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官宣:限时免费福利|2019年武汉小升初指导手册送 送 送!
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他(她)在学校被打了,你会告诉他(她)怎么处理?你会让他(她)打回去吗?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CCTV《开讲啦》节目被问及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
:
“肯定会啊!”
李玫瑾教授还拿自己孙女举例,
有个小男孩喜欢他的孙女,但不懂表达喜欢的方式,会把她抱起来扔到地上。
李教授告诉孙女,如果下次小男孩这样,你就揪住他的耳朵,往两边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接着,李教授谈到校园暴力问题,她说“这其实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小学后期到中学这段时间,是青春期孩子暴力行为的高发期。
李玫瑾教授说到:
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地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不仅是大人,小孩更是如此:
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是丧失了底线。
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中也给家长们支了招:
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
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绝不能以大欺小。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如果孩子从来不锻炼,没有强壮的体格,轻易能被推倒,下次别人还会推他,好玩呀。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453213:想教育孩子忍气吞声的,自己回家教自己孩子去,别来祸害别人的孩子。这种懵懂的孩子,不给他一个你不好欺负的印象能天天压着你打!
@别跟酒要茶香:我儿子上幼儿园就教他,被打就打回去,到现在一年级了,练的很棒。人不招你,你要做一个好孩子,若是招你就不饶他,不然长大是弱者。
@点一下我:一定要打回去!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插手就会被说不平等,以大欺小。那小孩子就自己解决,但先找茬先动手的就是过错方。被欺负的一方小孩有权自卫的同时反击!
有家长认为:" 不打回去为好,能承受委屈才能成大器,教育孩子怎么避免被打、见机行事为宜。"
也有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化解矛盾。"
孩子处在受教育阶段,跟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是难免的。关健看孩子的认错态度,以及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只要家长不是一味地袒护自己孩子,而是替孩子道歉,并教育孩子以后不能再打人,说不定两个孩子还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呢。"
" 应当教育孩子,有区分地对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 打不打回去 "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对立,应分清具体情况。打人的小孩有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有可能是有针对的,也有可能是没有针对的 ……
很多情况下,孩子被打可能只是偶然情况,因为失误或玩笑过头,殷飞认为,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包容。而面对有针对的、故意欺凌,殷飞认为应该反抗。而反抗形式有很多种,除了打回去,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帮助,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至于《开讲啦》中李玫瑾建议 " 打回去
",殷飞认为,这是在特定事例情境下的建议,而不是一概而论。
另外,殷飞还认为,孩子在学校被打,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两个小孩能解决的,要依靠学校成立心理评估与援助系统,整体地解决问题。" 被打的孩子很可怜,其实有时候,打人的孩子也很可怜。有的孩子习惯性地打人,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偏差,很可能是特殊家庭成长环境导致。对于这种孩子,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应该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并且给予适当的帮助。"
孩子被攻击时下意识退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父母在平时的引导中,可以多传递自我权利的意识,比如告诉他:
玩具是你的,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
身体是你的,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
只有让孩子先懂得认知权利的界限,他才能学习如何维权。
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言语,也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不好惹」。
比如:
住手!不许你这样!这是我的玩具!
你走开!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
说不利索的时候,尖叫或吼两声也可以的。
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适时出手地反击是可以被允许的,但要「打得过才行」,最推荐的反击行为,就是——推。
推打人的孩子,让他停止攻击行为。
当然,逃跑也是英雄,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还击时,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分寸,哪些地方不能打;当孩子不还手时,我们需要了解他不还手的原因。不要觉得他吃亏了没用,而是接纳他的情绪。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因为这种共情会让孩子更有底气。而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会慢慢衍生出自己的气场:我不爱动手,并不代表我就会被随意欺负。就算你比我强,我也不怕你!
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受伤。
有效停止被欺负的行为除了反击外,借助外力帮忙也是很有用的。
你可以教孩子及时求助老师或父母,甚至或者对方孩子的家长,这个时候,能顺畅地表达就很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或是你有好的解决办法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探讨
想第一时间获取
最新小升初升学资讯
、
学习资料下载
?
按照下图操作只需简单四步即可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群须知:
1、请家长们在加群的时候
备注孩子的学校、年级和姓名等信息
,切勿重复加多个群,片区群最多只能加两个群,资源都是共享的哦!
2、需要进小升初
微信片区群
的家长加莹莹微信
Mimu599
,备注要加的片区群,
例如“
江汉
”,
邀请你进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