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经了多次变革,却未能将人们从最辛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但不久后,中国的农业即将变天。
种粮食,也能赚钱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一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难理解,不论怎么发展,中国绝对需要农民种粮食,尽管放心种,而且适度规模化地种。
从结构调整中找机会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调整。总体来说,
下面这几个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1.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
2.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产基地化;
3.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
4.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
5.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农产品必须标准化,品牌化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这既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也需要品牌化的发展。
化肥农药将会越用越少
今后的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生物导弹之类的新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召开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视频会议中表示:要把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等,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据韩长赋表示:到“十二五”末,我国已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层级架构完整,涵盖科研、教学、推广的农林科技体系,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产业和学科覆盖面均为全球之最。
“十三五”要坚持不懈加大农林科技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1.农业气象站
农业气象站是针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测及灾害监控预警而设计的一款农作物气象检测系统,可用于测量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降雨量等多个要素。
2.农业GPS
现代农业越来越机械化,比如利用无人机喷洒农业,这就需要农业GPS。利用GPS技术,配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做到监测农作物产量分布、 土壤成分和性质分布、做到合理施肥、播种和喷洒农药,节约费用、降低成本、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的目的。
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
4.VR技术
虚拟现实(VR)技术是指创建一个能让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虚拟现实系统。它为人类观察自然、欣赏景观、了解实体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的情况、农作物生长的虚拟、农业自然灾害的虚拟现实、土地中残留农药迁移的模拟等。
农业大数据
2016年,《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正式印发。据了解,《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农业补贴可能不再“无理由”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