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人,有很多人比较专,比较有特色!看其他道场总是觉得人家杂修,不如法,或者人家不懂净土法门,看人家总是另眼相看。
学净土法门的人要有包容心,要善巧方便。
杂修的能够来修行,已经很难得,要随喜赞叹;自己专修,心中很满足就可以。
别人不理解这个法,没有接近这个法,不了解,那是他因缘不成熟。
我们跟周边这些杂修的,甚至不修学的,或者其他圣道门的道场,要处理好关系,讲话做事要注意善巧方便,既要守护自己的家风,也要维护别人的道场,不能去破坏人家。
不然专修的人很容易让人误解,人家会说专修的人对其他法门不尊重。
学其他法门的道场可以不去,不往来,但是要尊重对方,人家学的也是佛法,圣道门是佛所讲,杂行也是佛所讲,都是佛法里面的一种修学方法。
很多专修的人都是从圣道门、从杂行中走过来的,也都理解这其中的艰难,所以自己要安心念佛。但是其他人还没走过来,还在道路上,还在寻找,我们要把专修的道场建设好给他看,让他看到这个专修的道场越来越好,专修的人越来越多,往生的事实越来越多,他看到希望了,就会自动地回心转意了。
我们不要去看他这个人怎么样,不要把眼光总是用来看别人,要多看自己,要把自己这个道场、自己这个家看好。
我们专修念佛的人,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把念佛的风气树立出来,自自然然就能够影响他人了。
净土法门是靠阿弥陀佛无量光明去影响、度化众生,我们个人不需要太操心,人家愿意就走进来了。像大海从来不考虑黄河、长江会不会流到我的大海来,愿意来的自然就来了,不愿意来的就不来。
大海能包容一切,不强求一切。
学净土法门的人,要能够包容,能够理解他人,不强求他人,随每个人的因缘,因缘成熟的人早往生西方。
如《阿弥陀经》所说:“若已愿,若今愿,若当愿;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每个人的缘分不同,遇到净土法门有早有晚。
因此,处理这些不同的关系,要注意善巧方便,要学会尊重对方,尊重别人。
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是佛要救度的对象,我们先要尊重他,即使他杂修也赞叹他:“哎呀,你真不错,你修行很好,你每天读经做功德,诸佛欢喜”,然后善巧地说:“我这里有本书你有空可以看一看,你喜欢可以拿去。”
这样善巧方便,在赞叹对方的同时,可以把净土的经典、法宝给他去看一看,了解一下。
善巧方便不是没有原则,而是要把关系处理好,大家和谐!自身内部团体要和谐,与周围的关系也要和谐。
现在国家也在提倡社会和谐,“和谐”这个说法是来自佛门的,比如“六和敬”就是专讲和谐的。
在一切和谐的因缘中,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最和谐的,没有哪个人在佛光里面争争吵吵的。
你看极乐世界从来听不到是非,从来听不到高下对错,大家彼此赞叹。你看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又到十方诸佛的国土那里去顶礼供养十方诸佛,然后又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每个人都是自在的,彼此之间没有是非,没有人我,没有高下,和谐至极!他不会说这个佛那个佛、这个众生那个众生如何如何,大家彼此都去供养一切诸佛,都关心一切众生。
学净土法门可以把极乐世界这些功德利益借用一点,在现实生活当中运用起来,能够包容对方,能够关心别人,赞叹对方。
在善巧方便地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修学。
人家不理解我们,自己理解自己就可以了,阿弥陀佛理解我们就可以了。别人误解我们,阿弥陀佛不会误解我们。别人对这个法门有偏见,甚至有些负面的看法,那我们学这个法门的人自己要相信,要坚持,即使只有我一个人念佛,都要坚持下去。
法然上人讲了一句话:即使十个人有九个人都怀疑临终不能往生,他都相信临终能往生。
这就是给我们树立榜样!
我们不要担心专修的人好像不如杂修的人多,念佛道场好像不如其他道场兴旺。不要去看这个外表,我们要看内心,对佛有信心,哪怕一个人也要往生西方。
纵然是孤单一人地往生西方,但是到极乐世界一看:哎呀,极乐世界莲花太多了,“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应有尽有!
这就是外在上要善巧方便,内在上要坚持原则,大体上就是外圆内方,外在上要圆融一点,内在则要方正一点,方方正正的,规规矩矩的,专修念佛。
善导大师讲五种正行、一向专念,我们要依此来建设好自己的团队,这是我们内在首先要做的事。把自己的家风做好,让有缘的人一进来就有法可循,有据可遵。
如果内在没有建设好,人家来了之后学什么呢?不知道。比如有些念佛堂如果建设不好,念佛的风气没有形成,教理没有学习,人家来看也看不到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先把内在该建设的要建设起来,该念佛的要把念佛的仪轨、方式确定下来,每天坚持念佛,然后学习的地方、时间要有安排,把教理学习坚持下来。
有理论指导,有念佛实践,还有助念、弘法等工作,那么内部坚持了,道风树立起来,内在的东西就有了。
自己内部作好了,人家不往来,没关系,我们尊重对方,不去说人家的是非长短,和周围的关系保持融洽,这是作为一个团体维持道场要有的心量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