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醒:阅读本文只需4分钟左右】
毫无疑问,精英是社会发展的领路人。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精英的智慧和付出的心血。
但是,一旦精英形成了团体,利益固化,往往就会起到很多负面的作用。比如,精英团体的价值观的固化,渐渐的就游离于社会普通阶层,使得非精英的人员就无形的矮精英阶层一等;也使得本来不属于精英的,也用尽手段,拼命贴上精英的标签,经过“化妆打扮”后,跻身于精英阶层。
后来,精英集团不得不设门槛,学历,出身,圈子……就满满的变成了门槛的条件。时间一长,社会就会撕裂。
精英阶层固化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促成精英主义。这非常可怕。事情一旦到了主义的程度,就是极端化的开始,其后果就是极端的“精英主义”。“主义”,是我们需要非常警惕的偏执。
比如说,科学好不好?科学当然好。但绝不可以到了“科学主义”的程度。比如,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恋爱,情到深处,拥抱,直到热吻……这时候,如果奉行科学主义,要做以下事情:体检,双方是否有传染病,口腔是否卫生……如果这些检查都要完成,黄花菜都凉了……
这次美国大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次全社会对精英主义的破局。美国人用行动来告诉世界,这个世界固然需要精英,但绝不能完全按照现在的“精英主义”的标准来定局。你希拉里是精英,咱川普也算另类精英吧?!
纵观历史,王阳明当时是多么的艰难,被打压,被排挤。后来因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儒家又大言不惭的把王阳明当着儒家的里的“镇教之宝”供了起来,当作招牌使用。但是,王阳明死后,儒家也从来没有奉行过一点点王阳明的思想,这简直是荒谬之极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儒家及科举形成的精英阶层,没有以儒家为主的“精英集团”对王阳明的打压,王阳明走过的路也不会如此坎坷,他的思想就能够惠泽华夏,我们的国家可能会别有洞天。
改变国家的命运需要好的制度设计,无论哪一个群体都不可以固化。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体系和环境只有不断交换能量,才能永久平衡、真正稳定。其实,他的理论用在社会政治及国家治理中,就是要求利益集团不能固化,各个集团之间不能有很高的“势垒”,要“能量交换”般的交流。“融合”是稳定的基础,这个“融合”,本质上就是,人不分尊卑,行业不分贵贱。
可惜美国这拥有良好制度的国家,已经如此强大了,有时还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究其原因,美国“精英集团”没有时时刻刻理解熵增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使得这次奉行“精英主义”的美国“精英集团”因为过度自信,违背了规律,遇到了一次彻底的瓦解。
标准要更新,体制要开放。1978年正因为改革开放,不拘一格,使得一批厂里面的技术员进入政府的管理层,吴邦国、王兆国、黄奇帆……都是在没有公务员身份的厂里的技术员。当然,那时候没有公务员,只有干部和工人的区别,“工转干”也不算太难。
现在,中国公务员体系已经固化,变成所谓的“精英阶层”了。这些20几岁就泡在办公室“成长”起来的领导(最可怕的是有不少还是秘书出身),变成了“精英集团”。
现在的提拔制度,首先要看有没有公务员身份和级别,这就是“精英主义”办事的方式。如果按照中国当下的用人制度,像吴邦国、王兆国、黄奇帆……只能是吴技术员、王厂长、黄助理工程师……
中国公务员制度如果不改革,现行的用人制度不做符合时代的大变革,长此下去,中国的社会的撕裂也不可避免,后果不可想象。
我想,我能看到这一天。
要想读风趣的文章,请收听我的公众号: sage9991999
公众号:sage9991999
欢迎转发、转载,转载时无须征得作者授权。
留言每次只能显示100条,会不断更新,有时不够及时,敬请原谅……
友情提醒——
恳求智商太低的不要留言,影响情绪啊;
留言超过250个字的一律不予显示,太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