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北京航天总医院主治医师, 专业全科医学,从事妇幼保健、儿童保健工作19年。
新生儿的许多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除了爸妈们早已熟知的大脑、肝脏、胃肠等,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这就是皮肤。
通常要到3岁之后,孩子的皮肤才能发育的和大人一样。
在此之前,不论是洗澡等简单的清洁护理,还是涂抹护肤品等“进阶式护理”,都要遵循“宝宝的皮肤规则”。的确,宝宝的皮肤破坏容易,修复难,所以从小打好底子,才是根本。
1.
皮肤薄容易受损
宝宝皮肤的厚度只有成人皮肤厚度的十分之一,表皮是单层细胞,而成人是多层细胞,所以
容易被外来的刺激性物质及有毒物质渗透
(所以,给宝宝准备的护肤品一定要保证安全);皮下脂质少,
极易流失水分
,而使皮肤干燥爆裂(宝宝抵抗干燥环境的能力较差,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2.
皮肤抵抗病菌能力差
宝宝皮肤免疫功能弱,仅靠皮肤表面的一层
天然酸性膜
来保护皮肤。保护好这层膜就变得十分重要。
浴液、香皂等偏碱性洗剂,给宝宝使用时一定注意频次,少用为好。
3.
皮肤色素层薄
宝宝皮肤内黑色素生成得很少,
很容易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灼伤
。所以要避免宝宝过度暴露在阳光下,晒太阳也尽量不要选择紫外线较强的时段。
宝宝晒太阳小贴士
冬天,在没有刮风、下雨、下雪、雾霾的情况下,建议在中午(
上午十点~下午三点期间
)可以穿着衣服直接晒太阳;
夏天,建议
上午九
、
十点钟
和
下午三
、
四点钟
在斑驳的树荫下晒,不可以直晒。
4.
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弱
宝宝皮肤的汗腺、血管还在发育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成人会通过扩张皮肤血管来散热,
而宝宝只能通过大量出汗
。此时汗腺管发育也不完全,
容易堵塞而使皮肤长痱子
。
有时候,看着宝宝的脸上出现红血丝,小手小脚干痒、皴裂、脱皮,爸妈心里干着急。不敢多洗,不敢给随便抹护肤品,又不知该如何把水分补进去。回想一下,宝宝出现皮肤问题前,是不经历过这些:
皮肤干燥
、
使用香皂
、
出汗
、
接触性过敏
(给宝宝佩戴小镯子等饰品,或接触了容易导致过敏的刺激性物品)、
精神压力过大
等
。
在宝宝的皮肤问题上,讲究
“少”
,甚至偶尔的
“偷懒”
也是很好的。善于利用宝宝的天然防护,才是聪明爸妈该做的。
护理要点
1.对于皮肤有些干燥的宝宝,可涂抹
外用润肤剂
来补充水分。(宝宝每天早上洗完脸后,建议给宝宝涂抹郁美净儿童霜,要用纸袋的,1.2元左右,不要用瓶装的。可以预防、治疗轻度湿疹,效果比润肤霜更好。)
2.
减少洗浴次数
,每3~4天洗浴一次。
3.
减少香皂使用
,如必须使用,则起泡后尽快冲净,减少接触皮肤的时间。也可选择宝宝专用沐浴产品来代替。
4.洗澡后,
用软布轻轻拍干宝宝身体,不可用力擦拭。
5.
尽量不给宝宝选择紧身衣服、密闭衣物。
6.
避免宝宝身体过热(以及环境过热)
,宝宝对热的耐受性还较弱。
7.避免宝宝身体接触
羊毛织物
、
家用清洁剂
或
刺激性化学用品
。
8.
爸妈不要增加宝宝的精神压力。
宝宝会爬后,就开始每天把自己折腾地脏兮兮了。晚上睡前做清洁是必要的,但建议
日常清水洗浴,每周1~2次婴儿专用沐浴产品即可
。
过多的洗剂会破坏宝宝的皮肤。
宝宝洗澡小窍门
宝宝沐浴产品如何选择
注意:不可用成人的沐浴产品给宝宝进行清洁工作。
首先,要选择
婴幼儿专用的环保、绿色沐浴用品
;
其次,沐浴产品成分最好
接近宝宝皮肤
,温和不刺激;
再次,婴儿沐浴产品的成分一定要
标示详尽
,对于成分标示不明、说明模糊的产品,要谨慎购买;
最后,婴儿沐浴产品最好有
无泪配方
。避免误入眼睛后引起流泪和疼痛。
给宝宝洗澡,一定要避开以下几种情况:
1.打预防针后,不要洗澡;
2.宝宝生病(例如呕吐、腹泻)时,不要洗澡;
3.宝宝有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
4.喂奶后不宜立即洗澡。
今天来晚了(。•́︿•̀。)
在大北京呼吸了一路“新鲜”的雾霾
能到家已是命大
难道真要被老大派去南极与企鹅为伍
科学家庭育儿微信平台独家约稿,没有平台授权谢绝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