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证监会发声,涉楼市股市 ·  3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重磅发布!石景山中小学2025寒假前转学通知 ... ·  4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重磅发布!石景山中小学2025寒假前转学通知 ... ·  4 天前  
环球时报  ·  深圳消防通报:1人死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这家中国大型博物馆竟公然“种族歧视”黑人?真相令人无语…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0-12 21:42

正文

今天,一则“中国博物馆公然种族歧视黑人引起众怒”的文章,在多个境外的网站流传。


根据这些网站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一位黑人在中国武汉旅游时,在当地一家“首都博物馆”看到了一组组把非洲黑人和动物放在一起做比较的图片,于是他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曝光了此事,进而引起了关注。

 

甚至有外国人在得知此事后,宣称中国才是世界上对黑人最歧视的国家。

 

可耿直哥调查后发现,事情的真相却并非如此….



首先是一些基本事实:上面这几张引起那位黑人朋友愤怒的图片,并不是在武汉的什么“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当地也没有这么一个博物馆。而这个展览真正展出的地点,是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

 

其次,这个展览的名字叫《这就是非洲》,是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喻惠平于2017年9月28日-10月17日举办的个人摄影作品公益展,其主旨是为了宣传非洲,增强中非人民的友谊,增进中非文化交流,提升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喻惠平还将作品义卖募集到的510万元善款全部捐给了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帮助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

 


接下来就是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了——这个展览到底是否歧视了非洲黑人呢?

 

耿直哥从多家国内媒体的报道中发现,这场摄影展其实涵盖了非洲的许多方面,其中有多彩的野生动物,壮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与前者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的特色部落、部落的人以及在全球化冲击下仍然得以保存的部落文化。



而其中引起主要争议的那组把人和动物放在一起比较的展品,则出现在一个名为“相由心生·面孔”的单元。



根据展览方的介绍,这样的对比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歧视这些非洲人的意思,而是想探索生活在同一空间、同一片草原的人和动物,彼此间相同的表情是否代表着人与动物的内心也有着同样的情感表达,希望从哲学、佛学、心里学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耿直哥还采访到了这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岳君,他也表示这组人和动物对比的照片并没有任何歧视非洲黑人的意思。他进一步介绍说,他们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一组对比,其实也与中国文化中人与动物融合的传统思维有关,比如我们的12生肖和这12种动物所代表的那些与人相通的正面性格。


他还举例说,他是属牛的,所以他就很爱收藏一些牛的艺术品,并且把这个动物的艺术品与自己的肖像挂在一起,以展现自己与牛共通的性格。 



一份展览方的情况说明也进一步阐述了这个理念:



不过,耿直哥也能理解为啥有非洲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歧视。在经过西方殖民者长期的殖民、奴役和歧视后,不少非洲黑人确实会很排斥那些把他们与动物进行对比的图片,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在体现他们的愚昧和落后。

 

这就好比我们一些国人也不喜欢张艺谋在电影中展现出的中国人的“乡土气息”,认为这丢了中国人的脸。

 


但不论张艺谋电影中的“乡土气息”,还是今天的这组摄影展中非洲草原上的人类部落与动物间的对比,他们的本意都不是为了去嘲笑或歧视什么,而是为了展现一种真切存在的人文生态,并唤起人们对这一生态的关注与思考。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未向欧美人那样干出殖民和奴役非洲的恶行,所以我们在看待非洲时自然不会产生欧美白人的那种负罪感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正确”和极为严格的“自我审查”。当我们看到非洲草原上奔腾的猎豹、大象等动物,以及生活在同一片草原的人民,我们想到的只会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与“万物和谐共存”的元素,而这也是今天的中国人希望追寻的一种生态。


所以,与其把西方人的原罪套用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为何不敞开眼界,先了解一下这组展览背后的真诚的文化思想呢?


当然,耿直哥也清楚我们的国家也确实存在一些对黑人的歧视,比如去年某洗衣粉品牌的广告就愚蠢地打出了“把黑人洗白”的广告噱头。但就事论事地说,今天引起争议的这组摄影展确实不属于“歧视”的范畴,而是源于对艺术家及其意思的误解。我们不会回避和轻饶那些真正的“种族歧视”,但也不应错怪并无此意的人和事。



后,根据展览方的后续情况说明,他们在得知有非洲朋友质疑把非洲人和动物的表情照片放在一起有种族歧视的嫌疑后,出于对非洲朋友的理解,还是将这些作品撤下了;同时,他们也与非洲朋友进行了沟通,向他们解释说明了展览的本意和初衷,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谅解。




长按识别二维码

向作者耿直哥提问

耿直哥

环球时报新媒体部编辑

专长:尽可能还原新闻事实

关注《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