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吴晓波们又在准备年终秀了,2024年的商品年报已经在预售了,金九银十正在经收摊,一年就快过去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相信金九银十的人都亏钱了,期待政策放水的人都失望了。
看不见的手,手足无措;看得见的手,手起刀落,容易受伤者可能包括供需平衡者,基差分析者和统计套利者;我们还发现,今年期货实盘大赛参与者,无私奉献的境界也明显提高了。
商品市场暴裂无声,空头盛宴之下,是一些行业的万马齐喑。
“5D牛市”已成过去式,商品熊市奔袭而来
全球需求确定性放缓对于商品价格走势形成压制。悄然间,高盛高谈阔论的的“商品5D牛市”已然改口,现在这货只看涨黄金了。所谓“5D牛市”:去投资(Disinvestment)、去碳化与气候变化(Decarbonization )、对冲风险(De-risking )、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Datacenters & AI)、以及国防支出(Defense Spending),逻辑完美但事与愿违,
非农,PMI,PPI,CPI,等等,在一堆乱码的交替变幻下,
市场突然发现已经身陷熊市。
汇丰最新研报显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已于7月中旬已步入熊市周期。8月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幅走低,而黄金、天然气和部分农产品价格相对较强,市场明显继续交易衰退逻辑,前期表现强劲的有色金属全线下跌,铁矿石跌至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
而市场继续呈现不确定状态,就
美丽国而言,两党辩论在即,是“特朗普交易”,还是“哈里斯交易”,或是归结为衰退交易?超高的资金成本,叠加只投资不产出的AI,美丽国或已不再美丽。
固本培元的政策定力,和市场对宽松政策的呼唤
过去我国是增量市场,供需交替增长,现在是存量市场,过剩和内卷成为必然。
国内资产已在定价“有效需求不足”和“固本培元”政策定力,8月PMI数据除了服务业和新出口订单外几乎全面下滑,“内需淡、外需强”局势依旧,经济动能未有显著变化。生产端高频数据延续7-8月以来的弱势,以黑色系商品为代表,经历 8 月下旬短暂反弹后,再度陷入下跌通道。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有赖以新一轮货币、财政、地产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的打开,等待外围特别是美联储即将降息将提供政策操作空间。
过去我们看商品的宏观驱动,习惯看国外的热闹,欧美的衰退,日本失落三十年,地缘政治的冲突,主要担心输入性通胀等来自供应端的驱动;近年国内政策驱动和需求端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供给侧和双碳都出过大行情,我国的人口红利和超级地产周期已经到了边缘,新的国家战略定位必然影响到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顶层设计将成为发展导向的最强有力的驱动,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安全成为重点。
不轻易判断价格边界,警惕系统性风险的降临
近年的交易都明显重驱动、轻边界。如疫情时期的美油负油价事件;双碳行情中煤化工的暴走等等,极端行情中,原有的价格边界和产业利润分析都是失效的;在近期的衰退交易中,现实和预期间的价格拉扯同样超过了供需逻辑。
我们要浑身的正能量,但要满脑风险意识。不能忘了钱是自己的,更不能让金主陪你冒险。不能忘了期货市场是少数人正确,我们自己就是乌合之众。不能忘了低配的活着比挣钱重要,允许自己愚蠢而不是犯错。看不清楚所谓宏观,就采用去宏观化策略。商品走熊并不可怕,内忧外患之下,我们仍要警惕系统性风险的再次降临。
商品价格已经反映利空,静候市场启稳反弹信号
当前商品经过持续下跌,利空云集即已情绪释放,客观上有给予产业喘息的需求。我们细看下市场的交易逻辑。1、不可否认市场正交易国内需求的进一步走弱。2、市场担心全球经济的硬着陆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所以,我们要继续关注内外货币政策共振、我国财政发力节奏、内需消费可能有新的刺激政策和稳地产政策效果,关注PPI和制造业PMI的修复,以及政策落地的节奏。继续关注美国降息的节奏,俄乌、中东等地缘冲突,及欧美、新兴经济体各项经济数据尤其是PMI的表现。
一旦宏观企稳因素呈现,商品将有望企稳回升。因此,追杀需要寻找估值高一些、肉多一些的商品,寻找补跌的可能;而捕捉反弹,需要寻找价格锚定更扎实的品种寻找反弹的驱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时代的最强音是什么?市场中最粗大的逻辑是什么?
也许市场过多担忧了当下衰退的风险;
但大周期的衰退又是注定要面对的。
很可能市场在近期再次给出选择题,是抢反弹,还是反弹空。
文章回顾:
商品投研的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基本面逻辑交易?
商品投资中的钟摆回归交易
甲醇市场逻辑速写
能化板块的估值之锚和利润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