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公元633年,程咬金大胜归来,李世民没啥可赏 ... ·  21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鸡肋 ·  昨天  
似水之流年  ·  鸡肋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不容错过的河南特产,鸡内金薄饼真的太香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四大名著里的“七夕”:没点悲剧色彩,哪儿来刻骨铭心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02 11:36

正文

赵小昭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西游记》:仙女下凡谈恋爱是个大问题


年画《牛郎织女》,作者金梅生,1980年上海人美出版社


《西游记》里虽然没有七夕的描写,但是,跟七夕相关的两个神话故事:董永和七仙女、牛郎和织女的套路,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游记》里构建的天庭价值观上。



《西游记》里,玉帝和王母两口子对神仙谈恋爱,特别是跟凡人谈是极端反感、强烈反对的。


起因是玉帝的妹子与凡人相恋还生了孩子这段“天庭丑闻”,二郎神杨戬就是这段仙凡恋的结果。


当杨戬去收拾孙猴子时,猴子就拿这事来打杨戬和玉帝的脸:


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女主角都是天上的“织女”。


织女并不是在天上织布的仙女,而是和杨戬他妈一样,是“皇亲国戚”,玉帝的女儿/孙女。


“织女,天女孙也。”(《史记·天官书》西汉.司马迁)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


仙女下凡谈恋爱不仅让天帝和王母头疼,凡人也跟着捉急:董 永和牛郎,娶的仙女都会织布,那谁才是七夕VIP啊?


于是在隋唐时期,引用天上的织女星有三颗一说,将“织女”细化到了“三织女”——董永与牛郎娶的就不是同一个“织女”了。


宋元时期,“董永遇仙”进一步发展,“三织女”演变为“七仙女”。


在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七仙女”被明确为董永老婆。嫁人后的七仙女十分接地气,文能织布、武能浇地。


嫁给牛郎的就是织女了。 嫁的人不同,结局也不同。


王母拿金钗划了道天河,牛郎织女只能“脉脉不得语”。


爱情一直是“关你鸟事”。于是千万只喜鹊鸟就飞来搭成桥让他们相会。


王母娘娘表示很无奈,只得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见——“七夕节”传说诞生了。


七仙女就没那么幸运了,她和董永夸了青山夸绿水,还讨论家务活的分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这一切还没来得及成为现实,玉帝就知道了。他可没王母那么好说话。


玉帝传旨:七仙女务必在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并将董永粉身碎骨。



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和孟姜女、梁祝、白蛇传一起并称为中国文学四大民间神话传说。


这四个传说有个共同点: 到了关键时刻,别指望男人能有点实实在在的的举动。


午时三刻说到就到,看着老婆哭得死去活来,董永要是个爷们就拿起锄头镰刀跟玉帝拼了!


而他是怎么做的呢?


董永先去问老槐树:“为何有人硬要把我们分开?”然后又跑去土地庙前跪着:“土地爷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


老槐树和土地爷当然是一点回应都没有了 (也不敢有)


最后,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说:“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下面把子交。”说完就跟着天使回天庭了。


董永向前追赶,他要是跟牛郎一样执着,说不定就感动了喜鹊、麻雀、乌鸦、神雕...


然鹅,他仅仅追了几步,就倒地“扑街”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国演义》:来自星星的死亡预警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是来自古人对星象的观察。


“牵牛”和“织女”是指两个星座的名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为征讨西南诸国训练水军,开凿了 工程浩大的昆明池。池修好后,汉武帝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


它给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星座或说两位星神注入了爱情主题,而且是不得圆满的那种。


“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班固《西都赋》)。


所以在三国时,牛郎织女的引用多是用来表达爱而不得之苦、求而不得之憾。


“悲彼牛女,隔于河维”(蔡邕《青衣赋》);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三国演义》贯彻并深化了这种痛苦和遗憾—— 七月七,“凤雏”庞统死于落凤坡。


图/《新三国》(下同)


书中第63回,诸葛亮说起他在荆州过七夕节,“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


现在的人,在七夕节看见流星,会觉得很浪漫,赶紧许愿!


孔明看见流星,只觉得好悲伤啊,赶紧哭:“哀哉!痛哉!”



他从星象中,已经看到了庞统的死。“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


七夕,就是庞统的死期。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他能看穿的天机,庞统当然也能。


“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 庞统选择了成全刘备,让他得到西川; 也成全自己,用死来应验自己所言。




《红楼梦》: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红楼梦》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男仙女们,一到节日就集体下凡。


书中对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都着墨颇深,但七夕节却不招待见。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时,王熙凤让她给女儿起名,一来借寿,二来贫苦人“压得住”。


刘姥姥问几时生的,凤姐说:“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生在七月初七,“日子不好”在《红楼梦》中是跨越阶层的共识。刘姥姥也认为,要取个“以毒攻毒”的名字,“巧姐”。


这名字有“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功效,“都从这‘巧’字儿来。”


“巧”字应该是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乞巧”而来。


所谓“乞巧”,就是妇女们在七月七这天拜织女,请她赐自己一点小宇宙,好做女红——纺纱织布、缝纫刺绣。


这正应了巧姐的判词:“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


后来,贾府衰落,巧姐被卖入娼门。


还好有刘姥姥的搭救,她嫁给板儿,再不是千金小姐,而是每天纺纱织布、做饭洗衣的村妇。



看似美好、浪漫的七夕,不仅和生有关、和宿命相连,暗藏凶险,而且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元宵节那天,元春回家省亲。“ 少时,(元春)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乞巧》出自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这一出戏是说唐玄宗与杨玉环在七夕这天对着牛郎织女星海誓山盟的故事。


对着星星月亮发誓的,大多数都不灵。“拱手河山讨你欢”只是说说而已,真到了江山美人只能选一样时,唐玄宗当然是选择让杨玉环去死了。


图/87版《红楼梦》(上同)


元春点戏这一段,脂砚斋的批语是: 《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杨贵妃的命运暗示了元妃的结局,元妃的命运直接影响了贾府的兴衰荣辱。


《水浒传》:死亡是爱情唯一的结局


▲图/2011电视剧《新水浒》(下同)


不像潘金莲因“三寸金莲”得名这般赤果果的情欲,潘巧云的名字是极有意境,因其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做巧云。秦观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比起《水浒传》动不动就二娘、三娘的称谓,巧云不知要唯美多少!


但是,在《水浒传》的世界里,美是一种原罪。


潘巧云在嫁给杨雄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丧偶后再找对象,条件肯定要放低,这才轮到杨雄。


“病关索”杨雄的职业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这个职业本身就不讨女人喜欢,每个月有二十天在单位值夜班,剩下十天还经常喝得烂醉。


潘巧云的欲望在杨雄这里是受到压制的, 这时,裴如海出现了


▲“巧云,你还是那么销魂!

潘巧云的生日是七月七,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这天相会。


牛郎织女一年还能有一夜情,潘巧云和裴如海却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潘巧云和裴如海的浪漫爱情,如刀尖上行走的快乐。不仅仅是欲,还有情,情和欲总是交织得难以分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在石秀的策划之下, 翠屏山血案(点击回顾) 发生了。



公元1117年11月中旬的一天,蓟州东门外20里的翠屏山,一片萧瑟,青草枯了,叶儿落了。


两名轿夫在半山腰等待他们的雇主许愿归来。


红日平西,挨不过了,不免信步寻上山来。


只见一群老鸦成团打块在古墓上。“吃得啥食啊这是?”他俩凑上前,大吃一惊,乌鸦们正在撕扯一条血乎乎的肠子。


是潘巧云的肠子,曾经的一片柔肠。

此刻,枯藤老树下,断肠人喂了昏鸦。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作者赵小昭:现居于成都,大龄未婚问题美少女。专注于一切有趣无意义之事,做浮华时代清醒的看客。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