恭城打油茶”就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主持人张
舒越和
嘉宾
沈鹏鸣参与了油茶的制作与品尝,通过他们的现场反馈,观众仿佛能直观感受到油茶的独特香气、口感。非遗好物代言人周黎维现场演示和讲解深入浅出,展示了“一打二擂”的工艺流程,强调了轻打、重碾、控火等操作技巧,也解读了油茶在传承民族习俗、待客之道上的内涵意义。
直播还通过展现非遗技艺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实用、趣味性,打破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感,让传统技艺变得亲切可感、触手可及。无论是主持人亲手制作五色糯米饭、体验竹编技艺的过程,还是非遗代言人们的细致深入讲解,都使非遗文化以一种更为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深入人心,成功“种草”了一批潜在的非遗爱好者,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之中。
在其他不同非遗文化项目的探寻过程中,主持人都与非遗代言人通过现场技艺演示、专家讲解、互动等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与艺术美感,成功营造了寓教于乐的观看体验。
不仅如此,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更呈现了不少非遗与科技、当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如电动炒茶自动控温技术在六堡茶制作中的应用,竹编技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的融合,以及绣球、壮族服饰等非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等。这些创新之举体现了广西非遗项目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积极态势,也让大众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交融共生的广阔前景。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中,作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和文明的瑰宝,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势必承担起更多责任,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具象化、潮流化的形式将非遗呈现给大众,建立起非遗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和培育民众对非遗的价值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而助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这正是总台综合频道推出融媒体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的题中之义。生活化呈现与百姓日常息息相关的非遗传承,聚焦非遗在新时代与大众文化生活的紧密连接,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本次直播成功为广西
农历“三月三”
盛大节日有效预热,不仅助力了地方文旅发展,也成功为经济发展动能的增强再添一把火。
-完-
推荐更多阅读:
优爱腾芒,谁能引领新质生产力?
中传公示:龙洋等知名主持人在考博士
龚政文接棒张华立,任湖南广电“新掌门”
现偶霸总千变万化,工业糖精永恒不变
为什么烂片容易出神曲?
李思思离职!主持人阵容加速上新
张泽群实名举报后,法院有回应了!
芒果台意外获“猫晚”直播权!
《新闻联播》首位90后主播来了!
淘宝与微信:广告版图重构
空缺5个月后,广电总局迎来新局长!
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