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中国学生
常被问一个问题:“以后上北大还是清华?”
不过,等长大后才发现——这些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
现在,你还有一次机会!
可以在
剑桥和牛津之间二选一!
更重要的是——牛津大学现在还给你奖学金!
牛津大学刚推出专门面向包括中国研究在内区域研究奖学金,合计
100万人民币!
没错,这是世界TOP的名校,用真金白银邀请你来读博研究中国!
比起隔壁剑桥,这次牛津真的很大方。
所以,
别纠结二选一,就来牛津吧!
这个奖学金专门放在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院
(Oxford School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OSGA)
,
就是针对
中国等区域研究
的学位项目。所以你不用担心你是来自社会学、传播学还是其它学科,
学科不限!
这个项目
强调的是跨学科的区域研究视角。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研究与中国或其他区域有关,就可以申请这个奖学金。
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博士奖学金机会和研究计划写作技巧,并见证了很多同学成功拿到博士全奖机会——
从牛津、剑桥到世界各地都有。
相信只要努力尝试,机会总会属于那些准备好的人!
*博士录取留言
老规矩,下面先介绍这个项目及奖学金,然后我会结合牛津中国研究的近年方向,分享一些
申请建议
。
申博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研究计划!
不管是研究选题、综述、理论对话等都有很多策略和技巧。大缸学苑/宇凡老师在下月开讲的《寒假论文写作和发表训练营》会系统讲授,也会涉及使用AI工具提升论文写作。这个训练营,还会带你拆解优秀论文、快速仿写出自己的论文。
>> 想写出让导师和审稿人心动的论文?
点击了解👇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院(OSGA) 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研究学者社区之一。
该学院设有专门的研究和教学项目,涵盖非洲、中国、拉丁美洲、中东、日本、俄罗斯与东欧、南亚以及比较区域研究等领域。
在英国2014年全国高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中,牛津大学当时的五个区域研究硕士项目中,有三个项目的满意度达到了96%至100%,远高于全英国大学的平均水平。牛津大学的区域研究系始终排名世界顶尖,也被最近的一项QS世界大学排名列为
全球第一
。
区域研究博士学位(DPhil)项目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或通过比较多个地区开展博士研究的机会。该课程以社会科学方法为基础,同时致力于生成具有跨区域价值的理论和命题。
作为该项目的博士学生,您将参与卓越的研究项目、学术研讨会、工作坊和学术会议,并有机会与领域内专家学者共同发展您的研究工作。您需申请七个研究方向中的一个,每个方向专注于特定国家或地区。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研究方向的内容。
在该课程的
中国研究方向
中,您的研究通常将与学院的当代中国研究项目(CCSP)合作进行。该项目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和文化等主题。
课程设置
第一年:
您将专注于研究问题、概念框架和论文的方法论设计,同时参加第一年DPhil系列研讨会,并有机会参加学院根据您的培训需求分析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所推荐的其他课程。您的培训需求分析将与导师讨论,并定期进行审查。
第二年:
在第二年,您将继续执行研究计划,包括理论研究和/或田野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如果研究涉及田野调查,您需要参加社会科学部提供的田野调查安全课程。
第三年:
第三年,您需至少参加一次国内或国际会议,向非专业观众展示您的研究成果,并提交相关材料以确认博士研究者的资格。同时,您将致力于完成博士论文。
课程目标
2025-26年度入学要求
-
需证明对特定区域的研究兴趣和相关培训;
-
需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进行研究;
-
不要求出版物,但如有,需提供。
奖学金
-
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院(OSGA)很高兴为即将入学的区域研究博士(DPhil)课程学生提供2项部门奖学金,每项金额为
60,000英镑
。
-
奖学金将
分三期
支付给全日制申请者,每期20,000英镑;或分六期支付给非全日制申请者,每期10,000英镑。
-
奖学金根据学术成绩授予,旨在帮助学生在牛津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所有资助将附带完整的条款和条件,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需在录取过程中确认接受这些条件。
-
所有在
2025年1月28日
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的申请者将自动考虑这些奖学金。
-
截止日期后提交的申请通常不被接受,若申请在此日期后被接受,将不考虑任何牛津提供的奖学金资助。
截止日期与申请方式
01. 牛津中国研究的奖学金
牛津对中国研究读博的奖学金,还不止这100万!还有更多!
比如,牛津还有专门针对中国和日本学生的
“太古奖学金”
,甚至申请Mphil(研究型硕士)的同学也可以申请这个奖学金。
另外,牛津还有一个专门的
“中国研究奖学金”
,有20万人民币!
同时,毕竟是牛津大学,
学院和院系
经常
能拿到英国
ESRC项目
的资助(相当于中国的国家社科基金)。
这些项目的资助金额一般在几百万人民币起步,
所以有时
教授会通过这些项目招收博士生或研究助理。另外
,
牛津的学院制也意味着
每个学院有独立的奖学金项目
,所以也会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
上面介绍这个奖学金是牛津以区域研究为单位组织的,这意味着大家研究非洲、亚洲等各地方性问题,会一起竞争这个奖学金。但是牛津的中国研究中心还是挺有实力,所以很有机会拿到名额!
但是请留意,这些奖学金基本上是入学奖学金。也就是说,你申请入学的时候如果拿不到,那么之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同时,上述的这个奖学金也会有附加条款和条件,所以你申请和拿到奖学金的时候要留意。一般来说,可能对毕业时间、教学助理等方面有一些义务要求。比如,有的奖学金会要求你在3-3.5年毕业,这就意味着你没法延毕!
02. 牛津中国研究方向申请建议
第一,社会科学视角而非“汉学”。
我们作为中国学生,对“中国研究”或“区域研究”
这个概念可能有些
不了解或不敏感。
我们习惯于在学科框架内研究中国问题,比如用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
但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区域研究和学科研究是两个东西。西方国家在“汉学”以及冷战框架下,发展出来对世界各地的区域研究。这些区域研究关注的
不是学科里会争辩的理论问题、普遍性贡献
(比如传播学一定要研究媒介、政治学一定要研究政权的权力理论),而是“就事论事”,讲清楚到底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
所以,
你的对话对象可能
来
自各个学科
,也可能只是来自一群只关注中国发生什么事情的学者。就像我之前去牛津的中国研究会议,来参会的学者从国际关系、社会学、历史等学科的背景都有。邀请的Keynote speakers一位是历史学者、一位是社科学者。
如果你还是不理解什么是中国研究、什么是学科研究,直接对比你们领域的学科顶刊(如《美国社会学评论》)和中国研究的顶刊(如《中国季刊》),就会立马看出来区别了。
确实,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也有更加人文取向的研究,比如他们刚拿到中国清朝的中国宫廷戏剧文本研究的数字人文项目。这是欧洲的“地平线”项目的一部分,你就理解成相当于中国的国家重大项目吧。
但是,总的来说,以上奖学金和项目更关注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甚至,还要求你读硕士的时候有这方向的训练。这意味着你可能和很多“比较研究学者”会有更多联系和对话,比如比较政治学、比较文化研究、全球化社会学等等。
第二,政治经济学为主。
整合来说,牛津的中国研究中心代表性学者,有非常强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牛津这种老牌学校和美国是不一样的。美国有些教授到牛津要变成“副教授”。为什么?因为在牛津和传统的欧陆传统下,大学不是以院系为单位,而是以教授为单位。一个教授掌握一个chair,代表一个集群,组织一帮人马。所以,牛津以前有一位瑞雪·墨菲
(Rachel Murphy)
教授,做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早年以中国农民工议题闻名。同样的,牛津中国研究中心还有研究从国际关系、历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但是,Murphy近年更加“社会”一些,刚刚出版的中国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的研究,会涉及到中国城市化、家庭教育的社会学,这也是她早年的农民工研究的延伸。进一步,她还正在关注技术等新媒介在这种城市化/迁移中的作用。
第三,更多的延伸方向。
牛津的中国研究不仅关注中国本身,还强调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我上次去牛津旁听中国研究学会分享,很多也是该校博士,也能看出这些研究方向的延伸。最明显的是全球化/比较维度,比如中国人如何看“白左”现象?中国各地方的发展模式的比较?中国在非洲的影响研究?如此等等。
>> 想写出让导师和审稿人一眼心动的论文?点击了解👇
* 从选题到成稿、发表,助你一口气通关论文写作和发表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