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情商高的人,会有这5大说话习惯,很厉害! ·  4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情侣亲密关系对照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别高估自己1年的成就,却低估自己10年的发展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20-12-08 17:00

正文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标题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别高估自己1年的成就,却低估自己10年的发展

作者:艾菲的理想

来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引发焦虑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着急」 - 急着想要达成目标。


可是,越是急着达成目标,目标往往越难实现;越着急就越失望,越失望就越焦虑。


于是就形成了焦虑的习惯 - 每周总有那么一两天是在焦虑中度过的。


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做个「长期主义者」。


说起来,这个解药并不复杂。然而它难就难在即便告诉了你,你也还是做不到。


譬如我,虽然对此已有深入了解,可某些时候,依旧无法改变想要「快速成功」的念头与欲望,也很难阻挡各种各样诱惑的来袭。


而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跟我一样,想要有所成就、创造价值,那么这篇文章就是非读不可。


在说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与之相对的「短线思维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01 

三种典型的「短线思维者」


有三种非常典型的「短线思维者」,分别是:机会主义者、速成主义者以及犹豫的人。


1、机会主义者 


什么样的人是「机会主义者」? 


它说的是那些一看到市场上的某个发财机会,就想大捞一笔、捞完就走的人。他们想要的是跳过「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直接就能收获花朵与果实的人生;或者说,他们想要的是快速的,不必花费力气就能实现的「财富自由」。 


我周围就有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不论什么「风」来了,他都要掺和一下。房价上涨时,他买房子,比特币上涨时,他买比特币,P2P火爆时,他买P2P。但不论哪一种投资方式,他其实从未真正搞懂过。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没实现想要获得的财富。 


2、速成主义者


坦白的说,很多年前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速成主义者,总是想要更快实现升职加薪的目标,让家人过上我所期待的生活。那时的我,总是心急火燎,却忘记了真正应该关注的事。 


太想成功,是因为没有想过其实一生是足够长的,所以路应该一步一步的走,馒头应该一口一口的吃。如果想要几步走完马拉松,或是一口吃个胖子,必然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极为严重的挫折。 


后来回首,自然早已明白其中缘由 - 没有长期主义的信念,但又很想成功,所以就会急功近利,总是处于焦虑之中。 


那么,焦虑又会带来什么呢? 


焦虑会让一个人产生对自己、对周围环境、对老板的不满,于是就很难沉下心去学习和成长,于是也就很难做到十分投入的工作,甚至会产生非常多的抱怨。而工作上的缺乏投入、对老板和环境的抱怨,又会给想要获得的短期成功带来更大的阻力,最后短期成功便愈发变得遥遥无期,而这种遥遥无期的感觉只会更进一步的加剧我们的焦虑。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朝着「快速崩溃」而去的增强回路。 


持续演变下去,最后的你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严重抱怨者」。 


既无法在自己预想的时间内达成想要的目标,同时又放弃不了这个目标,于是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抱怨上。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养成了严重抱怨的坏习惯,最终成为了一个被老板和同事贴上「爱抱怨」标签的人。 


3、犹豫的人


什么是「犹豫的人」? 


这类人其实有点像:想要上船前往某处,但又担心船可能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就一脚踩在船上,一脚踩在码头的地上,一直「凑活着」、「等待着」、「不确定活着」的人。


这类人既无法彻底放弃想要到达的地方,又无法下定决心走上船去,于是就这么一直犹豫着。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未来都不具有100%的确定性。所有未来只有在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变成「现在」的时候,才有100%的确定性。


既然不存在,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去实现 - 那就是创造。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绝非易事,很多人正是因为把它想得太过简单,没有抱持「长期主义」的信念,认为它应该立刻出现,所以在「想要实现未来」与「无法立刻实现」之间最终走向了旷日持久的「犹豫」。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有的人在工作上是「犹豫的人」,于是他们在工作时很难真正投入,他们总是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加薪的许诺,也许是升职的可能,但在获取这些许诺与强大可能之前,他们难以真正投入。 


有的人在爱情上是「犹豫的人」,因为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与亲密关系,于是畏手畏脚,不敢去爱,或者是就算爱了也很难完全投入,爱的非常「犹豫」。 


有些人干脆就是人生的「犹豫主义者」,他们无法活在当下,他们总是活在对于未来100%确定性的期待里,活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与焦虑中。


这些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后果一:无法全情投入当下、感受当下、享受当下。


后果二:无法真正有效的创造未来。


以上三种就是最为普遍的「短线思维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而不论哪一种,都会给我们带来人生成就的阻碍,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 




  02 

三种典型的长期主义者


在说如何成为「长期主义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非常典型的长期主义者,以及长期主义究竟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1、金钱投资的长期主义


据说,有一次Airbnb的CEO 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 CEO 贝佐斯坐下来聊天,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偶像巴菲特。


于是,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有种脑袋被击中的感觉。


的确,当我们在给自己的投资设立期限时,有谁不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当天收益的具体数值,又有谁不是希望在自己30、40岁时就已赚到了足够多的钱?


但其实,即使是股神巴菲特,99.8%的资产也是在他50岁后赚到的。



同样,即便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而它的股票从上市时到现在已经涨了1000倍。可如果能有机会在它上市之初,也就是1997年时就购买这只股票,我们也很难一直将它握到现在而不卖掉。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价格并不是线性上涨的,而是在跌跌撞撞、起起落落后才上涨到今天的价格的,其间也曾有超过99%跌幅的时候。从上市到现在一共22年,而股价的极速上涨其实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试问,就算当初你在1997年买进了它的股票,你真会一直握住它从此不卖吗?



相信99.99%的答案都是「做不到」,我也一样。所以,99.99%的人,即使知道了「巴菲特」的致富秘密,也不可能成为「巴菲特」。 


这就是「长期主义」对于投资理财的重大意义。


2、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


在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上,有一个人一直在激励着我。


他就是约瑟夫·坎贝尔。


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由此引发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公司破产,工厂倒闭,农场破产。


在这场异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约瑟夫·坎贝尔也没能找到工作。原本,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他,却因为觉得单一学科会让人变得平庸,于是拒绝了。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隐居到了森林里。 


在森林里,他一待就是五年,这是五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钱的日子。如果换作一般人,待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面对没有盼头的生活,与严重匮乏的物质,一定会有万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贝尔却不一样。 


他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作息时间,他说:「在没有工作或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自己找到该做的事情。我把一天分为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四个小时。我只在其中三个时段看书,另外一个时段自由活动。」 


如此规律的日子一过就是5年,在这5年里,虽然穷苦,但坎贝尔的内心却无比喜悦,他每天都沉浸在学习与思考中,并最终创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神话学理论 - 英雄之旅。


经济大萧条刚一结束,坎贝尔立刻就被莎拉劳伦斯学院聘为文学教授,开始了为期38年的教书生涯。


就像他自己写的「英雄之旅」一样,5年的经济大萧条正是坎贝尔必须完成的「英雄之旅」的试炼,而此时的他已带着关于神话学的完整理论「王者归来」。他写了好几本关于神话学的著作,其中多本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其中的《千面英雄》还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书之一。


坎贝尔不但拥有众多超级粉丝,包括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书还帮很多人找到了心灵的力量。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创作《星球大战》时参照了坎贝尔的书。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他的母亲,《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罗琳,以及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他就是将「长期主义」贯彻到个人成长上的超级典范,也是我一直追随的对象。


3、事业发展的长期主义


现在我们知道亚马逊是家伟大的公司,是家有原则的公司。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亚马逊成立以来,对它的质疑声就从未间断。贝佐斯交出的短期成绩常常不如人意:尽管销售持续增长,但季报却屡屡亏损。 


创业起家的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这样回忆说:「2000年后有段时间,我在分析师会议上听到基金经理公开嘲笑他。这家伙疯了,这家公司肯定破产。」


的确,有那么几年,华尔街严重怀疑亚马逊是否真的能够生存。


换做一般人,如此巨大的压力肯定扛不住;但贝佐斯却扛住了。 


这个压力正是来自于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长期争论焦点,即「CEO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贝索斯用坚定的行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着眼于长远目标,做一个长期主义的领导者。


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1997年,亚马逊上市之初,贝佐斯就对公司股东表示:「亚马逊立志做一家有长远发展的公司。公司所做的一切决策也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非暂时的利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我们的子孙们都能够见证的伟大的公司。」 


之后,他在2011年年报中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反观现在,大多的投资人,追逐的都是快进快出的快速获益。第一年进入,第二年上市,第三年退出。于是,创业者在投资方的压力下,也就形成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与目标,从而也就丧失了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