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文物之窗︱这里出土的千年谷粒竟然还能发芽! ·  17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2025元宵奇妙游”节目单官宣!今晚不见不散 ·  17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一看一个Amazing!神仙级大展我先冲为敬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破150亿! ·  2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陕西今年将建成1条高铁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邬东璠:长城保护和文旅融合利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21-01-20 16:51

正文

2020年11月19日,第八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解析文旅融合,构建创新格局”分论坛举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景观学系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专家邬东璠教授 以长城的保护和文旅发展为例,着重阐述了对长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思考。


保护与利用

保护与利用是统一的,“有用”的东西一定需要保护,否则它就会失去价值,而保护后一定可以被利用,没有“不能”利用,只有“不会”利用。从这个角度说,保护与利用的概念可统一为“怎么用”,利用的形式丰富多样,并不是只有旅游开发。


从长城的保护与利用来看, 一是不触碰物质空间的利用。 加强长城国际化的IP转化,发展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提炼主题文化符号应用到其他事物,这种非接触的利用形式并不会破坏物质遗存。 二是基于触碰形式的利用。 不到现场、完全虚拟的旅游是不符合人的天性的,触碰是必然的。触碰的过程就涉及旅游与休闲,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要改变传统旅游模式,将社会教育提到利用的层面,与旅游深度融合。长城作为一个国际化IP,应在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恰当方式加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遗产公众教化的作用,并探索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产业中。


文旅融合的目标和手段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长城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长城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传承侧重于公众教化事业,强调“文化+旅游”,文化具有系统性,主要通过社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方式展现。区域经济带动侧重产业发展,强调“旅游+文化”,通过文化赋能,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延展。但无论以哪种形式,在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和旅游双方都应互相适应并作出适当改变。


长城文旅融合路径

长城的文旅融合需对长城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需求有清晰的认知。长城作为大型线性遗产,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历时性和延展性等特点。长城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形式可从“文化+旅游”及“旅游+文化”两方面展开。


(1)“长城文化+旅游”


将长城文化加诸旅游的舞台,或者说是旅游服务于长城文化,在实践中通常有三类表现形式: 一是“长城文化+长城景区”、“长城文化+遗址公园”、“长城文化+核心展示园”等文物的本体空间。 这些既是文化意义上的户外博物馆,也是旅游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求注重“无痕”阐释,增强传统文化阐释的景观性、创意性、游戏性、戏剧性,将厚重的历史文化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展现。 二是博物馆类的展示性建筑,包括陈列馆、展示馆或者是与游客中心相结合的展示中心。 长城作为大型线性遗产,沿线博物馆之间的解说、阐释应具备关联性和系统性,并能够彰显各自特色,这便产生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统筹需求。同样,主题性也要求挖掘地方最具价值的方面,在相对全面展示的基础上,表达最突出的重点主线,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 三是古城、古镇、古村类的文化空间,强调活态文化传承。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非遗完全以其原真形态存在是很难在旅游发展中长期存活的,亦或就变成了一个舞台表演,很难借助旅游去传承。


(2)“长城旅游+文化”


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中,实现旅游产业要素主题化。在长城周边的新聚落、新驿站、新旅游项目中,利用长城的符号、历史、人物、事件等文化要素,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产业要素主题化。文化一直是比较严肃的话题,通常会被反对产业化与娱乐化,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文化”将可能是一些碎片化或是有亮点的东西。


集成创新破解长城文旅融合难题

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文化的“阳春白雪”和旅游的“下里巴人”有效结合,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旅游中以较为轻松的方式体现。首先,机制调整是最强有力的前提,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文化人和旅游人的融合极大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在事业和产业方面的多维融合。其次,创意创新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必要手段,散点孤立的创新很难独善其身,而集成创新则更是当下解决长城文旅融合的关键,只有优化集成后所形成的解决方案才更能有效地形成落地项目。


* 注:本文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已经专家审阅


相关链接

传承坚守创新展望

清华同衡廿年冠礼暨第八届学术周回顾

学术/专题

2020第八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观点集锦


关于“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孕育于中国特色规划体系,脱胎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诞生于世纪之交,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与产业优势,致力于开展国家与地区宏观发展政策研究以及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的技术研究与实施,为国家部委、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清华同衡多年来坚持 “产学研一体化” 的发展思想,于2013年起每年策划举办 “清华同衡学术周” ,邀请跨行业专家及行业同仁共同聚焦社会热点,畅谈城乡百态,实现学术思想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为行业带来耳目一新的学术思潮。

2013

201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