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透露出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而在此之前的9月22日,中国刚刚宣布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重点工作提出8项内容,其中,应对气候变化是“十四五”开局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应对气候变化成为绿色发展引领性内容。
尽快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共识
国家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其中的“前”字意味着越早越好。传统的能源需求预测方法,长期高估了化石能源的未来需求,形成了能源行业,以至社会各界,对能源惯性增长和依靠化石能源支撑发展的习惯性认识,缺乏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正确认识,和现实挂钩不够。事实上在碳达峰过程中,谁干得早谁就夺得先机。
很多省市还缺乏对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重大风险的评估和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碳减排的紧迫性。全国要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而且越早越主动,因为达峰越晚、峰值越高,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也就越大,则我国半数以上省市应该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经济、技术发达及资金实力较强的地区碳达峰更有必要提前。达峰后还需要持续大幅度减少碳排放。要通过碳市场,对所有重点行业规定排放限额,设定减排目标,建设实现两个目标的政策框架和相应的体制机制。
全球低碳转型进程正在加快,工业化国家几乎都提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我国的现代化提前实现和向世界强国不断挺进,碳中和的时间很大可能要尽可能靠近2050年。我国能源系统需要在2050年前后实现零排放,化石能源消费基本清零;电力系统需要在2040-2045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化,部分省市还要进一步提前实现电力非碳化。
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的根本性转型,时间紧迫。只有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才可能达到绿色发展的环境质量标准。现在大气污染治理刚取得初步改善,距离较高质量要求还相差甚远终端污染防治的潜力已经不大,更多的需要从源头消除污染来源。2035年以前需要加快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系统要加快低碳化。
“十四五”要有积极的能源转型目标
世界能源正在从传统油气为主、依靠化石能源供应鼓励低效消费的阶段,转变为加快向低碳能源供应和高效终端能源消费转变的阶段,本世纪中叶全球将形成新型低碳能源供应和消费新模式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不再是继续重复发达国家原有的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要在高效环保低碳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合理充分普遍服务;在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上要引领国际能源发展潮流;在新型高效低碳能源消费模式和技术上要开拓创新型新发展模式(例如智能化自动化的城市内和长途运输系统)。
能源革命是我国新的能源安全观和长期发展战略,节能优先,多元发展,低碳转型,体制改革和全面合作开放,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的系统方案。要防止过时的封闭式自给能源安全观,误导能源安全战略取向,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几十年以前的过时安全战略。必须根据中国国情,认真通过能源革命实现能源资源保障和安全。
节能优先,限制不合理用能,降低资源和环境消耗是重大能源安全基础。通过多元发展尽快改变过度依靠煤炭,实现转型过渡,加快可再生能源,核能发展,天然气有效替代煤炭。低碳转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可持续清洁发展和资源安全问题。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应该争取尽早实现能源技术和资源的高水平合作开放,跟上并逐渐引领低碳能源新技术的全面创新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具有紧迫性,需要实质性的变化。能源多元化要进一步向低碳化倾斜。
具体到“十四五”,低碳转型要成为 “十四五”能源领域规划中非常重要核心的内容,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化发展理念,要认真实践节能优先战略,充分体现节能优先。能源消费革命要有新进展。
提高能效曾经是我国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现在能源短缺阶段成为过去。但节能和提高能效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发展的推动力,是体现能源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我国2019年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24.3%,电力消费占全球总量的27.8%,GDP只有全球总量的14.34%。能源消费量是美国的1.5倍,德国的10.5倍,日本的7.6倍,英国的18.7倍。发电量是美国的1.7倍,德国的12倍,日本的7.3倍,英国的23倍。照此计算,我国2019年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2倍,德国的2.8倍,日本的2.7倍,英国的3.68倍,单位GDP电耗是美国的2.53倍,德国的3.22倍,日本的2.59倍,英国的4.55倍。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将有重大变化,高能耗产品的产量肯定不会和经济同比上升。如果平均年经济增速在5-5.5%,能源增量控制在5亿吨标煤以内,则GDP增量的单位能耗也仅仅和德国相当,仍然算不上先进。“十四五”需要有积极的能源转型目标。
“十四五”能源转型的三大主要领域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深刻转型期,要从低水平扩展尽快转型到高质量发展期,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已达高峰,将逐渐减少土建规模总量;房地产已越过峰值,房屋在建面积将持续下降;汽车和传统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越过扩张阶段。未来,产品和服务要着重质量的提高,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附加值提升的主要方向,增长将不是数量的继续扩张。
“十四五”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能源服务数量和质量都要求进一步提高,而高质量环境治理,全球低碳转型加快进程又要求进一步限制和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绿色低碳能源的供给能力不足,发展速度不够快,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转型,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还跟不上需要。
依靠传统化石能源增加供应,已经不适应新形式的约束条件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提高能源服务水平,补短板,提质量,适当增加终端优质能源数量。同时又要进一步减少传统污染和生态破坏,还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生态和生存条件破坏风险,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创新才能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