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我们爱历史(ID:his-tory),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ixiaohua111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 张嵚
编辑 | 陈卓 美编 | 李秋杰
导读: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从征战天下到坐拥天下,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可谓是劳苦功高。而同样非常努力,勤勤恳恳的崇祯,却最后把整个国家都给弄没了,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明末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执政生涯各种悲催,唯独一大优良品质,公认可与明太祖朱元璋媲美——刻苦努力!
明太祖朱元璋的刻苦努力,史上无比出名,从打天下到坐天下,都是起早贪黑忙,三个世纪后的崇祯帝,却也不遑多让,一生累死累活,扛到穿补丁龙袍上吊,死对头李自成,都看的叹息连连,后世奋斗青年,更是情怀泛滥:明明像崇祯一样刻苦努力,为什么就不能成功?
但如果泛起情怀之前,没弄明白一个物理学区别,人生妥妥就坑了:有用功和无用功。
人生努力,正如这物理学含义,起效果的有用功,正如工作狂人朱元璋,狂飙突进每一步,都是江山伟业一大步。原地踏步的无用功,乍一看态度样貌,与激情澎湃的有用功,简直各种像,但累死累活到最后,就是筋疲力尽后上了吊。不信就瞧崇祯帝,人生里好些极像朱元璋的光辉事迹,何止原地踏步?简直把大明江山坑太苦。
叹息崇祯的命运,不如警惕他的坑。
要论崇祯帝最像明太祖的事儿,首当其冲,就是批奏折。
这个历代帝王们的常规工作,两位大明天子,都是开启疯狂模式。以《明实录》的统计,朱元璋自从登基后,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件奏折,处理近五百件国事,以至于有时每天四更天就起床,有时候忙到抓狂,好些事来不及处理,只能写成小纸条贴袖子里。以至于讲话时不留神,小纸片都在袖子里飞出来。恐怖工作强度,堪称明清两朝帝王标杆!
而崇祯帝在这个行业的工作量,却堪称明代最追近朱元璋的一位,同样是每天凌晨起床,哪怕每篇奏折,全是水深火热的糟心国事,照样甩开膀子加班加点,再苦再难也狠命拼。别管奏折上是八旗军破关南下,还是李自成战旗漫天,多么恐怖的场面,都是冷静下指示。勤劳加扛压的能力,历代帝王里,都是绝对高水准!
但同是如此勤劳刻苦,为何朱元璋可以把开国满目疮痍的大明朝,在疯狂工作中治得加速运转,焕然一片洪武盛世的场面,反观崇祯帝,却是越淡定忙碌,越是糟烂加速度,直到烂得不可救药。朱元璋的一桩小事,就是生动答案!
话说朱元璋批阅奏折时,一次批到大臣茹太素的奏疏,明明五百字可以说清的事,茹太素大人足足说了五万字,气的朱元璋拍案大怒,直接把茹太素拖来一通暴打,打完后又好生抚慰:你说的事情照办,但是你写这么多字,朕如何受得了?一番打顿板子揉三揉,彻底奠定了大明官场好风气:说话办事有一说一,绝不扯闲篇。
其实同样的烦恼,崇祯也遇到过,晚明的官场政风,早已到人浮于事的阶段,奏折上浮夸糊弄成了常事,闹的崇祯也有抓狂的时候,可比起朱元璋的大动静,抓狂的崇祯却耍小聪明,经常批奏折时,故意选几个大臣奏折里的错别字,然后借题发挥,把写错字的大臣一顿批。得意的崇祯认为,如此一来,大臣们连错字都不敢写,必然小心翼翼做事。
可崇祯哪里想的到,如此一来的后果,就是大臣们的奏折,越发的务虚,以前是云山雾罩,这以后只求四平八稳,甚至各种报喜不报忧,每天只求自己读的舒服的崇祯,也就好比被蒙上了眼睛,越忙活越抓瞎,等到北京城破后上了吊,李自成翻一堆遗留奏折,还是忍不住大骂:成天批阅这种东西,不亡国才怪!这道理,崇祯都不如没文化的李自成懂。
乍一看,这是个技术问题,但根上说,朱元璋打茹太素,为的是说事,崇祯挑错别字,先是为了自己读着舒服,说到底,还是个态度问题!
朱元璋能够从草根变皇帝,一大成功经验,就是爱学习。别看从小家里穷,也没读几天书,但从踏上元末战场起,学业就从没落下,除了逮着机会就读书,甚至还专门开办“日讲”课堂,邀请李善长刘基宋濂等谋士,每天到点给自己讲课,各种历史经验全都如饥似渴学,他从一方军阀到统一天下的人生路,就是这么学出来的。
而比起苦出身的朱元璋,崇祯皇帝从小的教育条件,就是无比优越,身为锦衣玉食的皇子,从小就治学认真,学问水平十分高,他在位期间写的相关诗词,后世都公认高水准。学习态度也是无比旺盛,对朱元璋的这条成功经验,从登基起就坚决继承,别看每天批奏折批到抓狂,课业也绝不落。特意重启了荒废多年的“日讲”,在位的十七年,天天都要听讲,学习热情无比高涨!
但两者的差别,就在一事:学习内容。
朱元璋的“日讲”,每天内容千差万别,但目标却从来一致:得天下。以刘基的评价,朱元璋拥有和刘邦相似的悟性,哪怕一条看似不相关的历史讲课,他都能立刻从中悟出道理,迅速做出决断并执行,每一次隆重的“日讲”课,经常在朱元璋的突然发令中打断,大明王朝的事业,却因此不断被打强心针。
而到了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的“日讲”,又多了一个重要内容:研讨!大明开国千头万绪,国家残破的掉渣,和北元的战争也在打,多如牛毛的国务,正是在日讲中消化,朝会上难以决断的问题,经过“日讲”时的观点碰撞,经常豁然开朗。
但放在崇祯面前,情况却恰恰掉个,比起朱元璋选拔的能力卓越的讲官,崇祯选来日讲的,却多是饱读诗书的老学究,或是功于心计的政客,每次的日讲,早期是务虚扯皮,后期更成了拍马屁,明明外面水深火热,日讲上一群官员,却在争相歌功颂德。如果说朱元璋时代的日讲,是前行的指示灯,对于崇祯来说,这早变成了避风港。
可是此时大明朝,岂是逃避的时候?逃避的崇祯,也就把表面的勤政,变成别样的偷懒,直到明朝灭亡!
在后人眼里,朱元璋和崇祯最像的一条,莫过于铁腕作风!
朱元璋在这件事上,出名的血雨腥风,登基的早期,面对的是一个“往往蹈胡元之弊”的腐败官场,却是厚积薄发,先不慌不忙编律令,时机成熟后就出重拳,一下把整个官场砸的血雨腥风,在位三十年间,先后四次血雨腥风大案,成千上万官员落马,以举国贪官污吏的哀嚎,换来“吏治澄清者百余年”的大明盛世强国!壮士断腕的豪气,引来无数神往!
崇祯皇帝也格外神往,在登基早期狠治魏忠贤时,就曾下果断重手,一番软硬兼施,把权倾天下的魏忠贤轻松送上上吊路,然后在位十七年,隔三差五下狠手,六部尚书和内阁大臣,常见一茬茬换,地方的巡抚论罪处死的更有好些位,恨不得使尽浑身解数,把大明满朝贪官污吏全整光。
但一番狠拼硬打,却落得官员们集体吃里扒外,临终留下“诸臣误我”的遗言悲戚戚上吊,尸骨还没下葬,北京城里的大小高官,更是组团跑到李自成处求叛变!
如此状况,后世好些仁人志士,说起来就摇头叹气,大骂明朝官员无耻,但最值得摇头叹气的,却是崇祯皇帝的眼光。再强的整顿手腕,眼光跑了偏,一切都是空谈!
崇祯临终的时候,一直哀叹“诸臣误我”,仿佛满朝就没有好人,可这满朝误他的臣子,绝大多数不是他自己提拔的?比如被他引为股肱大臣的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都是他破格提拔任用,最后他蹬腿上吊,二人就慌不迭的跑去找李自成投降,尤其无耻的魏藻德,当着李自成的面大骂崇祯,气的李自成都听不下去,叫刘宗敏结结实实给他几个耳刮子!
但是崇祯更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他总认为在“误”他的臣子,比如绞杀农民军有功的卢象昇,被他瞎指挥抽空了兵马,壮烈战死在巨鹿。等于是崇祯帝亲手帮助李自成,灭掉了战场上最强劲的对手。
还有活捉了高迎祥的孙传庭,刚活捉完孙传庭,就被崇祯气的耳朵都聋了,还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牢狱,好不容易重新出来带兵,又被崇祯瞎指挥,硬逼着提前出战,落得全军覆没。
如果说朱元璋杀功臣,还被吐槽为卸磨杀驴,那么崇祯就开启了一种最傻的模式:磨还没拉完,驴杀了!
这种傻事办过后,没人拉磨的大明朝,当然也就彻底歇菜,江山白白送人。
(全文完。与管理智慧总编交朋友,分享你的管理心得,请添加微信:glzh-zhangxw)
千禾会——管理智慧倾力打造的国内首家专注于社区研究和实践的组织。独家研发课程内容,最新一线社区实战案例+理论解读定期上线。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那就快来千禾会,和50多位实践专家、超过1500名行业精英一起,把握社区这一发展大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千禾会详情,成为社区实践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