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这本书由吴军著作,详细讲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为十五章,每一章都围绕信息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关键人物展开,展示了信息时代的底层逻辑和信息技术的本质。
吴军:“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风险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吴军博士既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又兼具丰富的中美高科技企业工作及投资经验。著有《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见识》《态度》《格局》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内的国家级图书大奖。
以下是对每一章内容的总结:
第一章:因丧妻之痛而发明电报的画家
本章讲述了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码的故事。莫尔斯原本是一位画家,因丧妻之痛投身于电报的发明。作者通过莫尔斯的故事,展示了电报作为近代通信技术的开端,以及它与信息编码技术的关联。
画家莫尔斯:美国画家塞缪尔·芬利·莫尔斯因妻子去世而陷入悲痛,决定发明一种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的设备。
对信息进行编码:莫尔斯通过电报实现了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使用莫尔斯电码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开启信息科学:莫尔斯的电报系统开启了信息时代,成为信息传输的基础。
第二章:电报产业催生商业和社会新模式
这一章探讨了电报技术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促进了商业和社会的发展。
谁在为电报建设买单:电报的建设成本高昂,但新闻社和媒体为其买单,推动了电报的普及。
新的商业和生活方式的出现:电报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促进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全球化企业的诞生。
铁路与电报的结合:电报和铁路的结合解决了时间同步问题,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第三章:计算机的奠基者
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奠基者,包括巴贝奇和图灵等。作者强调了计算机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巴贝奇发明小型差分计算机: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差分计算机,尽管未能完全实现,但为后来的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用卡片记录指令和思想:巴贝奇和埃达·洛夫莱斯提出了使用卡片记录指令的思想,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奠定了基础。
悲剧英雄的错选:巴贝奇的失败在于技术路线选择错误,未能实现复杂计算功能。
第四章:来自失聪家庭的声学家
讲述了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贝尔的发明不仅改变了通信方式,也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苏格兰的聋哑人教师: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祖父是语音学教授,贝尔从小对声音和电学产生兴趣。
谁最先发明了电话:贝尔通过电流传输声音的实验,成功发明了电话。
由电话到现代通信:电话的普及改变了通信方式,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无线电通信的冰与火
本章描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可尼和特斯拉在无线电领域的贡献和竞争。
新旧大陆的第三次握手: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标志着无线电通信时代的到来。
电磁波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
进入怪圈的特斯拉:特斯拉在无线输电领域的探索未能成功,但其对电磁波的理解影响了后来的通信技术。
第六章:声光影的记录和复制
探讨了声音和图像记录技术的发展,如留声机和电影的发明,这些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让声音被留存和广播: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贝利纳改进了留声机,实现了声音的录制和播放。
用动态信息记录时间的流动:电影和摄影术的发展记录了动态信息,改变了信息记录方式。
第七章:盟军获胜的秘密武器
本章讲述了信息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特别是雷达和密码学的发展,这些技术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至暗时刻的希望之光:雷达和电话线构成的道丁系统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英国赢得了战争。
“眼观六路”的千里眼:雷达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中的信息获取方式
第八章:信息的另一面
作者分析了信息的另一面,包括谣言的传播和信息的误用,强调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李鸿章遗恨春帆楼:李鸿章在谈判中因密电码被破译而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从美国“黑室”到中国“黑室”:雅德利帮助中国破译了日本密电码,帮助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信息优势。
谣言比真相传播更快:信息泄露和谣言对社会的危害。
第九章:让成功从偶然到必然
本章讨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强调了信息科学和产业的发展规律。
符号和表意:符号学的发展和信息编码的关系。
为信息寻找数学基础:布尔代数和信息论的数学基础。
到20世纪,数学家开始习惯于用二进制的组合来表示信息了。 人们发现二进制、布尔代数和真实的世界其实有着天然的对应羌系。 比如,我们可以用1代表逻辑上的真,也可以对应于莫尔斯电码中的 杠、电路的连通、高电压等,而0则可以代表逻辑上的假,对应丁莫 尔斯电码中的点、电路的断开、低电压等。
第十章:开启信息时代的天才
介绍了克劳德·香农和艾伦·图灵等信息时代的天才,他们的理论和发明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一位天才的横空出世: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奠定了信息科学的基础。
香农与图灵的智力游戏:香农和图灵在信息科学领域的贡献。
噪声信道:通信数学模型的基础:香农提出了通信的数学模型。
我们不需要实现“与” “或” “非”三种基础的逻辑电路,只要设计出一种简单的电路来实现“与非”逻辑,就能用它作为基本模块,来搭建能够完成所有计算的各种复杂的电路。香农证明,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两种符号来表示,比如0和1。于是,所有的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从本质上讲,就是两种符号和一种简单的(与非)逻辑。至此,信息处理就有了真正的数学理论基础。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堪比几何学中的公理,在此之上才有了今天完整的信息科学。
第十一章:消除复杂世界的不确定性
本章探讨了信息论的发展,特别是香农的信息论如何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不确定性。
信息冗余和信息压缩:信息冗余和压缩技术的发展。
香农的信息论:香农的信息论奠定了信息科学的基础。
所谓信息,不过是对一些不确定性的度量。不确定性是世界固有的特性,不要试图否定它。而要消除不确定性,或者说预测事情的发展,不能靠套 用一两个经典理论,而需要大量的信息,正是在这样的方法论的指导下,人类才迈入信息时代,我们今天才会想到利用包含了大量信息的大数据来解决问题。在二战之前,衡量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最简单直 接的指标是物质和能量的总量,而今天,这一指标则进化成了信息 。
第十二章:大规模处理信息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