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立鱼电影
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平安鼎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4 天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演员于适公开发声:我们只想要公平! ·  4 天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演员于适公开发声:我们只想要公平! ·  4 天前  
新腕儿  ·  电影嗨翻羡煞人,短剧没有春节档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立鱼电影

我们的「堕胎片」还在卖狗血,它已经拿到了戛纳金棕榈

独立鱼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2 22:58

正文

前两天,香玉看到一则 人神共愤 的新闻:


说一个 10岁的女孩 被发现怀有5个多月的身孕,胎儿的父亲竟然是她的继父。



然而女孩身体虚弱, 堕胎或许会威胁到她的生命


而且根据印度现行的堕胎法,孕妇只有在怀孕20周前才 获准堕胎……


女人天生承担起了孕育的重任,但也扛下了随之而来的苦痛。


当国产青春片还在 云淡风轻地把堕胎描述为青春的标配 时,下面这部金棕榈大奖则直视了堕胎本身的血腥和冰冷——

四月三周两天


这是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 金棕榈奖影片

到今天,正好是十周年。

在媒体评分网站Metacritic上,这部片子获得了 97分 的高分。


几乎接近满分!

因此也毫不意外地荣获了 「年度最佳电影」 的称号。


这是一部关于「堕胎」的电影。

四月三周两天,正是这个胎儿的生命总长。


故事发生在1987年,苏联解体前夕,罗马尼亚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的 法律明令禁止堕胎

然而女大学生 嘉碧塔 在被男友抛弃后,却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


在当时那个极端保守、严酷的体制内,嘉碧塔很清楚,如果把这个孩子留下来,她的一生也就毁了。

冒着坐牢的风险堕胎 是她唯一的选择

于是她求助于自己的好友 欧蒂莉亚 ,帮助她一起秘密打胎。


欧蒂莉亚 是这部片子的真正主角。

她善良、温柔,知道自己是嘉碧塔仅有的依靠,因此不顾一切地为她借钱、奔波。


奈何嘉碧塔根本就是一个没脑子的猪队友。

不仅所有事情都依赖于欧蒂莉亚,自己屁事都做不好,而且连找的这个堕胎医生 蓓蓓先生 也根本不靠谱。


蓓蓓先生很明显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人。

先是漫天要高价,后来又过分地 要求和欧蒂莉亚发生肉体关系,否则就拒绝做手术。


酒店是好不容易才订上的,钱也是东拼西凑的,嘉碧塔的身孕拖一天就会增加一分风险。

百般无奈中, 欧蒂莉亚牺牲了自己 ……


整部片子色调阴冷、节奏缓慢,而且大量地使用长镜头。

往往一个场景就只有一个镜头。


然而这种看似粗糙、漫不经心的拍摄方式是最考验水平的。

本片的导演 克里斯蒂安·蒙吉


罗马尼亚著名导演, 戛纳的宠儿

去年大热的 《毕业会考》 也是他执导的,提名金棕榈, 斩获最佳导演


蒙吉一贯擅长以小见大。

《毕业会考》里的性侵案,《四月三周两天》中的堕胎案,都是从一个小事件切入,通过丰富的细节和信息, 辐射到整个罗马尼亚社会

他的镜头,拍的都是这个社会本身。

影片开头所展现的军营式的大学宿舍,阴暗潮湿的住宿环境,物资匮乏的小卖铺。


欧蒂莉亚去帮嘉碧塔订酒店房间 (堕胎的时候用) ,前台的服务人员冷漠又高傲。


换了两家,都是一样的态度。

这不免让人联想,是怎样高压的一个时代,让普通人之间都充满了隔阂和警惕?

每个人都活得很卑微,所以手里哪怕只有一点点权力就恨不得滥用到极致。

还有欧蒂莉亚去参加男友母亲生日宴会的一场戏,堪称是罗马尼亚的群像缩影。


欧蒂莉亚坐在中间,拘谨沉默;


旁边则是男友的父母以及各种亲朋好友,把酒言欢。


一个固定镜头,持续了整整七分钟。


隔着屏幕,香玉都能强烈地感觉到欧蒂莉亚当时的 窘迫和尴尬


而这些宾客偶尔和欧蒂莉亚的谈话,也是居高临下的态度。

看不起欧蒂莉亚的出身, 嘲弄她的父母没有文化

认为欧蒂莉亚学工科不过是为了毕业不用被遣送回乡下,就算留在城里也只能在工厂里打打工。

满嘴带着中产阶级的自以为是。


欧蒂莉亚也是脾气好,都忍下来了,换做香玉大概早就跟他们开怼了,管他喵的尊老爱幼!

影片中也不乏裸露镜头,但却谈不上一丝性感或欲望。

嘉碧塔接受 引产手术的全过程 都被呈现了出来,镜头如同纪录片一般真实又冰冷。



医生不紧不慢的动作,却让观众抓心挠肺。

这么粗糙的手术真的不会要人命么!

原本香玉以为,导演应该不至于残忍到把死胎的尸体也呈现给观众看,这心理杀伤力就真的太大了。

没想到,导演真的就这么残忍。


四个月三周又两天的胎儿,只有那么小,那么小。

被丢弃在地板上,用酒店的脏毛病随意地裹着。


蓓蓓先生之前特意嘱咐过,不要扔进马桶,会堵住下水道,最好找个高层,从十楼的垃圾管道里扔下去……


于是趁着夜色,欧蒂莉亚抱着尸体要去处理掉。

街灯很少,漆黑一片根本看不见人的身影,只听见她仓促又慌乱的脚步声。

周围的每一声狗吠,路过的每一个醉汉,远处传来的每一次警笛,都让欧蒂莉亚更加紧张。

最后,她放弃了要把尸体安葬的想法,还是扔进了某一幢居民楼的垃圾桶……


欧蒂莉亚知道,是嘉碧塔的愚蠢让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她依然愿意帮助她。

依然牵挂她的安危,依然愿意把最后一根烟留给她。

因为她知道, 自己是唯一可以帮助嘉碧塔的人

就像她也相信,如果两人的身份互换,嘉碧塔也是唯一可以帮助自己的人。


因为即使是那个看似温柔体贴非常爱自己的男友,当面对

「如果我怀孕了怎么办?」

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同样会陷入犹豫和窘迫。


1966年,禁止堕胎法律颁布;

1989年齐奥塞斯库去世,社会主义政体在罗马尼亚结束,该法令被废除。

据说,在此期间,大约有 50万 的罗马尼亚女性,因为秘密堕胎的安全性而屈辱地死去。

这让香玉忍不住联想到了我们自己。

不管是这部片子或是《毕业会考》,很多场景和故事,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真的太想象了。


虽然我们没有禁止堕胎的法律,但 我们却曾有过「计划生育」


在严格执行「一胎」政策的过程中,凡是「计划」外又 交不起高额罚款 的妇女,计生部门都有权实施「补救措施」——主要是 人流和引产

不管胎儿已经多大了,都将被无情地打掉。


据卫生部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中国一年计划生育人工流产人数最高时达到了 1437万 人,时间为1983年。2000年以来,计划生育人工流产手术多稳定在每年700万人左右,最高峰为2008年,人工流产人数为 917万 人。

2012年的「陕西镇坪大月份强制堕胎事件」就曾引发大面积的社会议论。



虽然法律不曾规定可以强制堕胎,但部分地区的计生委,尤其是在七十年代强制计划生育刚实施的的时候, 总有各种方式逼孕妇「自愿」

就像《计生法》中并没有提到 「强制上环」 ,但给妇女强制上环在当年已成惯例。


现在「二胎政策」已经放宽,但并不意味着之前的问题就可以彻底忽视。

这关乎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政策、一项法令那么简单,背后是立法的科学性、执法的公正性,以及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的, 基本的人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