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日煮”类似,同样以美食类视频起家的内容平台不胜枚举。如今,它们不再拘泥于视频这类单一的形式,而是在模式上探究不同的玩法。
例如,同样与品牌做跨界合作,“日食记”则用了定制包装的方式,取代在角落印上二维码的做法。爱做菜的影视公司CEO姜老刀,将“日食记”做成了人格化鲜明的美食内容平台,除了接地气的家常菜谱,淘宝店“姜叔的日食记”也售卖周边和定制产品——文艺范的定制挂历已经预售数千件,与“coffee pls”、“tea pls”合作的咖啡挂耳包、花草茶包等产品均使用定制包装,延续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印上了姜老刀的酥饼猫卡通画像,IP的烙印更强烈。
“日食记 X tea pls”咖啡挂耳包
也有坚持调性、不做产品的美食内容平台,在变现上则需要挖掘更多的可能性。主张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一人食”,是一二线城市出租车车载电视里的热播节目。如今,“一人食”也不再只是围绕一个主角和一道菜讲述生活方式的视频系列,还推出了姐妹篇——《吃一天》旅行系列,让观众跟着故事的主角在一个城市从早吃到晚。从2012年底的第一期到现在,“一人食”已攒下逾83万微博粉丝,平均每条视频单平台播放数都能有几十万次。
对于广告投入格外谨慎的创始人蔡雅妮,在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愿意直接拿“一人食”变现。一方面她觉得拿这几十万粉丝去做渠道可挖掘的价值有限,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商业化破坏了“一人食”的调性。在变现上,蔡雅妮早先通过出书、办线下活动补贴制作经费外,还承接小米、MUJI的推广视频制作,一步步进入广告行业的产业链。
“一人食x Airbnb”的特别旅行系列
2016年6月,“一人食”开始尝试与风格匹配的生活方式品牌开展联名合作推广,推出“一人食x Airbnb”的特别旅行系列。在联名短片里,过去镜头里的“一人食”已经变成了房东和房客聚一起的“两人食”。蔡雅妮表示,毕竟“一人食”也需要找到新的推广路径来接触到更广泛的目标观众。
如今,如果说最不愁变现的内容电商,非“门牙”莫属。这个号称“集个性化PGC短视频+VR3D视频+UGC用户视频为一体”的全球娱乐视频的吃货平台,在2016年12月底刚刚完成1100 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门牙”的独特之处在于内容的话题性和足够年轻化。拿下90后小鲜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召集专注美食领域的国内外网红,用原创的娱乐化视频让消费者对广告上瘾、唤起受众的味蕾、从而完成购物引导的场景消费,真正实现内容传播的全链条。
创始人祝佳对记者说,“美食短视频就是基于兴趣出发,把人进行精细的族群划分,弱化社会属性而强调人格属性,也是下一代年轻人更喜欢的一种自我认识方式。”
“门牙里的超级味”系列之美国网红教你传统英国茶文化
用她的话来说,90、95后对美食没有免疫力,可是年轻人下厨房的时间很少,美食视频形式更多的是直播吃饭,“门牙”的网红更多的在“吃”而不是在“做”。
关于美食视频,祝佳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越来越多的内容知识性高而娱乐不足,也会影响用户体验,被认为形式单一;“美食”与“厨房”不应该划等号,美食本身就应该是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绝不仅仅是被困在厨房的方寸空间里,”好多人会发现我写的美食号跟很多都不一样。我不会围绕食物本身,反而更喜欢在食物外围,例如销售层面、运营层面、推广案例、八卦内幕等等。”她在近万粉丝的知乎专栏里写道。
在变现方面,除了贩卖全球美食,祝佳更希望未来可以创造出互联网式的新型广告模式进行传播,将产品更好地传播出去。目前门牙已经与80多家品牌商先后建立合作,为他们拍摄视频并进行互联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