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航空公司对携带充电宝上飞机提出更严格要求。同时,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进行了充电宝起火实验,并解释了充电宝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充电宝起火的根本原因是内部锂电池热失控。消防员进行了短路实验,充电宝温度可迅速升至400℃以上。市面上的充电宝主要使用锂电池聚合物和18650锂电池,后者能量密度更高但起火威力也更大。充电宝在挤压、高温条件下易起火,不能放入托运行李。消防员还提醒日常使用充电宝的注意事项,并指出锂电池起火的扑救仍是技术难题。专家提醒关注充电宝对女性怀孕的可能影响。
近期,由于充电宝起火的安全隐患,多家航空公司对携带充电宝上飞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禁止在航班上使用或充电。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进行了充电宝起火的实验,发现起火的根本原因是内部锂电池的热失控。常见的起火原因是内部线路故障导致的短路。
市面上的充电宝主要使用锂电池聚合物和18650锂电池,后者能量密度更高但起火威力也更大。挤压和高温都可能造成充电宝起火。
消防员提醒日常使用充电宝需注意避免过度充放电,防止重压和高温暴晒,并尽量不要贴身使用。锂电池起火的扑救仍是技术难题,发现充电宝冒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水浸没以降低风险。
近期,多家航空公司对充电宝(移动电源)上飞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比如禁止在航班上使用充电宝,或者禁止在航班上给充电宝充电。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做了一场关于充电宝起火的实验,防火专家还对充电宝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做了解释。
充电宝短路冒烟。图源:萧山消防
15秒飙到400℃
充电宝充放电过程中最易起火
充电宝(移动电源)起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锂电池发生热失控等问题,这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起火的原理相似。
“常见的充电宝起火原因是内部线路故障,导致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消防员表示。
在实验中,消防员用工具将一个充电宝的正负极短接,模拟短路情况。
约15秒后,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飙升至400℃以上。
“如果周围有纸张、衣物等可燃物,就可能引发火灾。”
消防员强调。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主要使用两种电池类型:锂电池聚合物电池和18650锂电池。“这两种电池本质上都是锂电池,但18650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充放电速度更快,续航时间更长。然而,一旦爆燃起火,其威力也更大。”消防员解释道。
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具有极高的活跃性,尤其是在充放电过程中。
如果出现电路故障、外壳破损等问题,极易引发起火甚至爆炸。
“例如,充电宝长时间充电,可能会导致内部电芯受损,从而引发火灾。”消防员提醒道。
锂电池被挤压破坏时冒烟。
电芯炸飞10米远!
挤压、高温
都可能造成充电宝起火
“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在
乘坐飞机时不能放入托运行李中,
是因为在重物挤压的情况下,充电宝很容易起火。”消防员提醒说。
为验证这一风险,消防员对锂电池聚合物和18650锂电池进行了极端破坏性实验。在电池受损瞬间,两种电芯均开始冒烟,冒烟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其中,18650锂电池在冒烟后5分钟发生爆炸,电芯外壳被炸飞10米远。“这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消防员表示。
当天,消防员还对充电宝进行了高温测试。实验中,充电宝在高温环境下迅速出现鼓包并起火。
“随着气温升高,很多市民习惯将充电宝放在车内。一旦遭遇太阳直射,充电宝起火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消防员指出,国内已有因充电宝暴晒起火导致车辆火灾的案例。
充电宝有这些变化
千万别再用了
尽管实验中充电宝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但正规厂商生产的充电宝总体较为安全。
消防员提醒,日常使用充电宝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充放电,防止重压和高温暴晒,同时尽量不要贴身使用。
“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一旦贴身使用时发生起火,可能会造成严重烧伤。另一方面,人体汗液中的盐分可能腐蚀电极片,长期接触会引发化学腐蚀,导致电路故障并引起火灾。”消防员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池起火的扑救仍是技术难题,目前特定的锂电池灭火剂尚未大规模普及。因此,消防员建议,
一旦发现充电宝冒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其用水浸没以降低风险。
欢迎关注【逐浪新闻】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