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杭子牙
犀利的观察者,中肯的评论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杭子牙

《经济学人》这样总结哈里斯的中国政策

杭子牙  · 公众号  ·  · 2024-10-31 09:11

正文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拜登、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认为,哈里斯对华立场主要体现在她对台湾的态度,主张回到拜登执政前的“战略模糊”状态;而特朗普处理此类对华议题更强调“疯狂”。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一直遵循拜登总统的外交政策。但两人至少在一个重要领域存在些许分歧:美国对华关系。从哈里斯就对华关系有限的表态来看,她似乎没有拜登那么“鹰派”,不愿意将中国视为美国潜在或实际的“敌人”。如果当选,她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保持对话。和特朗普不同,哈里斯对贸易战不感兴趣。这些印象进一步被(她的)一位高级顾问向《经济学人》印证:“冲突不会迫在眉睫。我们的工作是确保它不会迫在眉睫。”

这种姿态最明显的证据体现在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中国誓言在必要时“武统”。拜登总统任期内曾四次表示,如果中国“武统”,美国将“保卫台湾”。但本月,当哈里斯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采访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她并没有重复拜登的这一承诺,而是说:“我不会陷入假设性问题。”(I’m not going to get into hypotheticals.)


10月30日,哈里斯在白宫后方的椭圆形草坪上发表竞选“总结陈词”称,特朗普将“带着一份敌人名单”重返白宫,而她将“带着一份待办事项清单”走进白宫。

哈里斯有意恢复拜登上任前的“战略模糊”政策,即美国不会表态是否会干预两岸冲突。在台海局势紧张加剧之际,美国政客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仔细解析,哈里斯的这种表现是一个惊人的变化。这也与特朗普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朗普有时暗示台湾不值得协防,有时又暗示他会向中国发出威胁,以惩罚性关税来阻止“武统”。特朗普会威胁动用武力吗?特朗普对《华尔街日报》回答说:“我不需要,因为中国尊重我,知道我很疯狂。”

在“不疯狂”的世界里,“战略模糊”已融入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TRA)。美国国会于1979获得通过,要求美国向台湾提供自我防卫的武器(哈里斯已承诺这样做),让台湾保持抵抗“武统”的实力。哈里斯的助手说,哈里斯不置可否的立场符合TRA。言外之意是拜登总统“偏轨”。哈里斯副总统可能想消除中方的顾虑,美国不会推动战争。危险在于,中方可能会将此视为美国决心的弱化。

哈里斯接受CBS采访时还提供的另一个暗示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当被问及哪个国家是美国最大对手时,她提到了伊朗。她说伊朗“手上沾满了美国人的鲜血”。但华盛顿的大多数政客可能会提到中国。拜登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确定为“唯一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并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才实现这一目标的竞争对手。”

也许哈里斯之所以首先想到伊朗,是因为它刚刚向以色列发射了180多枚弹道导弹。她的顾问坚称副总统哈里斯对中国的认知是“清醒的”(clear-eyed),并指出她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言论,当时哈里斯誓言要确保“美国而不是中国赢得21世纪的竞争;我们要强化而不是放弃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此外,她担任副总统期间的大部分外交政策经验都是在与那些对中国行为感到警惕的亚洲盟友打交道。

尽管哈里斯和她身边人员的言论大多与当前拜登政府政策一致,但语气比拜登或特朗普都要“更温和”。哈里斯可能会谈论对华竞争,但不会谈论对华“威慑”。她说:“我们必须能够竞争并获胜。我们不应该寻求冲突。”她强调需要和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她对中国的唯一“警告”是,正如她的助手所说,如果中国大陆武统台湾,“将带来真正的经济后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