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有相当多的重要国产片上映,今天先来说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这部影片的悬疑、铺垫和谜题很多,我们保证聊的时候不做任何剧透。
悬疑推理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不太发达的一种类型,堪称一大「痛点」。偶尔有这类电影出现,水平也往往不令人满意,原因不仅是创作难,而且这种类型影片的观众更挑剔,要求高。
2014年陈正道的《催眠大师》出来,很多人就表示看到了国产悬疑片的希望。这部影片的设定、叙事推进,到最后的反转揭秘,都完成得还不错,明显比很多让人看完一脸尴尬的悬疑片高出一档次。从这开始,我对陈正道是有一些期待的。
《催眠大师》(2014)
《记忆大师》(2017)
后来他拍了《重返20岁》,也还不错,这不是悬念片,但剧本结构仍然好。我继续等他的下一部悬疑片。
终于《记忆大师》来了,从片名我们知道,这是「大师」悬疑系列的第二部。而且「记忆」和「催眠」也算有很深的关联,它们都是某种脑科学的概念,跟心理、精神有紧密联系。换句话说,这部电影要继续玩一点智力含量。
《催眠大师》的主角是徐峥,《记忆大师》是黄渤(所以下一部会是王宝强来演?),但我们并不会在影片中有任何一秒钟联想到他们曾经的喜剧形象。
除了黄渤之外,《记忆大师》的另一位主演是段奕宏,这两年好戏特别多,几乎每个角色都很神,比如前不久刚那部《非凡任务》,他把一个毒枭演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妖里妖气的独特风格。
这两位演员,都有自带口碑和票房的能力,应该会有不少观众都是冲着两人的对手戏来的吧。
黄渤在片中饰演一位性格温和的作家,在跟徐静蕾饰演的妻子感情破裂之后,前往记忆管理机构删除对婚姻的记忆。之后又在妻子的要求下把记忆取回,但因为出了差错,他取回的记忆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一名杀人凶手的。
黄渤饰演作家江丰
于是黄渤就主动向警方报告,说可以凭借自己的模糊记忆,帮助警方抓住那个真正的凶手。
打个岔,这里其实存在一个生物学上的伦理问题,如果两人交换了记忆(大脑),那谁才是原来那个人呢?我们是靠肉体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还是靠大脑?法律上的归责是该针对罪犯的肉体还是大脑?这部影片算是支持了肉体说。
黄渤这个角色特别难演,因为影片有一个设定就是在给他出难题。
他取回记忆后,记忆将在72小时内逐渐恢复,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杀人凶手的记忆一点点在这位原本温和的作家脑中恢复,他的性格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他身上同时具备两种极端矛盾的性格,这中间的比例转化,非常难于拿捏。
更难的是要在这种矛盾性中掺杂进他对妻子(徐静蕾)的复杂情感,他在每一个新的时刻,对待妻子的态度都需要有一点点变化。黄渤的确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从纯良无害的眼神到渐渐露出凶狠坚决的目光,再到面对妻子的不解时展露的有苦难言,都表现得相当传神。
段奕宏又一次饰演刑警,但你想啊,他在《烈日灼心》不是演过一次了吗?如果是重复自己,那以这种自我要求很高的演员,怎么会接呢?
显然是完全、完全不一样啊。但因为涉及到剧透,所以先不说段奕宏这个角色了。
段奕宏饰演刑警沈汉强
再说说徐静蕾,老徐已经很久没有出演别人的电影了。现实生活中的她是位典型的独立女性,在这部电影里却要饰演一位为家庭牺牲自我和事业的妻子。据导演说,有一场戏她说这跟她太不像了,最后是喝了酒才演的,而且那场戏演得还相当不错,有人说那是她的演技巅峰,哈哈。
徐静蕾饰演妻子张代晨
片中有两个女演员只出现在倒叙中,因为它们都是黄渤记忆里的谋杀受害人。许玮甯大家比较熟悉,她曾两获金马提名,擅长演悬疑、恐怖片。不知陈正道导演是不是看了台湾那部恐怖片《红衣小女孩》才找她的。在《记忆大师》中,她饰演一名被家暴的神秘女子,出镜的时候,几乎都带伤,这个角色我的印象非常深。
许玮甯饰演神秘女子
另一位王真儿恐怕大家不太熟悉,她之前在《中国合伙人》中饰演过女二号良琴,非科班出身,这次跟许玮甯一样,也演一个被家暴的女性。
王真儿饰演李慧兰
陈正道似乎都会在悬念片中加入一些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催眠大师》说的是酒驾有害,《记忆大师》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家庭暴力和女性独立。
家暴如今是社会热点话题,现实中默而不宣的家暴非常普遍,这部影片指出,有的女人为什么长年忍受丈夫的虐待?因为她们不知道那是一种犯罪,所以首先应该唤起女性不再容忍家暴的意识。
我不知道陈导是否受到诺兰的影响。因为诺兰的电影固然因悬念设计和叙事结构而享誉影坛,但剥开这些外壳之后,内里常常是一个情感故事,不信你看《记忆碎片》《盗梦空间》,莫不如是。
《盗梦空间》(2010)
这种做法在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剧作规则里是有讲究的,一个电影归根结底要和人的基本情感发生关系,否则它没法长久留在观众的心里。国产类型片的创作,能意识到的这一点的好像还不多。
作为一部悬疑片,《记忆大师》的主要优点还是讲故事的结构,这也是陈正道这位创作者每部影片都看得出在进步的一个特质。
故事整体上是正叙的,中间穿插了黄渤六段的记忆。每一段记忆的插入都极为关键,因为它会改变故事的走向,及人物的性格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悬念生成,以及新的谜底揭晓,但它也许是中间的桥梁,也许是误导观众的歧途,不到终点之前,答案不会揭晓。尤其是几个小高潮部分的多线叙事,那可比最近热播的某剧,玩得好得多……
有人把陈正道的创作路数归类为所谓的「烧脑片」。
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类型电影名词,但意思很明了,凡是在悬念、叙事上玩弄一些手法的电影,都可以称为「烧脑片」。诺兰,尤其是早期的诺兰,便是一例。
「烧脑片」的最大优点是叙事结构复杂精妙,铺垫繁复细腻,反转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需要一刷再刷。这类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头脑风暴和解谜的快感,往往映后都会引起一大波讨论。
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到现在都不断有人做出新的解读,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烧脑」神作。
国产片里面,除了陈正道,之前的《疯狂的石头》《心迷宫》,也都因为巧妙的叙事和悬念技巧,在网上激起了大波讨论。
《心迷宫》(2014)
《记忆大师》和《疯狂的石头》《心迷宫》之类还有个地方不一样,它带了一点「软科幻」的元素。
软科幻烧脑片里的杰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拍的只是几个人围炉夜话,却纵横捭阖交代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堪称这类电影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来又有了《月球》《彗星来的那一夜》,这些都给国内的软科幻电影创作做出了榜样。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
《记忆大师》的「软科幻」元素是关于「记忆」的。
「记忆」是科幻里的一个核心概念,已经有无数经典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国外的)围绕它做文章。由于科幻不是这部影片的核心诉求,「记忆的移植」、「72小时恢复机制」,这些功能都是为剧情和悬念的展开服务的。
在本文的开头,我说悬疑片是国产电影的一个「痛点」,以前总是解决不好。而科幻片堪称另一个「痛点」,几乎没有几部像样的拍出来,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试图解决了,但没有哪一部电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国产类型电影的进步,需要一批这样的电影。
对了,《记忆大师》是明天上映,我们说得比较早,大家可能还没看过,最后挂一个网上最新出来的短视频,不知这算终极预告还是啥,有一些镜头是之前的视频里没出现过的,可以先看看。
往期
精彩内容
我们问了贾樟柯关于他新片《在清朝》的许多问题
能在大银幕上看一遍这部最伟大的华语电影,是我们等待十年的心愿
你酷爱电影原声,想成为真正的大神但找不到途径
酷爱电影原声,想成为真正的大神但找不到途径?
「本学科所有著作中最好的一本」
《在音轨上:现代电影配乐指南(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