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仰观阁
一只接地气的宏观研究猿,致力于宏观金融和大宗产业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垂直起降,无外露 ... ·  4 小时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说说我的家乡佳木斯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说说我的家乡佳木斯 ·  2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许勤看望慰问负责亚冬会安全保障工作人员 ·  3 天前  
新闻夜航  ·  不低于50万奖励!知名集团出手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仰观阁

区域经济专题之一:京津冀

仰观阁  · 公众号  ·  · 2018-03-15 16:33

正文

本文写于2月26日,由于最近个人事务较多,疏于发文,请大家海涵。


上周四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会议要求要深化规划内容和完善规划体系,尽快研究提出支持雄安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措施,适时启动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周日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把新区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始建设;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要提出一批改革开放新举措;要适时启动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要研究制定新区建设投融资方案,继续抓好房地产、产业、人口等管控工作,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最新政策动态,总体来看,新区建设仍处于规划和政策研究阶段,但很快将会启动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目前铁路建设已启动。自去年初提出建设雄安新区以来,已有将近一年时间,如何理解雄安新区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如何理解雄安在京津冀乃至北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判断未来宏观经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是以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应的经济增长重心在东部沿海地区,曾经所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思想,一方面使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的区域经济不平衡情况。2008年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经济金融危机,自身陷入了长期经济衰退中,同时也使得我国以出口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2010年以后,中国GDP增速持续下滑,中西部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地区,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成为稳住宏观经济增长的破局之法,于是,发展重心由沿海转向内陆,经济拉动方式由出口转向内需迫在眉睫。

中国区域增长的不平衡问题,首先表现在各大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的不平衡;其次表现在一些经济增长极的内部不平衡,比如京津冀内部协同问题,比如广东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不平衡问题。从主要区域增长极来看,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是主要的7大经济区域,在这里面,以京津冀为主的华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多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一直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不仅如此,京津冀内部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所以说京津冀的不平衡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从GDP总值来看,2017年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区的GDP总值加起来仅为8.25万亿元,广东省的GDP为8.98万亿,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的GDP为16.78万亿元,京津冀地区GDP总值不仅达不到长三角地区的一半,而且甚至没有广东省一个省份多;从人均GDP的情况来看,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一和第三名,分别为11.8和11.5万,但河北人均GDP仅有4.3万,连北京和天津的一半都达不到,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是第二、第四和第五名,数额较为接近,反映区域内部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广东则是第七名。

京津冀的这种经济情况反映了该地区发展不仅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且区域内部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也是极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地区未能形成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从2017年的增长情况来看,北京、河北和天津的GDP增速分别为6.7%、6.7%和3.6%,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速,不仅如此,天津的经济增速是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甘肃省。

表1、全国各省份GDP总值和人均GDP情况


图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速情况

二、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差别较大,北京的产业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而河北则是钢铁大省,属于重化工业省份,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京津冀的产业联系不紧密,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其实是相互独立的经济体系,京津冀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难以通过自主的产业协同和联系解决。

第二是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建设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形成网络化连接、城市间路网密度偏低,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实际上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并不是很便利,这无形中也加大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本。

第三是全国的优质公共服务,诸如医疗、教育和行政资源大量集中在北京,导致京津冀地区的生产要素过度在北京集中,这一方面造成了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差距,导致京津冀的畸形发展。

从北京的情况来看,由于大量的高端产业聚集在北京,那么也带来了大量的低端服务业需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服务业市场,因此,疏解首都的非核心功能,应当不仅仅是一些所谓的低端产业,因为大量诸如餐饮、出行和快递等低端服务业是伴随高端产业而生,因此疏解低端产业的同时也需要疏解部分高端产业,引导要素流入河北地区,这才有助于真正解决北京的问题。

第四由于河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因此在去产能和环保的大背景下, 一方面原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另一方面对北京的产业承接进度较慢,所以跟其他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开,京津冀地区成为了全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薄弱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提出在河北雄安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并指出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知道,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1980年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和1992年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雄安新区提到与深圳和浦东相当的战略高度,很明显已经是把它作为未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

三、雄安新区建设所包含的五个主要问题

第一是顶层设计和功能定位问题。雄安新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也是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动机”之一。建设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目标包括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京津冀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为城市发展提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等。

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在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区发展要求,同时也要根据疏解功能有针对性地优化新区规划空间布局。要增强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通俗来讲,就是利用雄安地区的优越交通地理条件和尚未开发的低成本优势,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流入,从而疏解首都功能、拉动河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