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十大工程
我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须围绕十大工程展开
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各种制度障碍,逐步以“
乡村振兴法
”的形式确定新时代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变革的新制度,使乡村振兴有法可依、有法可保。阻碍乡村振兴的现行制度包括:
——阻碍农村农民获得较高综合收益的国家城乡分配制度;
——阻碍优秀人才下乡返乡的乡土荣誉尊严全社会教育宣传制度;
——阻碍城乡居民户籍正常流动的户籍制度;
——
阻碍乡村产业振兴的现行建设用地供给制度;
——
阻碍乡村二产、三产发展的产业定位制度;
——阻碍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质的低标准建设制度;
——阻碍乡村进行高强度生态建设的农药化肥低标准研发制度;
——阻碍乡村进行大范围民生系统建设的低标准底线制度;
——阻碍乡村公职人员提质升级的薪酬福利制度;
......
✦
[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升级 ]:
小农户经济为主导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大农户主经济和小农户经济并存的生产组织形式转型,通过各种顶层设计培育引导补贴大农户主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的主要形式。
✦
[ 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升级 ]:
粗放的不具有极强市场适应性的基础性农产品供给向规模性的、绿色有机生态的、合乎市场需求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转型。
✦
[ 农业科技支持系统的升级 ]:
由被动的基层农业科技小部门服务向建立全面放开的、不再是政府包办的、全社会农业科研机构向基层延伸的农业科技全要素服务(包括土壤改良、农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等)转型,
探索在乡村基层建立大型的农业科技支持全要素服务商,从而建立实验室的农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乡村生产力的新模式
,激发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按照城乡一体、城乡平等的全域产业布局理念谋划乡村未来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发展: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工程
,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农业产品供给、农业科技服务全面升级转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农业+观光、农业+电商、农业+度假、农业+养老、农业+研学、农业+休闲等多种新乡村业态;
——
按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乡村地区布局适宜的第二产业
,推动乡村二产的活跃发展,诸如传统非遗类的乡村手工艺园区、农产品深加工的果蔬工业区、绿色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等,通过乡村二产的发展吸纳优秀人才回流乡村空间;
——
大力发展乡村第三产业
,按照城乡统筹布局、乡村优先的思路把那些亦城亦乡的区域三产优先布局在乡村空间,如物资仓储、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乡村旅游等,必须明确的是,乡村三产的发展应该以服务城乡全域为责任,而不只是狭隘的服务乡村这一单独空间。
审视实际现状,我国乡村一产、二产、三产的发展任务是艰巨的,农业产业升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基于长期的产业布局惯性,
城乡统筹、乡村优先的区域二产、三产布局新思路也未必很快为地方行政长官所接受,这都需要国家在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上出台更多的保障法规
。
乡村振兴的主体还是农民群体,前文所论述的,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构成并不足以承担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
因此,建设一支有文化、有技能、有视野、懂市场、城乡自由流通的新农民队伍已经时不我待
,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群体多元工程。
●
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教育工程
,逐步组建国家级和各省级的乡村振兴大学,培养培育新农民队伍;
●
二是通过国家城乡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国家培育、补贴等多种形式使农业成为社会光鲜的产业,使农民成为具有较高收益的行业,使新农民阶层跻身全国中产阶级行列,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投身农村农业事业;
●
三是通过乡村二产、三产的新产业布局思路
,吸纳社会更多的优秀人才回流乡村空间,制造更多的新农民群体,带动、启发更多的传统农民;
●
四是破除目前阻碍城市向乡村自由流通的各种制度障碍
,鼓励城市资本、城市人口下乡发展置业,打造更多的亦城亦乡非定性居民
●
五是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农村研究机构下乡设总部基地
,推进农业科研机构向农村空间延伸、推进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发展事业,建设新农民队伍的科研尖兵;
●
六是鼓励国家退休公职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回乡养老
,营建退休返乡养老的社会消费新时尚,并给予较高的返乡养老补贴……
总之,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引导社会更多的精英阶层变成我国乡村振兴的
新农民群体,使他们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
按照城乡一体标准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补齐历史欠账,实施乡村设施换代工程:
●
一是实现农村给水排污城乡一体化处理工程
,对农村生活用水和排污统一处理,强制实现农村每家每户厨房和厕所给水排污管道改造;
●
二是实现国家基本农田节水灌溉全覆盖工程
,根治农田灌溉用水大水漫灌的现象;
●
三是制定新的乡村道路等级标准
,按照乡村绿道建设理念对乡村低标准建设交通全面提升;
●
四是对乡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对乡村建筑风貌和乡村景观风貌按地域进行统一管控,留住乡村建筑和景观的原始乡愁,逐步恢复我国乡村建筑景观的原来文化底蕴;
●
五是对乡村河流水系水网统一进行规划设计
,防止我国原来美丽新村建设中乡村河流的硬质化驳岸现象的出现,保留乡村河溪的原始风貌。
我国的城乡差距、城乡发展不平等除却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外,更多的体现在农村民生福利系统欠账较多,
这体现在乡村落后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方面
。因此,乡村振兴必须使新农民群体享受平等的国民福利待遇,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农村。
首先要按照城乡统一标准升级和建设幼儿、小学、中学学校设施,其次是让乡村教师享受和城市教师同等的薪酬福利,从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升级换代;
是要建立起覆盖全面、城乡统一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保证新农民群体享有同等的医疗养老国民待遇,提高乡村医生的薪酬待遇,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医院和养老设施,从而促进城乡医疗和养老人流的自由流通,
乡村医疗和养老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将会成为吸纳城市人群向农村有效流动的利器,特别是城市退休人员的乡村再发展
;
是要按统一标准建设农村图书馆、文艺活动场所、健身场所,可以按照行政村建制标配图书室、文化馆、足球篮球羽毛球场等健身场所
,引导农民积极健康的文娱活动;
另外,要逐步复兴已经失传或后继无人的乡村非文化遗产,探索在乡村建设非遗文化体验馆、家风乡风教育馆等设施
,这些设施既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地,又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体验地。
农田土壤污染、乡村水系污染
是农村生态污染的两个主要方面,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乱排、农村垃圾的无序放置
是生态污染的主要形式,乡村建筑及景观风貌的严重城市化是
乡村视觉污染
的核心,为了满足基本农田指标而
对乡村林地的
砍伐是乡村生态的最大灾难
,因此乡村生态振兴必须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实现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的生态乡愁。
农田土壤污染的核心原因在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小农户经济时代,由于缺乏精密细致的农业科技指导,这种现象不可避免,
因此,解决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现象根子还在于发展大农户主经济和建立面向市场的农村科技全要素服务市场组织
。
乡村水系污染的原因多样,包括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农村垃圾的无序放置和乡村二产的污染乱排。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前文已论述,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农村垃圾的无序放置的解决方法也在于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设施,至于乡村二产的污染乱排解决方法还是在于生态环保的强有力监督和建立乡村工业污水处理设施
。
因此,乡村水系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方法还是补齐乡村设施的短板,建立城乡一体的给排水、垃圾处理系统。
乡村建筑及景观风貌的视觉污染关键在于
做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立强有力的城乡一体的管控制度,不要让乡村成为区域城乡治理的灰色地带
;
近些年,为了满足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而对农村林地乱砍的现象常有发生,
这种现象的解决在于划定乡村的生态红线范围和强有力的乡村林业资源管控
,地方政府要切实把乡村生态林地的监管当做大事常抓不懈,规避短视的政绩行为,这需要国家在乡村振兴的生态考核上切实做出实际举动。
乡村振兴的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于村镇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这就需要国家对村镇两级党政队伍的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加以改革,选派和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去基层任职,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政治堡垒。
首先要解决村镇两级干部队伍的待遇,使他们享有和本区城市公务员同等的薪酬福利
,特别是对村一级基层干部队伍,把他们真正纳入国家公务员行政编制,以吸引更多的党的人才投身基层。
要在全党掀起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的宣传热潮,给好待遇、给足荣誉、给出提升空间,健全和细化村镇两级干部考核机制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实现村一级干部队伍的全面换血、镇一级干部队伍的全面提质,深化全国性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和提拔机制,更好的鼓励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乡村文明重塑工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
一是优秀的乡风家风的整理、挖局及传承教育、二是乡村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传承展示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优秀的家风乡风逐渐被人们遗忘和漠视,乡村振兴的文化回归首先要重拾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家风乡风,并安排专人整理、发掘,并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宣传,以留下我国乡村文明的根。
具体做法可以包括建设乡风家风展示馆,纳入地方中小学教育户外教学课程等。
对于乡村的非遗资源,要做好挖掘、整理,并做到后继有人,乡村非遗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诸如可以活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
可以开发成乡村手工艺品,通过建设乡村非遗体验馆,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等等
。
乡村文明的重塑工程需要在基层乡村干部中
安排专员专职
,并做好考核和激励。
去农意识的历史性存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顽疾,
对于国家而言,要发动各种宣传机器使全社会重新认识我国乡村、乡土、乡民的伟大及贡献,建立起全社会对农村空间敬畏、对农村群体尊重的氛围
,营造“农业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农村是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社会认知,农村农民尊严工程是我国乡村振兴必须要完成的社会教育课题。
【开课时间】
2019年 3月30-4月1日
【开课地点】
中国-北京 农广大厦(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内)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究院
【报名电话】
16601291889
【课程亮点】
权威主管部门政策解析、一线操盘手现身说法、代融代建无缝对接
【参课对象】
相关产业链开发商、运营商、规划机构、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与企业核心高管、相关产业项目负责人及地方政府领导等【限定
30
人】
课程亮点
1、系统化教学:
本次课程共有
四大板块
:政策为基、定位为魂、模式为王、服务为本。系统、全面的讲解康养文旅,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准入、定位、开发和运营。此外,还选取了国内外
六大标杆
案例进行解读,让学员能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康养项目的技术路径。
2、一对一项目咨询辅导:
本次课程采用高端小班课的形式,授课讲师可以和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你带着疑惑而来,收获解决之道而归。
温馨提示:学员可以在开课之前整理一份自有项目的资料,或者目前面临的疑惑,让专家为你出谋划策。
曾担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巡视员,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是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近十年主要从事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城乡规划、乡村发展与建设、中国农村住宅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中厚明德商学院创始人,清华大学EMBA,国内资本运作专家。具有丰富的特色小镇实操经验,负责并成功申报创建过近百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项目,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特色小镇百科全书”,成功打造了中厚明德特色小镇全产业链孵化一站式机构,成为全国领先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主导项目包括:《汉川衣栖特色小镇》、《红河水乡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余杭艺尚小镇》、《天房团泊湖项目概念规划》、《张家港凤凰镇足球小镇》、《寿光台头防水小镇》、《固安产业新城规划》、《欢乐驴游文化小镇》《张家口天空之城航空小镇》等多个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与产业园区规划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国务院农业开发办以及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评审专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常年给国家部委(财政部、国税总局等)及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四大班子中心学习)、党校领导干部以及国务院中直机关干部、央企等进行主题讲座及培训。主要围绕我国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民宿旅游经济以及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共享经济、文旅康养旅游产业、PPP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做系列政策讲解,反映良好。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中国民生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部级高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 院版发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有固有企业改革、 宏观经 济分析、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农村经济政策变迁、 农村产业结梅调整、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民收入与消费、 农户和政府涉农 部门行为、农村财政与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